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金三角”到底咋发展?听听权威人士怎么说
定位 环保 创新 协同
着力打造中国的“卡伦堡”
4月12日,能源化工“金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同时启动了大型主题调研活动。研讨会上,与会权威能源化工专家和“金三角”区域重点骨干企业代表一致对本次调研活动的主题策划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通过系统调研摸清楚产业发展情况、挖掘典型、发现问题、反映呼声、提出建议,为煤化工等能源化工产业的“十四五”规划制定提供参考指引,推动“金三角”地区融合协同和煤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能源化工“金三角”产业发展的未来进行了探讨、展望和寄语。要在国家层面明确煤化工的定位、要高度重视生态环保、要以创新支撑一流产业基地建设和企业发展、要同心协力促进区域内和跨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成为与会者的广泛共识。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余志雄,陕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孙启文,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刘淑萍分别介绍了宁夏宁东、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三大区域能源化工的发展情况。
据余志雄介绍,宁东基地自2003年开建以来,从一片荒滩戈壁到目前入园企业达150多家,呈一片欣欣向荣之势,相继建成了全球单套装置规模最大的4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100万吨煤制油副产品增值利用制烯烃、±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世界级工程,形成煤炭产能9320万吨,煤化工产能2225万吨,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煤制油和煤基烯烃生产加工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宁东基地始终坚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依托原料和产业优势重点打造煤制油、煤基烯烃、煤制乙二醇、精细化工等产业集群,形成“现代煤化工——精彩在宁东”的产业品牌。计划到2020年,宁东基地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0亿元以上,形成400万吨煤制油、500万吨煤基烯烃、60万吨煤基乙二醇、50万吨煤基芳烃、500万吨现代煤化工下游深加工产品的产能;煤化工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精细化工产业达到5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00亿元以上,占宁夏全区工业经济比重达到50%以上。
孙启文说,榆林市资源极其丰富,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能源富集一地,分别占全省资源总量的86.2%、43.4%、99.9%和100%,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按照陕西省确立的“三个转化”的思路,近年来榆林市大力发展能源资源深加工产业,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产业聚集区,各大能源央企和地方强企纷纷在此布局大项目,形成了煤制半焦、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烯烃等丰富的煤化工产业体系,煤间接液化、煤焦油深加工、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煤油共炼等技术国内甚至全球领先,形成了榆神、榆横、靖边、神木、府谷等十几个化工园区。尽管如此,榆林乃至陕西煤化工产业仍面临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等瓶颈,项目同质化竞争较严重,同时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有限,需要在今后不断完善。
刘淑萍介绍,鄂尔多斯市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精深加工转化,煤化工产业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构筑起了煤制油、煤制气、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已建成现代煤化工企业共27户,总产能1639万吨。2018年全市化工行业实现总产值102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35.75亿元。但与此同时,生态环保压力大、水资源匮乏、碳减排和综合利用、高含盐废水的处理等问题,始终是横亘在当地煤化工产业发展面前的大难题。她希望借此次调研活动之机,梳理我国煤化工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打破区域界限,分享发展经验,集各方之力解决制约煤化工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关键共性问题,使产业走入良性发展轨道。
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国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煤化工首席专家、碳氢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大鹏,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副总经理尚建选,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杨铁诚和副总经理朱玉营等“金三角”区域骨干能源化工企业及供应商企业负责人也相继发言,介绍了企业发展情况,并提出了思考见解和有关建议呼吁。
李大鹏说,煤化工发展的短板之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行业产品和技术的同质化严重。短板之二是高质量发展做的工作不足,企业布局项目不要贪图大,而要做到精益求精,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产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短板之三是高含盐废水回收循环利用的问题,从延长集团的实践来看,只要高度重视、注重创新,是完全可以破解的。
尚建选指出,煤化工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煤炭最清洁最高效利用的问题,同时要强调创新差异化发展。针对“金三角”区域产业如何协同发展的问题,他建议首先要搞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明确分工;其次要做行业间的协同,譬如园区与电力的关系,确保做到最高效最节约;第三是产业间的协同,如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关系、与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关系都必须弄清楚;第四是产业政策间的协同,煤化工的环保政策、碳减排政策、水资源利用、土地使用政策等,不能自己与自己打架,要接地气。
杨铁诚透露,为适应煤化工等能源化工产业的创新发展,近期航天工程公司正在攻关几个方面,包括航天炉的进一步优化,在大型化、智能化、高压化、清洁化四个方向努力。后续航天工程公司还将持续推出一些创新技术和设备,为煤化工行业的创新发展和环保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与解决方案。
朱玉营表示,这次调研活动的最终呈现形式,也就是调研后要推出的调研报告(蓝皮书)到底是大而全还是要“小”而精?这应该有一个论断,建议在“小”而精上要再下功夫。许多专家领导也都提到了,煤化工的废水和排放问题、渣和固废的处理问题,以及智能化问题,都需要我们最终的报告能够在这些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对调研成果的呈现形式一定要在前期做好策划。同时,也希望这次调研活动能够在今天在座的政府部门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的帮助下提升影响力,使更多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型公司参与进来。
听完相关情况介绍,与会部委领导及行业专家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各自的思考和建议。国务院原参事、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原局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徐锭明提醒业界,一定要注重探寻中国能源发展之“道”,“金三角”发展之“道”。他总结指出,发展好能源化工应做好以下几点:科技决定能源化工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化工;打破陈旧的行政藩篱,树立科学的生物圈观;以数字化培育新动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建设能源生态体系,促进能源生态文明。
他格外强调,发展好能源化工“金三角”,需要划红线、护红线、保红线,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不要同质化发展,要搞差异化竞争,努力做领跑者尤其是创新的领跑者。在打造世界一流方面建议参考对标壳牌公司,在与世界接轨方面建议对标日本Hardlock公司和荷兰ASML公司。要因地制宜多元开发、因序制宜各得其所、因人制宜各尽其用、因时制宜梯级利用,打造高效和谐的能源生态体系。“将‘金三角’的能源化工建设成中国的‘卡伦堡’(注: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是目前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也是联合国认证的唯一循环经济模式工业园区)、放大的‘卡伦堡’。发展‘金三角’、繁荣‘金三角’、共享‘金三角’”,他寄语道。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石化处杨松峰指出,在安全方面,煤化工高温高压反应居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一定要高度重视安全责任不够落实和安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在环保方面,不能盲目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甚至跨越生态红线。在产业政策方面,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已经明确,煤化工要发挥煤炭资源优势,按照装置大型化、产业园区化、产品多元化、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统筹考虑环境容量和水资源供给,注重节能减排的问题。针对“金三角”三地产业发展同质化问题,他建议地方政府和企业还是要统筹协作,探索错位发展、分工协作,避免无序化竞争。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点评指出,这次调研活动提出了六个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一是我们不能回避问题;二是要注重安全环保的问题;三是重复建设的问题,在新建项目的时候首先要科学论证一下该产品有没有市场竞争力;四是效益的问题,近年来效益低是煤化工发展的致命点,企业尤其要做好产品的优化升级,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和产业;五是政策和定位的问题;六是煤化工的方向和趋势的问题。“‘金三角’地区是煤化工的排头兵,发展到现阶段,煤化工确实到了该认真总结的时候了。”他说。
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魏飞指出,“金三角”地区的煤化工赶上了好时机。一是该地区有很好的资源禀赋,二是我国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化工市场。但是煤化工还是存在几个短板。技术方面,国内煤化工技术大部分还是在国外技术上的升级,原创和自主创新技术少;生态环保制约的短板还是很突出;产品同质化等方面也制约着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如何实现煤化工的协同发展呢?他认为关键是维护好生态圈,明确发展路线和投入力度,致力于让“金三角”地区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能源化工发展的样板。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能源室主任朱彤针对煤化工产品的同质化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谈了看法。他认为,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可能主要还是标准的问题,碳排放的标准、水耗和能耗的标准、产品技术的标准,以及行业的准入门槛等,政策制定层面应该更客观地摸查,与时俱进地提高,给企业明确改进的方向。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最后做了总结发言。他希望此次调研活动应该聚焦重点、注意协同、挖掘典型、发现问题、反映心声、提出建议。其中,聚焦重点不仅要聚焦重点企业还要聚焦重点内容;注意协同是指首先要做到整个园区内所有企业的协同、产品产业链的协同,同时还要做到“金三角”3个区域间的协同,以及国内国际间的协同。他指出,资源禀赋决定了能源化工在我国的重要地位。此时启动这次调研活动把准了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总结“十三五”示范升级的成果经验,为煤化工“十四五”规划的制定提供借鉴指引,都有赖于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
研讨会由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崔学军主持。他指出,这次大型调研活动将专项研讨能源“金三角” 化工产业协同发展大计,抓住了能源“金三角”,也就抓住了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牛鼻子”。中国化工报社将在各方合力支持下,精心组织、深入调研,力争把活动也做成高质量的样板,最终呈现出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能源化工“金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化工报)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836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1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