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废止盐业专营盐业改革搅动源头活水

文/何 强

  10月29日,在中国盐业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盐业协会披露,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已在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通过,并在各部委完成意见征求。


  盐业改革方案分六个部分共20项内容,方案核心为废止盐业专营,具体内容为从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有关规定,允许现有食盐生产定点经营企业退出市场,允许食盐流通企业跨区经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放开食盐批发、流通经营。2017年起盐业全面按照新的方案实行。


  中国盐业协会称,按照已过会的草案规定,盐业在2015年继续专营,2016年取消特许经营,2016年企业同时申请新许可证,2017年开始获得新许可证的企业开始新的经营活动。


  食盐专营已持续近20年,20世纪90年代,中国为实现“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尽快普及碘盐,由国务院在1994年发文同意“对食盐实行专营”。同年,出台《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1996年,《食盐专营办法》颁行,中国正式确立了食盐专营制度。《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于2006年4月28日发布并实施,依据《食盐专营办法》制定。此办法的核心内容是对食盐专营许可证进行管理,并且明确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国务院盐业主管机构,负责食盐专营许可证的审批、发放、监督管理工作。


改革关键废止盐业专营


  据了解,目前我国只有烟草和食盐实行专营体制,中盐及旗下各级盐业公司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盐业专营垄断一直饱受诟病。


  近几年来,虽然市场中对于盐业改革的呼声较高,但一直未有明确进展。2005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制定盐业改革方案,调研到2007年形成草案。但后来对于盐业的管理由国家发改委移交至工信部,盐改工作搁浅。2009年底,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组建盐业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再次提出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但很长时间未有相关措施。


  直到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让市场看到了盐业改革的希望。虽然此项改革只是将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由原来的国家发改委批准下放到地方政府来审批,食盐专营并没有向市场放开,但业内认为这是在为盐业市场化改革铺路。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曾公开向媒体表示,盐业改革的关键就是放开专卖专营权,破除盐业许可行政化管理。


  从此次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来看,其核心正是废止盐业专营。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盐业改革的大方向就是引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市场化。


  有中国盐业协会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已过会的草案规定,盐业在2015年继续专营,2016年取消特许经营,2016年企业同时申请新许可证,2017年开始获得新许可证的企业开始新的经营活动。


  此外,另有分析人士指出,盐改最大的变化就是原先需要上缴中盐总公司的利润可以自行留存,不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价格完全放开,国家肯定还是会宏观调控稳住价格,全流通的运输体系也决定了地方之间盐的价差不会太大。


中盐提前转型


  有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盐业总公司(以下简称:中盐)创立于1950年,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盐行业。2004年起,中盐成为全国食盐专营的生产经营主体,中国盐行业龙头企业和唯一中央企业。年食盐产量28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30%,旗下拥有全资、控股子公司46家。


  应该说,受盐业改革影响最大的就是中盐了。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认为,一旦盐业改革落地,有望改善制盐企业的业绩问题。“尽管仍需审批,但省级企业可以避开中盐,实现产销一体,获取大部分利润。同时,通过竞争,小企业、落后企业将被兼并或淘汰,各省将出现一两家垄断型地方盐业公司,一定程度上规范食盐市场。”


  不过,对于此次盐业改革,中盐似乎早有应对。


  中盐上海市盐业公司(以下简称“中盐上海”)与美国莫顿盐业公司(以下简称“莫顿盐业”)的合作早在2001年就开始了,当时双方成立了中国首家盐业中外合资公司:上海中盐莫顿盐业有限公司。


  根据协议,此次签约扩大了双方的合作范围和层级,合作不仅包括商标及技术许可,合资公司还将通过莫顿公司引进美方各类盐产品,包括莫顿食盐、莫顿天然海盐、莫顿海盐研磨瓶及其补充装、莫顿细海盐、莫顿粗粒美食盐等一系列产品。
除此以外,合资公司还负责莫顿盐产品中文包装生产、本土市场开拓和销售等工作,目前已经确定的是莫顿食盐和莫顿海盐。


  值得关注的是,双方的合资公司目前正在上海建设全新的分装中心,以应对全面扩大的产品市场投放。新浪财经获悉,该工厂的产能为每年两万吨,预计将于2015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


中盐牵手美国盐业巨头带来改革信号


  中盐上海市盐业公司是中国盐业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作为国家专营企业,其与上海市盐务管理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承担上海市食盐市场管理和盐政执法职能,负责全市食盐专营和加碘盐供应工作。


  而此次中盐上海扩大与莫顿盐业的合作、布局高端盐给业界带来了一些信号。十几年来,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一直悬而未决,但近年来改革呼声越发强烈,第七版方案盛传今年将出台。


  就在上月底,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王强还公开表示,盐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要统筹考虑改革的各项配套条件,积极稳妥推进,确保行业稳定,逐步实现盐业专营化向市场化的平稳过渡。


  而中盐上海盐业公司总经理王学仕也透露出中盐的改革路线:中盐的改革将逐步回归转化以盐为主业,在盐产量和品质上做文章。


中国成为最大进口盐国或只是时间问题


  王学仕告诉媒体一些数据,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食盐生产国,去年中国大约生产了一亿吨左右的盐,而每年盐的消费量(食盐加上工业盐)约八千多万吨,所以目前盐业整体状态是“产大于销”。


  但是,不可忽视的现状是,由于专营体制的约束,中国食盐品种比较少,高端食盐更是起步晚、销量少,像在美国等一些国家,高端食盐的比例大约为8%到10%,有的国家甚至到达了15%,反观中国,就显得十分滞后了。


  他开玩笑说,他去日本考察,日本超市大概有五十几个食盐品种,而美国沃尔玛等大卖场一般也有二十到四十种,但中国超市卖场食盐种类很少。王学仕表示,不同消费者对食盐的消费需求不一样,比如前两年莫顿进口盐在上海市场试水,本以为进口盐价格贵,比一般食盐价格高出十几倍,但事实上,莫顿进口盐仅在上海销量便达到每年几百吨,大大出乎意料。


  “目前,中国食用盐的消费占到总体盐的10%以上,而每年小包装食盐的消费量大约为450多万吨,”如果按照美国等国家高端盐占食盐消费量的比例,如8%来算,那潜力可以达到年消费量36万吨。


  而根据英国罗斯基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用盐消费市场,早在2012年中国用盐需求已经占全球1/4,成为全球最大的盐进口国只是时间问题。


  王学仕也指出,目测盐进口量还有增加的趋势。他坦言,目前仅靠中国的技术仍然难以生产一些高端盐品种,因此需要部分进口,依靠国外的技术、经验和理念,但他相信中国盐业会很快走向市场,市场化之后,将不受行政区划分割的限制。


  而在今年9月16日,中盐官方还发布消息称,8月29日上午,中盐总公司在京召开干部大会,国务院国资委企干二局局长宋亚晨宣布了国务院国资委任免决定,李耀强担任中盐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中盐股份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原中盐董事长茆庆国到龄免职退休。


  对于此次中盐掌门人的换届,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盐业改革的先兆。而与此同时,中盐还公开表示,去年刚成立的中国盐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盐股份)将成为中国盐业资源整合的主导者、盐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引导者、盐业改革的推动者。


盐产业概念股将迎重大利好


  三友化工是国内纯碱和粘胶龙头企业,但近年来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行业产能过剩的双重挤压下,作为强周期行业,公司业绩更多依赖于行业产能变化和控制成本。2013年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粘胶短纤业务。进入2014年,粘胶价格下降使化纤公司业绩下滑,多亏纯碱价格今年以来一路上行,公司业绩才得以保持继续增长。因此,公司迫切希望发展新业务进行转型。


  据业内人士分析,按照现有利润测算,如果食盐业务年销量达到40万吨,每年即可为公司带来2亿元的利润,这将为三友化工带来业绩护城河。公司方面也表示,进入食盐领域,将促进盐化公司乃至三友集团,从工业原材料生产型企业,向终端商品型企业转变;后续公司或将引入合作伙伴,共同做大食用盐业务。


  至于新都化工,目前在食用盐的布局上则更进一步。据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公司子公司孝感广盐华源是国家首批食用盐定点生产企业之一,占地175 亩,拥有地下可采优质井矿盐许可开采区域6.2平方公里,年产精制盐100万吨。益盐堂公司选择海藻碘盐和低钠盐两个发展方向。为实现战略目标,保证食用多品种盐原料供应,益盐堂公司投资成立威海益新九洋海藻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纯天然的海藻碘浓缩液替代无机碘剂生产含碘食用盐。益盐堂公司自建4万吨食用氯化钾生产线,保证低钠盐所需钾原料的稳定低价供应。目前益盐堂公司已成为国内唯一拥有海藻碘生产线和国内最大食用氯化钾生产线的食盐生产企业,具有明显的产业链优势。未来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及结构优化,以盐的终端产品为目标,进行后续消费品的开发,延长产业链,增强综合效益。


  新都化工有专门团队管理食盐业务。在市场营销方面,公司既引进盐业体制内专业人才队伍,同时也引入国际知名快消公司市场营销人才,用于打造营销队伍。公司表示,公司将结合自己市场化的特点,建立盐行业内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营销队伍。


双品牌模式初尝成果


  国家食盐市场化改革将对食盐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在近期举办的一次盐化工产业论坛上,众多无机盐化工企业均表示了进军食盐行业的强烈兴趣。不过,多年来形成的利益集团会给改革设置重重障碍,改革方案何时出台,如何改,是进行彻底的市场化改革,还是有所保留的逐步实施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构成了巨大的风险。一些布局盐业的公司,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目前,食盐专营制度仍然存在,终端零售市场还未发生变化,制盐企业还不能进入食盐批发和销售环节。在新都化工模式中,公司选择与盐业公司合作,从而“曲线”进入终端市场。业绩显示,新都化工已经初步品尝到成果。


  新都化工7月30日晚间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201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41亿元,同比增长16.81%;实现利润总额1.28亿元,同比增长39.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60亿元,同比增长17.06%。公司表示,公司多品种盐销量高增长,并且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新都化工目前生产盐的子公司包括广盐华源和益盐堂。益盐堂是单独运营的子公司,主要生产品种盐(如海藻碘盐和低钠盐)和食用氯化钾。据新都化工人士透露,2014年一季度益盐堂已实现销售收入9,895万元,净利润3,027万元。


  长江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新都化工上半年多品种盐业务净利润预计超过7000万元,全年净利润有望突破1.2亿元。而益盐堂去年全年的净利润才接近5400万,公司多品种盐业务增长迅速。


  在新都化工的模式中,公司选择与盐业公司在销售渠道进一步加深合作,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盐业销售。在食盐专营体制下,除中盐在北京、上海打中盐的品牌外,其余各省的食用盐均是用盐业公司的品牌。通过与地方盐业公司合作,益盐堂公司的多品种盐产品已成功进入湖北、广西、广东等14个省、 300多个地级市市场。在做好市场开发的同时,积极培育自主品牌,益盐堂公司已成功将“益盐堂”品牌产品推向湖北、内蒙古等省份市场。


  新都化工表示,在接下来的产业布局中,为应对盐业改革,公司将适时进行全国性布点,通过建立类似于益盐堂的分装基地,通过几个基地,辐射全国。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双品牌合作的模式对于其他企业具备借鉴意义。


云南盐化、兰太实业将率先受益


  目前A股市场上,兰太实业食用盐年产能约为20万吨,云南盐化食盐年产能约为100万吨。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盐业改革的推进,这两家公司将率先受益。而且,凭借上市公司平台的优势,长远来看,这两家公司或将成为行业并购重组的先锋。


  在现有的食用盐生产和流通体制下,云南盐化和兰太实业的食盐业务均保持平稳增长。这两家公司已经在相关区域市场占据绝对优势。


  云南盐化是云南省唯一具有食盐生产、批发许可证企业,也是盐业产销一体化企业的典型代表,食盐和工业盐在云南市场的垄断率为96%左右。公司在其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在云南已有15个销售分公司和22个配送中心,食盐销售及配送效率正在逐步提高,能很好地应对盐业市场改革的新变化。


  兰太实业是内蒙当地最大的盐业产销公司。公司相关人士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盐是自产自销,价格基本稳定,目前政策变化对公司业务的影响不大。此外,公司在产业方面优势明显,通过开发高端产品投放市场,公司食用盐业务方面的利润预计将进一步增厚。


  值得注意的是,云南盐化7月31日公告称,日前公司收到云南省物价局的通知,多品种食用盐正式销售价格已经确定,并维持原17%的批零差率。根据公布的价格表,原“绿色食品特制加碘食盐”名称变更为“绿色食品食用盐”,350克包装的零售价为1.5元/袋;绿色食品海藻碘盐350克袋装售价 2.2元/袋;绿色食品低钠盐和绿色食品螺旋藻植物碘盐350克袋装价格均为每袋2.5元;澳洲湖盐雪晶盐和澳洲湖盐冰晶盐均为250克袋装,零售价分别为4.2元/袋和6.2元/袋。云南盐化表示,核定的多品种食用盐正式销售价格与原试销价格一致。公司将严格按要求做好多品种食用盐的生产销售工作。据了解,云南盐化去年3季度推出了多品种新产品。


  分析人士指出,相比碘盐,多品种盐具有更高的利润水平。同时,随着消费升级,高端产品市场空间日益扩大,高端产品的推出将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从长远看,如果盐业改革持续推进,行业内将掀起产业整合和并购的高潮,这对于两家已上市的公司来说,将是一大利好。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407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1021.html

(0)
上一篇 2022-04-20
下一篇 2022-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