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佑锟在欢迎辞中回顾了十六化建55年来的奋斗征程,一路踏平坎坷的十六化建,正朝着高质量、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目标不断迈进。“十三五”以来,公司新签合同额、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0%,今年新签合同额突破百亿元,施工产值突破60亿元。
大会合影
求索之路
在数量庞大的国企成员中,十六化建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基因传承。
其前身之一是1965年8月在贵州开阳成立的“化工部化工矿山建设公司”,当时部属企业中唯一专业从事化学工业矿山建设的施工企业。一批矿建人响应祖国召唤,打起行囊,跋山涉水,奔赴贵州开阳,参与全国三大磷矿之一的贵州开阳磷矿的建设。1974年,公司更名为“燃化部化学矿山建设公司”,成建制从贵州迁往湖北宜昌,承担了国家“六五”重点工程——湖北钟祥王集磷矿工程建设。
其前身之二则是上世纪70年代承建我国首批引进的13套大型化肥装置之一湖北化肥厂的基建工程兵801大队。1978年,801大队抽调骨干组建81支队。1982年12月, 81支队所辖804团集体转业改编为化工部第十五化工建设公司,基地设在宜昌。这支由军队改编而来的队伍,相继承建了湖北化工厂、应城化工厂、东濮油田、襄阳纺织厂等工程。
1986年12 月17 日,矿建公司与第十五化工建设公司合并成立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第十六建设公司,总部设在宜昌。至此,“十六化建”的名字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而“听党召唤、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铁军精神,也传承至今,成为公司受益无穷的宝贵精神财富。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新的发展环境下,十六化建甫一诞生,便踏上了一条艰难的求索之路。
这条路,十六化建走得坎坷而辛酸。90年代末,由于国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大幅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国企进行三年改革攻坚,大批国企破产、改制、重组。公司由于负债率高、社会负担重、冗员多等原因,经营形势异常严峻;再加上内部管理出现失误,公司需要承担巨额银行债务,濒临破产边缘。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公司及时总结教训,在企业体制、组织结构、经营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实行辅业分离和职工分流,顽强地生存下来。
2001年后,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六化建抓住机遇抢占市场,获得了喘息和发展。2011年,公司与三峡农行签订银企合作、债务重组方案,解决了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农行贷款问题。
对于那段低谷期的历史,十六化建并不讳言。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笔高昂却必须要承担的学费。“敢于正视过去的不足,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更好地向前看。”十六化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佑锟说。
2012年底,十六化建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成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走过弯路,遇过坎坷,十六化建一路跌跌撞撞,摸着石头趟过了湍流险滩,稳了稳疲惫的脚步,走向一条新的求索之路。
舟山浙石化项目二期乙烯装置
再整旗鼓
2015年,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居安思危,明势而为,制定了新时期“六个三”行动纲领。他们瞄准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以精准的战略眼光,一次次抓住机遇,让公司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越走越顺,越走越宽,越走越快;他们以人为本,唯才是举,给公司团队加入了鲜活的血液;他们建起了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重铸铁军之魂,给公司发展注入强大的新活力。
苦心人,天不负。十六化建迈开大步,逆流而上,步入了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公司相继在市政、环保、长输管道、化工检维修、消防、电力设施、军工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资质。同时,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设立第一个国外分支机构,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抢抓长江大保护和化工企业搬迁退城入园等发展机遇,承接了一大批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环保、光伏发电、长输管线和新材料新能源项目,特别是在非化工领域高歌猛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
5年来,十六化建新签合同额、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0%,注册资本金由1.2亿元增至10亿元。2019年,公司提出“解放思想再出发,实现三年再翻番,五年超过百亿元”的发展目标,各项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十六化建俨然成为行业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这个老牌国企,以蓬勃欲发的力量,焕发出新的青春。一支新时代的铁军正在长成,一颗强大的铁军之魂正在重聚,一段奇迹般的铁军传奇正在书写。
“总结我们的成功经验,就是做正确的事、走正确的路。”谈及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刘佑锟表现得举重若轻。事实证明,他带领十六化建确实走出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如今,十六化建领导班子的规划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经济效益一节节提升,员工幸福感也在一天天增强。曾经一度徘徊在低谷的化建铁军,如今重整旗鼓再踏征程。
“70后”员工周霞是十六化建十几年发展变化的亲历者。“五年来,在公司战略目标的引领下,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公司盈利水平不断提升,资产规模不断壮大,产融结合的步子越走越宽,公司的发展一天比一天好。”周霞说,“我们这代人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宜昌通衢棚户区改造(公路佳苑小区)项目
转型发展
作为化建央企,化工业务板块是十六化建耕耘最久的领域。近年来,经过品牌工程的着力打造,公司业绩更上层楼,并拥有多项“绝活”。
今年上半年,十六化建捷报频传:福建古雷石化项目的国内石化行业最高的240米烟囱提前40天封顶;杭州天然气迁改工程狮子山定向钻穿越长度创杭州先例;齐翔腾达MMA项目自开工到产出合格产品历时9个月,刷新同类化工装置建设的最快纪录,创造了齐翔速度……公司还成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旗下第一家取得长输管道(GA1)改造、重大修理许可资格和军工涉密咨询服务安全保密资质的企业。
打造品牌工程,是刘佑锟带给十六化建的第一汪“活水”。“我们坚持每年1次项目研讨会,到如今6年开了6次。”他说,项目干完了不等于结束,我们也要做好服务,做到快速反应,为业主解决问题。精品项目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营销广告,从而可以实现以项目营销项目。
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公司未雨绸缪,围绕快速发展与升级突破制定并实施新的企业战略,以“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安全发展”三大发展为指导,努力寻求新的发力点,实现传统化工向非传统化工、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工程承包向投融资领域的三大突破。
“化工业务是存量,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必须做精做强。但只守着化工板块,很难超越体量庞大的行业内的兄弟企业。”刘佑锟坚定地认为,十六化建要走差异化道路,要转型发展,必须要走非化工这条路子,并将其打造成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在新材料与新能源工程领域,十六化建开创性地承接跨行业项目;在民用与市政建筑、环保工程、食品与医药工程、检维修工程、长输管道工程领域也不断拓展业务空间,努力实现产品多元化发展,积极延伸产业链和服务链……重庆惠科金渝光电、国华鄂尔多斯光伏发电、山西玉龙马业文体产业园、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湖北华强科技智慧工厂、湖北中化棚改等项目的成功实施成为公司转型发展的良好开端,为公司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是同济大学设计、我们负责施工的,规格非常高,你一定要去看一看。”刘佑锟如数家珍,“我们还在建高铁、大桥,参与了棚户区改造。”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十六化建非化工业务占比已经超过50%。公司中标(或签约)荆门科创社区项目、仙桃高标准农田及产业通道项目、云南德宏海绵城市项目、兴山站前广场项目等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非化工项目,中选洪湖市石墩河中心河片区综合治理PPP项目联合体,转型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郑州BAA(中国)航空培训中心一期项目建设中创造了“航投速度”,并被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
援建雷神山医院突击队合影
铁魂重铸
十六化建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个新的问题浮现出来:如何才能使公司保持发展活力,实现长久运营?
“企业要基业长青,靠的是文化。”刘佑锟说,“我们要总结传承十六化建优良的文化传统,也要结合时代发展培育提炼新的理念精神。”
十六化建有55年的发展史,有铁军精神的传承,但现代化的企业文化建设曾一度是缺失的一环。某种意义上,十六化建的文化建设,就是在新时代重铸铁军之魂。
经过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十六化建建立了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定了新时期“六个三”行动纲领。
所谓“六个三”,是指三大引领(政治引领、战略引领和文化引领)、三大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安全发展)、三大突破(传统化工领域向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环保和新能源领域突破,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突破,传统工程承包模式向投融资运营模式突破)、三大方针(强经营、重管理、讲绩效)、三大业务板块(传统化工市场、非传统市场和国外市场)、三大目标(主要经济目标翻番,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让员工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包容文化、竞争文化也是十六化建的一大特色。“在团队建设上,既提倡包容,也鼓励竞争。”刘佑锟介绍说,所谓包容,是重能力不重出身。
十六化建扎根宜昌数十年,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土著”员工和外地员工、老员工和新员工均能和谐相处。同时,公司内部鼓励良性竞争。“这些年我们一直实行上岗靠竞争、收入比贡献、业绩论英雄。”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鸿峰说,公司就是要形成凭业绩说话、以创造价值为荣的评价标准和导向。
公司倡导的学习文化也渐成气候。公司党委号召员工“每年读一本书”。疫情期间,公司通过网络组织了236场学习交流会,可容纳300人的腾讯会议室几乎场场爆满,隔离之际成为充电之机。
以人为本是十六化建的重要价值观。在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公司也努力让全体员工共享发展成果。2019年,公司聚焦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困扰职工15年的728户房产证问题。如今,居住着公司几代职工的西山家属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投资近30亿元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我们一家三代化建人。从祖父开始就住西山,如今,受益于公司拆迁补偿政策好、还建速度快,祖母盼着住进新盖的电梯房,我盼着搬进新办公大楼。”员工李盈说,“大家都希望公司发展越来越好。”
五年来,公司一直倡导“创新 尽责 诚信 善为”的企业精神和“简单和谐的人际关系、忠诚感恩的为人准则、公道正派的处事风范、竞争进取的人生态度、止于至善的工作追求、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的人文环境;提出“领导较真、员工认真”的做事风范,致力于将公司建设成为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工程建设公司——一家充满活力、具有价值、受人尊重的优秀企业。
旌旗所向
十六化建是央企,身体里流淌着军人的血液,肩上扛着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三大引领第一次提出时,政治引领就牢牢占据在第一位。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公司第一时间向宜昌市红十字会捐款300万元,为宜昌市县区、市直部门、高校捐赠口罩8.5万个。在严格落实内部防控的同时,组织153名志愿者24小时值守于各社区,助力社区防疫。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十六化建更是挺身而出。2月2日,十六化建在接到雷神山医院建设指挥部和央企兄弟单位紧急求助后,火速集结了三批管道焊工突击队,派往武汉驰援雷神山医院氧气管线建设。57名突击队员带着公司的嘱托和期待在“请战书”上摁下手印。2月8日是元宵节,为确保氧气管线如期进行全面调试,突击队员们顾不上吃饭,通宵达旦奋战在施工现场,终于抢通了A12感染病区的全部氧气管线。“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党员,我向党旗宣过誓,现在就是兑现承诺的时候,我又怎能退缩!”突击队的“大管家”张丙新说。
2月10日,武汉下起了小雨,深夜的雷神山最低气温只有4℃。23点30分,已经冒雨连续工作了16个小时的突击队员们准备乘车返回驻地时,收到了雷神山医疗气体工作微信群里的求援:“我们现在急需一支突击队,抢通南区外围新增医疗气体管线。”突击队长于智忠当即回复了5个字“十六化建上” 。没有动员和号召,几分钟后,突击队员们再次携带设备赶赴工地,连续奋战24小时,圆满完成新增主通道输氧管路铺设,打通了雷神山医院南北隔离病区的“生命线”。
今年10月,突击队被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授予中央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为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十六化建坚持防疫复工两手抓、两手硬。公司通过“点对点、一站式”复工直通车护送2000余名员工从全国各地返岗,为全面复工按下“加速键”。
在55年的发展史上,十六化建历经跌宕起伏,走过崎岖坎坷,但这颗爱党敬业的心始终不改,这腔为国为民的血一直沸腾。国家所需,人民所望,便是央企立足之处;旌旗所指,金鼓所向,即为铁军奋战之场。
十六化建是成熟的,她继承铁军之魂,担当央企之任,扛着猎猎红旗,托起世纪之梦——这是她的历史和宿命。
十六化建又是年青的,她在新时代涅槃重生,站到新的起跑线上;她在新领域拓土开疆,探索新的成长空间——这是她的今天和明天。
图片由企业提供
(转公众号“中国化工报”)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1552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