“壮士断腕”加“刮骨疗毒”——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之三

本文于5月7日在《中国化工报》头版头条刊发

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腾退而建的沿江景观带江面浪碧波清,岸边美景怡人。有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指标生物”之称的江豚常在附近水域嬉戏,引得人们驻足观看。

3年前的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这里对长江大保护作出重要论述:对于长江来讲,第一位的是要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适合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响应总书记号召,围绕环境敏感区治理、化工园区规范整治、产业转型升级······一场刀刃向内、破旧立新的“化工围江”破解战役在长江经济带全面打响。

加快敏感区治理,标本兼治守护一江碧水

“这里以前遍布着成片的化工装置,小散乱化工码头密布,水质也很差。”在宜昌新材料园区沿江绿地上,兴发集团党委副书记易行国告诉记者,装置拆除后,这里已经成为见证宜昌长江大保护成果的文化新地标。作为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和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搬迁企业,兴发集团从2016年起已累计拆除临近长江的装置32套,升级改造环保装置,并对搬迁腾出的900多米长江岸线、800多亩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在这里建成了绿色滨江景观带。

高标准推进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治理,环境敏感区企业整治是重中之重,也是标本兼治的关键。不仅是宜昌,长江经济带多个地区都在以“壮士断腕”加“刮骨疗毒”的勇气和魄力,推动环境整治。


四川绵竹,一个磷化工环境问题历史“欠账”曾经十分突出的地方。如今记者再次来到绵竹市新市工业园,往日石亭江边堆积成山的磷石膏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大片林草覆盖的绿色景观。

“绵竹市2019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情况”“龙蟒新市基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情况”两块展板矗立在江边的显著位置。“我们就是要让社会各界随时都可以看到整改的进度。”园区负责人表示,通过近年的大力整治,到2020年年底,当地的环保问题整改已基本完成,磷石膏堆场周边水质改善明显。2020年,龙蟒、三佳饲料磷石膏堆场地下水总磷浓度较2017年分别下降79%、96%。2020年绵竹市磷石膏利用率达到108.94%,连续三年实现产销平衡。

“目前园区内敏感目标动迁基本完成,身处下游的泰兴经济开发区已旧貌换新颜。”在全力打造中的生态廊道滨江段,开发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面上的环境隐患,泰兴经开区实行党政负责人包保责任制,逐项整治销号,坚决把环境历史“欠账”处置到位,统筹推进沿江生态、生产、生活规划建设。目前,园区已拆除小船厂6家、小化工企业2家、其他企业1家。

工厂和园区外,仓储、码头等配套环节的环保整治也没有被忽视。3月中旬,位于中游湖南的长江白尾码头提质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实施。项目1至4号趸船污水回收系统、围油栏、钢联桥、撑杆墩等设施设备均已安装就绪,岸坡复绿、码头及大堤亮化工程也基本完成。巴陵石化正在加紧实施的这一项目,不仅使码头安全、环保水平得到提升,还“扮靓”了长江岸线。

化工园区规范整治,打造提档升级“主战场”

重质量不重数量是沿江化工园区整治提升的重要原则。

身处长江边,对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来说既是挑战和压力,也是升级发展的动力。将去产能和补短板相结合,靠创新来孵化链条,是他们坚守的信条。实施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后,园区内已有10家化工企业整治退出,腾退出的2000亩土地将用于吸引更高附加值的项目。他们在重点构建环氧、醋酸、生命科学、高端专用化学品和高分子材料等五大产业链和价值链,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向以新材料、生命科学为主的新兴产业转型发展。2020年园区新材料产值736亿元,占区域工业总产值的50%,产业结构调轻调优成效显著。

园区规范整治的关键在找准定位。据宜昌市发改委总经济师黄毅介绍,宜昌将园区的分类施策作为转型突破口,综合考虑化工产业布局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全市园区按四个层次分别确定整治方向及目标任务。对枝江、宜都化工园2个“优化提升区”进行严格评审,引导园区外企业高标准入园;对5个“控制发展区”优化产能配置,控制排放总量,推进转型升级;对5个“整治关停区”依法推进转产或搬迁;其他区域禁止发展化工项目。

“从空间规划、产业政策到项目落地,园区发展时刻都要紧握‘绿色标尺’。我们坚持环保预审专家把关,杜绝‘三高’项目入园,政策执行以来累计拒绝产业投资项目20余个。”重庆长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按照生态指标和产业定位进行强链补链延链,为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展理念嬗变,奏响转型升级“协奏曲”

近5年来,一场场生态保护和转型升级攻坚战接连打响,沿江省市发展理念深刻嬗变,长江经济带的化工产业结构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在下游,以传统煤化工为主的安徽省积极转型,力推化工绿色制造。昊源集团退城进园后,建成了6000吨/年二甘醇胺和粉煤灰资源化综合利用等产业升级项目。晋煤中能则重点推进60万吨/年合成氨智能升级技改及合成气资源绿色智能综合利用项目。

“企业出城进园,并不是简单的照搬复制,而是要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在品种上留强汰弱。”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健对记者说。从2003年起,江山股份以搬迁进园为契机,淘汰了久效磷、双乙烯酮、隔膜法烧碱、电石法聚氯乙烯等一批传统产品,上马了16万吨/年离子膜烧碱,并引进甲叉法酰胺类除草剂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中游,湖北经过3年的沿江化企关改搬转,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生物农药、新型高效化肥等高档次化工产品的比重超过30%,初级化工原料、高耗能产品产量增幅和比重均大幅下降。

“随着搬迁改造升级,公司产品从尿素、复合肥提升到硝硫基复合肥、乙二醇、己内酰胺,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万清说,三宁化工打造三大板块紧密衔接、复合成网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产业比重占到公司产值的36%,非肥化工产品产值占比接近50%。

4月24日,湖北电子化学品专区在宜昌揭牌,这是全国第二个、中部地区第一个电子化学品专区。

“专区规划建设项目包括电子级特气、电子级电镀液、电子级研磨液、电子级前驱体等电子化学品。”湖北兴力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彭飞博士告诉记者。兴力电子是兴发集团组建的合资企业,是我国少数具有G5级氢氟酸自主纯化技术的企业,目前已经建成1.5万吨/年电子级氢氟酸等项目。

在上游,重庆化工行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天然气甲醇为源头,重点布局聚酯、高端聚烯烃、聚氨酯、聚酰胺、PMMA五大合成材料产业链。

“未来我们将不再投资基础化工,主要发展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后期将开发电子化学品、5G用新材料、聚四氢呋喃、可降解塑料、氨纶,还要进军氢能产业。”重庆化医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5年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化工园区及化工企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把沿江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放在首位,将存量提质增效、增量做优做强,以园区作为化工企业规范治理和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发力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和产业链高端发展,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

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发展主题调研系列文章由中国化工报社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发展调研组原创出品本文由徐岩、张四代、孟晶撰写。

(转“中国化工报”)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2356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1618.html

(0)
上一篇 2022-04-20
下一篇 2022-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