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吉化大检修(上篇)

文/张晓君  周伟  王英刚

  “这次大检修是今年吉林石化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能否安全优质地完成检修任务,关系到主体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和创效能力,关系到未来几年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工作,对进一步改善公司运行质量、提升整体盈利水平意义重大。”4月29日,吉林石化总经理、党委书记孙树祯在2015年大检修动员会上开宗明义如是说。


  5月8日,乙烯裂解炉停止进料,标志72套主装置全部停车,创下吉林石化检修史上仅用4天时间,全部实现安全绿色平稳停车的最好记录,三年一次的大检修也从此拉开帷幕。


停车高标准,严字在前头


  精心组织,步步确认。吉林石化各级领导干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停车过程视为对企业管理水平、操作水平和员工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验。


  笔者在乙烯装置停车置换现场看到,操作人员正在进行退料操作。总经理助理李铁告诉笔者:“为了确保设备、管线内的物料吃干榨净,我们对各工序、各岗位进行了责任划分,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清洗置换的进行步骤,用挂牌的办法落实责任;对隐蔽工程和特殊部位,首先进行拍照,并对检修现场全过程跟踪;清洗置换后的效果,三级确认,确保退料各环节无缝对接,不留死角。”


  真正的水平,体现在停车过程的各个方面。首先是“零事故”,这么多套装置,4天时间,全部安稳停车,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其次是“零排放”,近百种物料介质,停车过程无异味排放、无噪声扰民、无污染物外排,无物料浪费。最漂亮的当属“节约”,只要能回收的,想办法全部回收,既减少了污染,又创造了效益。


  乙烯新区分离、压缩系统首先停车。他们通过配置临时线,向裂解气压缩机返回一部分物料,进入分离系统回收。通过向燃料系统排放物料,减少火炬排放量。回收乙烯100吨,丙烯70吨,节创效益140万元;新老区急冷油系统退油方式优化,通过事先配置临时倒油线,装置停止进料后,将存油彻底排放干净,不能排放的废油装车外销,节约轻质燃料油1500吨,节创效益75万元。


  40里化工区,72套主装置,实现零事故、零排放、一次安稳停车成功的关键在于前期准备充分,过程责任落实。


  大检修指挥部副总指挥张维波说:“从装置停车到交付检修这段时间,物料置换处理作业多,检修产生的废料、废气多,是最容易发生环保事故的薄弱环节。为此,我们提前详细制定了严密的消减措施,落实了责任,并随时在形象进度揭示板标注。公司与各厂主要领导深入现场亲自监督。” 


  停车过程的废液处理,各装置遵循一个共同原则:杜绝直排,确保“气不上天、料不落地”。精细化学品厂员工利用胶管、管线、阀门等物件,自制回收设备,与吹扫排放口连接,把管线里的残留废料全部引入废料桶回收。

 
  “这是我们专门针对废料排放自制的小工具。以前停车检修,对清洗置换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液,基本上都用直排方式,送入事故池,超标排放,增加了污水处理费用,废液中的物料也白白扔了。有了这个回收器具,这些担心都没有了。”装置负责人在现场解释说。


  这话说得没错。笔者看到,这个回收器,用胶管与装置上的各个排放口连接,在专人看护下,清洗置换出的物料、残液,在汇集到分配盘后,十分“听话”地流入事先准备好的容器内。


  对于不能自然排净的储罐、管线,他们用带压气体吹除的方法,真正做到“点滴不丢”,不仅实现资源回收,还为下一步安全检修奠定了基础。从停车到交付检修,回收废料100多桶,节创价值4万余元,实现了大检修指挥部“绿色平稳”的停车要求。


  炼油厂15套装置制定了严格的退油流程。第Ⅱ柴油加氢装置,改变以往将塔底废料通过污油线直接排放到污油罐的做法,将塔底油直接送至柴油罐区储存,待开车后回炼,仅此一项节约物料260吨。


  染料厂清理了装置及周边区域30多个下水井、地漏、地沟里的淤积污染物,并将所有下水井盖用吸油毡布封堵,再用水泥封堵边缝。为了保险起见,他们还水封井盖,消除了停车过程污染物流入下水井的隐患。


  装置停车期间,公司环境监测站的科研人员对全公司所有污水井死看死守, 24小时监测取样,切实保证达标排放。


  72套主装置,再加上配套公用、辅助工程装置,这次大检修共有121套生产装置陆续停车。从源头上严把安全环保关,强化过程管控,是实现平稳停车的重要保证。


关键一步迈得好  下面步步走得稳


  5月16日,随着丁苯橡胶完成生产向检修的界面交接,吉林石化大检修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界面交接,是生产和检修的分水岭,也是安全检修的重要环节,必须精心、细致、稳健地走好这关键的一步。


  为强化界面交接管理,大检修指挥部提出,对重点特殊装置实行“升级管理”。凡是新投产缺乏检修经验的装置,工艺复杂、作业量大、工期紧张的装置,有大型工艺技术改造、任务艰巨的装置都属于“升级管理”范畴。在生产厂长向设备厂长签字交接的基础上,公司把一催化、乙烯、乙丙橡胶C线、化肥厂苯乙烯、有机合成厂苯乙烯、合成氨、三丙烯腈、苯酚丙酮、航煤、硫酸等10套主要生产装置升级为公司管控装置。必须过细地制定停车方案、清洗置换方案、盲板隔断方案、分析方案,交接受控,确保高标准,为大检修的后续施工提供优质、可靠的保证。


  5月12日上午,笔者进入炼油厂重油催化装置的检修现场。


  这里正在进行交接前的清洗、吹扫。两名女员工拿着同样的仪器,先后把长长的胶管置入反应塔人孔。看到笔者疑惑、关注的目光,操作人员说:这是对清洗置换后的设备进行可燃气体含量分析,每台设备都要进行双人双仪器分析,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曹凤齐副厂长告诉笔者:公司对“生产”向“检修”的界面交接有严格规范,我们必须过细地加以落实。厂里对所有的塔、罐、炉、器以及机泵、管线等都制定了专项吹扫置换方案,特别是一些重点部位,都有清洗置换措施,并把责任落实到人头,跟踪检测分析,确保不留死角。轻油线、瓦斯线等重点系统,加强了厂级抽检,分析不合格,坚持不能进入交接程序。


  5月14日,精细化学品厂。


  这是一家规模不是太大的生产厂。走进高活性聚异丁烯装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宣传板、形象进度揭示板、安全提示板,展示着大检修的责任、规范与要求。


  随着管线吹扫的气流声戛然而止,生产单位与检修单位负责人逐级逐项确认交接条件,并严肃认真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装置的多处法兰都挂着标示牌,标明此处垫片的规格、型号、材质等等。“让检修单位一目了然。凡是已经挂牌的地方证明已经加了盲板,这既是界面交接的确认标识,又利于检修后质量检查,确保万无一失。”车间负责人孙宝东告诉笔者。 


  乙烯厂有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3套主装置,其中,乙烯装置经过两次技术改造,形成了70万吨能力,工艺技术比较复杂,是检修难度较大的装置。


  5月15日上午,技术科副科长成洪利向笔者介绍说:乙烯厂工艺设备和管线数量庞大,清洗置换的工作量非常大,界面交接时取样分析的工作量格外繁重。工厂在制定开停车方案和操作卡的基础上,针对危险物料和难以置换的设备、管线系统,制定专项蒸煮、置换方案46个;责任落实、多级确认,检测严格。经过反复研究,全厂确定了分析取样点546个,取样分析1692次,实行操作人员、班长、工艺技术员、车间主任、主管科室5级确认制,危险程度比较大的设备和管线系统,升级到主管副厂长确认,一级对一级负责,全部检测点100%合格。 


  为切实保证“规定动作”不走样,大检修指挥部对界面交接方案,突出了一个“严”字,无特殊情况,任何装置都要全系统交接,不允许单个交接。物料系统、氮气系统必须彻底隔离后,方可交接。5月12日,有一套装置在具备了交接条件后,准备单元交接,提前进入检修,公司果断叫停。还有一套装置,氮气系统未与检修系统隔离,也被果断叫停。


  严格落实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监护责任,是安全平稳检修的重要保证。第一次动火作业、第一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第一次登高作业、第一次起重作业、第一次打开设备作业和第一次倒闸操作,必须实施厂级领导旁站式安全监督。


铆紧“第一次” 把牢安全关


  5月18日,乙烯厂高密度聚乙烯装置,第一个动火项目,即回收单元P3101己烷输送泵入口退料线开始施工。


  车间副主任曹晶磊对工艺设备人员和监护人连续下达指令:“雪松,对动火管线填加的盲板进行再次确认,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书卫,动火前,注意清除现场可燃物,检查阀门井和地沟是否遮掩妥当。”


  “乔坤,带上分析人员对动火地点进行测爆分析,注意,地沟等部位一定不要漏检。”


  对动火地点的逐级确认,是装置检修“第一刀”,大家心里都铆足了劲,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细节,逐一检查,逐一落实,确保检修“开门红”。


  偌大检修现场,第一次动火、第一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第一次吊装作业、第一次倒闸操作等等,各厂各装置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实施升级管理,坚持现场监督确认,是确保此次“三年一次”大检修安全、优质、高效的重要措施。


  “炼化企业检修作业通常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动火、进入受限空间、抽加盲板等危险作业,特别容易导致火灾、爆炸及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充分识别检修安全风险,落实好安全防控措施,是做好公司大检修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深入现场的过程中,大检修总指挥孙树祯反复强调“升级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


  5月17日上午,炼油厂催化裂化一车间进行第一次吊装作业。


  此次吊装的设备是重达173吨的沉降器筒体,作业面狭窄,施工难度较大。这些年,车间又从未进行过类似的大型吊装作业,从车间到工厂都非常重视。


  在现场,笔者看到负责吊装作业的中国石油一建公司技术人员正在精心计算,进行吊装前的细心准备,核校确认。1000吨履带吊车作为主吊,250吨履带吊车作为配合,4小时,精打细算,惊心动魂,沉降器筒体终于从48米的平台上平稳落地。

其间,笔者见到了在现场监督指导工作的大检修副总指挥张维波,他说:装置检修是企业事故事件易发高发环节,紧紧盯住重要装置“第一次”的关键操作,就是把住了安全检修的第一道关口,从而确保检修安全环保的整体受控。 


  合成氨装置的渣油储罐已运行13年,这次检修头一回进行罐内检测。储罐内部的焊道及其腐蚀度等情况,是该装置137项检修项目的重要内容。在对这个330m3渣油罐进行第一次有限空间清理作业时,厂长、业务科室领导和车间主任全部在场,实行旁站式监督指导。


  现场有两名女工拿着同样的仪器,一边把长长的胶管放进油罐人孔,一边回答笔者的提问:“我们在取样,需要对渣油罐里的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氧气等含量进行分析。” 


  “多长时间分析一次?”


  “每天上、下午,作业前,都要分析一次。”


  车间设备副主任张爱民说:严格采样和分析管理,强化受限空间作业分析,对重要部位实施“双人双仪器”分析是公司针对此次大检修提出的升级管理的要点,工厂为把好这个“第一次”和“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关口,作了充分准备,精心研究。清罐作业时,还在上下通风口加装了轴流风机,保证持续通风,确保检修安全。


  5月10日,动力一厂,大检修开工第一天。


  电气车间进行第一次停电倒闸操作。在380V  第Ⅰ段母线室,执行现场停电操作任务的主控三班主操刘守林和副操王大明,接到对讲机传来“现在开始操作”的指令后,一个看着操作票发出第一道操作指令,另一个手指开关把手,复诵指令……一个接一个地唱票、复诵、确认、执行,直到执行完最后一项停电倒闸操作指令,标志当天第一次停电倒闸操作任务圆满完成。
电气车间主任夏克明说,此次大检修,我们不但要高标准完成所有检修任务,同时还要准确完成各装置及甩碰头项目的2万余次大检修停送电操作。为了确保停送电作业安全,在进行每一项操作时,我们都要求值班员要用“第一次”操作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每次操作都必须严格执行“唱票、复诵、确认、执行”制度,严格操作管控过程,无论时间任务有多急,安全生产永远摆在第一位。


施工再着急 该停也要停


  5月19日,高密度聚乙烯装置火炬检修现场,开出了检修以来第一张施工作业叫停单。


  原来,在火炬检修过程中,风力突然达到6级。监护员王刚认为,火炬处在风口位置,继续施工有危险。


  “立即停止作业,等风小了再施工。” 


  “我们可以小心一些,而且有防护措施,不会有事。”施工方心里惦记着工期。


  “不行,施工再着急,该停也要停,安全是天大的事。”王刚立即开出了第一张施工作业叫停单。


  严细管理,不抢工期,不野蛮施工,不盲目作业,是此次大检修的显著特点。


  主要生产装置和公用工程系统已连续运行三年,影响安稳运行的瓶颈问题较多,加之隐患治理、技改甩碰头同步实施,检修项目多、高风险作业多、参战人员多,最多的时候现场多达4万余人,这些都对安全检修构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公司要求强化“红线”意识,严格按照检修规程,做好规定动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有自选动作,最大限度减少安全和检修质量隐患,稳妥推进各项检修作业,为各装置下一周期安稳优运行筑牢基础。


  为此,检修过程实施“叫停”制度:有安全隐患坚决叫停、作业人员资质不合格坚决叫停、安全措施没落实坚决叫停、施工时间和环境发生变化坚决叫停、作业人员没有进行安全交底坚决叫停。


  30万吨合成氨装置是合成气生产主线的龙头装置。它不仅承担着为丙烯腈等7套装置提供液氨等主要原料、平衡全公司氢气资源的重任,还是这次检修首先开车的装置,仅有10天时间,要完成173项检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既便如此,也必须按照规章制度来。合成氨装置68米高的火炬塔顶施工,许可证规定时间结止16点30分,由于工作没有干完,又重新签发到18点30分,结果还是没有结束,施工单位怕耽误工期,想继续赶工。按照规定,现场监管人员立即叫停。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大检修指挥部选派有经验、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员组成安全监督小组,活跃在检修现场的各个角落。


  5月18日,小雨下个不停。精细化学品厂安全监督员李春和检查到异丁烯装置的检修现场,发现临时电源线没有按照规定架空,而是直接铺设在地上,泡在雨水中。


  李春和上前制止。对方一边解释一边求情:“就临时用几天,架空太耽误时间了,下次一定注意,谢谢关照。” 


  “侥幸心理害死人呀,出了事后果不堪设想,必须马上整改。”李春和叫停,要求他们马上整改。


  5月19日,炼油厂14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正在紧张施工,突然下起了小雨,设备主任周旭立即叫停。他说,检修工期固然重要,但违规操作更不可取。特别是电焊作业和登高作业,必须立即停止。无论项目有多急,一切都必须为安全和质量让路。


  乙烯厂,裂解气压缩机正在解体,每一个步骤都有照相机、摄像机跟踪拍摄。拆下的部件,依照顺序依次排列,整整齐齐,就连检修人员带来的工具,都要登记造册,带进来多少件,带出去多少件,多一件、少一件都要追查。


  如果施工过程中有一点疏忽,那怕是拆下的零部件没有按照顺序摆放,监护人员都会立即出示停止作业卡。


  北建一公司项目经理李桂芳说,这么严格的叫停制度,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但是在这样的企业检修施工,心里更踏实。安全检修是我们共同的心愿,需要甲乙双方一起努力。


三个劳模飙着劲  三支队伍克难关


  三个劳动模范,带着三支检修队伍,在炼化装置核心机组检修主战场上大显身手。这是停车大检修的一道特殊风景。


  高彦峰、李永翔、薛兰茁,知名度很高的钳工劳动模范。他们带领各自的团队,肩负着不同的检修任务,飙着劲地进入现场,投身大检修,打响攻坚战。


精准—以数据为标尺


  高彦峰,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


  检修机组:氮气压缩机组、硫酸鼓风机组、乙烯压缩机组。


  “所有步骤,要以数据说话。”这是高彦峰每天向团队进行技术交底的最后一句话。


  大检修开始以来,高彦峰的手里就没离开过量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塞尺,他的工作日记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数据。


  “机组检修,所有技术指标最终都要反映到测量数据上。”高彦峰说,“数据就是检修标尺,必须精准。”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高彦峰带领他的团队严格遵照机组检修规程,每个检修步骤都对应一组测量数据。机组解体、转子检测、轴瓦刮研,每道工序都被计划得准确无误。轴瓦间隙、转子窜量、找正系数……每项参数都控制得严格准确。看着一组组详实的技术数据,每个人都对检修过程清晰明了。


  在硫酸鼓风机组检修中,联轴器找正数据超差0.1毫米,对大型机组而言,这个偏差并不是大问题。可高彦峰说:“一处数据超差可能反映出机组整体检修存在问题,不能放过。”


  通过仔细检查,发现是联轴器螺栓胶圈不标准造成的,更换后,检测数据恢复正常。


  三台机组检修,高彦峰记录了氮气压缩机组20组数据、硫酸鼓风机组17组数据、乙烯压缩机组16组数据,直观地反应出机组检修标准执行情况,为机组检修后开车保运、维护保养提供了可靠依据。


职责—抓细节保质量


  李永翔,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


  检修机组:催化三机组、循环氢压缩机组、重油催化增压机组。


  “三年一大修”,这就意味着检修后的设备要平稳运行1100多天。“确保检修质量是我们的岗位责任。”大检修开始,李永翔对自己的团队提出了明确要求。


  大型机组检修,做好细节是保证作业质量的关键。为此,李永翔亲自制定检修方案,对每一步骤都明晰了标准要求。在这个标准指导下,三套机组检修,共发现轴瓦胶圈有裂纹、喷嘴磨损、轴承箱内部腐蚀等27项轻微缺陷。


  机组检修必须经得住检验,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微小缺陷能转化成严重故障,甚至紧急停车。”李永翔说,“消除隐患,确保机组平稳运行三年是我们肩负的责任。”


  重油催化增压机组解体后,李永翔发现气封出现磨损,而又没有相符的配件。“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否则将影响开车。”李永翔把磨损的配件带回操作间,和团队成员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熬了一个通宵,通过降低气封齿环直径和优化回油方式,修复了磨损配件。不但解了燃眉之急,还为工厂节省了配件费。


  研磨清理所有配件接触面是李永翔对团队的又一个要求。清理的过程就是提高配件配合精度的过程,就是提升机组运转质量的过程。在李永翔团队机组检修现场,所有的零部件都做了清理保护措施,并登记造册。


自信—用技能作决策


     薛兰茁,2015年中国石油特等劳动模范。


  检修机组:合成氨空气压缩机组、制冷冰机机组、丙烯腈空气压缩机组。


  两套装置的三套大型机组同步检修,薛兰茁三个现场同时兼顾。快速判断出设备故障,快速拿出解决方案是薛兰茁必须做到的。


  合成氨空气压缩机转子导叶齿拆卸,团队成员准备用大锤敲击的作业方法,薛兰茁立即否定了这个方案。


  “导叶齿环一旦被敲击变形,很难恢复,直接影响机组运行效果。”凭着丰富的检修经验,薛兰茁设计了专用拆卸工具,在保证导叶完好的同时,很快完成了拆卸作业。


  一套专用工具映衬出薛兰茁高深的转机检修技能。在三套机组检修中,薛兰茁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设备检修过程的情况变化,有针对性地拿出解决方案。这是多年技术与经验沉积后练就的硬功夫。


  制冷冰机联轴器没有配套的专用液压拆卸工具。现有的一套其他设备拆卸工具,虽然可以使用,可要使用多大压力却不能确定。


  “这个数值不能靠蒙。压力小了拆不下来,压力大了联轴器就可能变形。”当晚,薛兰茁把问题带回了家。通过查阅资料,反复计算、验证,他确定了准确的压力值,顺利拆下了联轴器。


  机组检修难题层出不穷,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是关键。以高深的转机检修技能做基础,薛兰茁和他的团队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三套机组检修顺利推进。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494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404.html

(0)
上一篇 2022-04-20
下一篇 2022-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