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重创的煤化工出路在哪?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观察》杂志

作者:邵青

受国际油价暴跌、新冠疫情等影响,现代煤化工产业在“十三五”收官之年遭遇滑铁卢,曾经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在收官之年遭遇滑铁卢,成为受冲击最大的化工产业,诸多项目跌破盈亏平衡点,产业大面积亏损。

那么,何时才能止跌企稳,稳定步入回暖通道?“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还将面临哪些难题,如何实现突破?针对以上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业内专家。

受到重创的煤化工出路在哪?

赵俊贵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赵俊贵客观评价了“十三五”期间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他指出,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在“十三五”期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气均已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产业地位进一步凸显。

总体上看,我国现代煤化工“十三五”不仅产业规模大幅增加,生产装置运行水平不断提升,关键技术不断取得创新突破,而且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基地化格局已经形成。可以说,现代煤化工产业无论从创新能力、产品结构、产业规模,还是工艺技术管理、装备制造,均已走在世界前列。

但是,在2020年黑天鹅事件频发的情况下,传统煤化工企业的产品优势、技术门槛优势正在消退也是不争的事实。显然,“十四五”是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在面临更为复杂的政策、内外环境和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煤化工产业起码还要过三关:

  • 一是技术关,努力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

  • 二是环保关,努力实现低碳排放和二氧化碳的集约高效利用;

  • 三是商业效益关,努力实现与石油路线的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提高整体产业链的核心竞争能力。

赵俊贵对煤化工产业的反思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

受到重创的煤化工出路在哪?

白颐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原副院长

白颐指出与那些常青的跨国化工企业相比,我国煤化工产业对应用终端的关注远远不够,甚至技术创新的市场化针对性也不强,创新出的产品市场价值低的情况时有发生。企业因此不得不直面同质竞争、产能过剩等风险,更何谈效益。

以煤制乙二醇为例。“十三五”期间煤制乙二醇项目发展较快,长期保持19.5%的年均增长率,但2020年上半年,由于受到石化乙二醇和进口乙二醇的冲击,项目开工率萎缩至30%~40%。

“十四五”若再加上东部沿海新一轮石化乙二醇项目的投资建设,煤制乙二醇生存空间将继续收窄。

这就是未从用户角度出发、找准目标市场的惨痛教训。

受到重创的煤化工出路在哪?

张建胜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张建胜直接向记者列出了一组数据:2020年前3季度,煤制油产能利用率为59.3%,亏损39亿元;煤制气产能利用率为85%,亏损12亿元;煤制烯烃产能利用率为100%,利润1.8亿;煤制乙二醇产能利用率为57.1%,亏损24.5亿元。他告诉记者,以上数字已反映出煤化工产业价值链日渐微薄。2020年的黑天鹅事件固然没让煤化工企业好过,但由这些黑天鹅事件衍生的全球经济、能源变化更需要煤化工企业警惕。长期中低油价未来将深刻影响煤化工项目。

现代煤化工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抵御油价冲击、实现盈亏平衡,是“十四五”的焦点。起码从目前来看,除了煤制烯烃勉强维持基本平衡外,其他项目难度都较大。另外,“十四五”期间能源及化工产品价格关系将发生变化,油价、化工市场价格低位运行,煤价变动不大。显然成本竞争力将是决定煤化工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作为煤化工产业的老大难问题,环保问题也被多位专家提及。他们告诉记者,随着我国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十四五”煤化工产业必将面临更大的碳减排、水资源管理压力。对企业而言,一方面,由于清洁生产及污染治理压力大,煤化工项目的用煤、用能及环境容量指标获取难度将更大;另一方面,水资源3条红线(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将全面管控,煤化工水资源获取及废水排放的要求也将更高。而在煤化工项目集中区域,如能源金三角地区,国家正在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区域建设,对当地煤化工企业的要求将会更严格。

在指出煤化工产业面临的难题后,各位专家同样给出了破局的建议

白颐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油品、天然气、烯烃、芳烃、乙二醇等化学品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煤化工未来仍有一定市场空间。

但这是有条件的,即以关注终端客户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为竞争力。同时,突出高端化发展特征、体现选择性发展模式,避免增量不增效。

对整个产业而言,应推进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升级,助力国家能源体系高效发展,科学把握煤制化学品进程,优化建设方案。

对企业自身而言,应积极开展产业诊断工作、产业对标分析等研究,优化利用资源配置和能源分级措施,研究产品牌号、性能与市场发展的适应性。

张建胜建议“十四五”期间煤化工企业应以竞争力为目标进行适度发展,主动适应市场的新要求。

在此基础上,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高系统集成优化,提升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水平。

同时要避免新一轮投资热。随着国家对煤制化学品审批权下放以及“十三五”前期项目经济效益良好,要警惕国内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规划及建设再掀热潮。

要更加注重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巩固行业产能平稳健康增长,提升经济效益,科学进行煤制化学品的布局。

西安科技大学教授王再英则建议重视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他指出,现代煤化工确实产生二氧化碳,但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便于集中处理和使用。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二氧化碳的使用领域用量都太小,不足以消纳全部二氧化碳。

“十四五”期间应大力研发二氧化碳的应用技术,扩展应用途径与领域,将二氧化碳作为资源加以产业化利用。

多位专家不约而同为煤化工产业“十四五”破局开出的药方

赵俊贵指出,当前数字化、智能化革命正在打开另一扇窗口,给煤化工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煤化工企业可综合应用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共同设计建造领先的智能化工厂。

新建与改建并举,全面提高安全性、环保性,达到提质降本、节能减排的目标。

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特级项目经理刘燕儒认为,“十四五”煤化工的发展方向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而技术创新重点就是提升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建议煤化工企业从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转型出发,即包括工艺创新、工程设计、采购管理、施工管理、试车交付及生产运营等的数字化,最终实现升级商业模式并产生新的价值。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健向记者介绍了煤化工企业数字化的成功案例。

华为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焦化产业先进的配煤机结合进行工业建模,为焦化企业提供了智能配煤方案,使吨配煤成本降低0.5%~3%。若按全国焦化用煤计算,每年可以节省40亿~50亿元成本,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内蒙古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工厂建设,极大促进了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和精益化,实现工作效率提高10%、节能降耗显著提高、安全环保可控。

他告诉记者,目前最新的5G通信技术已为煤化工企业实现人、物、云的链接提供了可能,为企业获取有效数据并实现数据驱动奠定了基础,煤化工企业应尽早借力。

赵俊贵提醒化工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要注意克服两个问题

一是不清楚自身真正的需求,缺乏战略顶层设计。化工装置建设投资大、参与方多、资源复杂,工程建设各系统相互独立,缺乏有效关联,存在天然的信息孤岛。数据分散使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尤为困难,难以获得数字化工厂所需要的系统性全生命周期数据。二是陷入唯效益论误区。当前数字模型还处于半经验半理论阶段,边界条件复杂,大多数生产工艺做不到实时在线优化。要实现高度数字化或自动化,技术方面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若一味在增加效益、节省成本方面提要求,想必企业数字化转型也不会取得什么效果。

END

本文系石化产业观察官微订阅号独家发布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1856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1366.html

(0)
上一篇 2022-04-20
下一篇 2022-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