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双控逼煤化工摘能耗大户帽子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观察》杂志作者:陈丹江

BOOK

近期,内蒙古宣布,为保证完成能耗双控(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指标,“十四五”期间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现代煤化工项目。该新闻一出立即成为业内头条,引起行业极大关注。这条新闻之所以能够使业内震三震,是因为内蒙古是我国现代煤化工的发源地和摇篮,煤化工多个“首个”均在这里萌芽——▶神华集团2004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建成世界第一个煤制油项目 ;▶大唐集团2005年在内蒙古多伦县建成全国第一个煤制烯烃项目 ;▶大唐集团2009年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建成国内第一个煤制天然气项目。自此,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化正式拉开序幕并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

另外,内蒙古还率先在国内出台首个支持煤化工发展的地方性政策,要求区域内煤炭资源必须实现50%就地转化。这条政策后来也被国内其它煤炭资源地区效仿。然而,风风火火的煤化工项目终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内蒙古面临了巨大的能耗双控压力。据悉,去年,内蒙古就因能耗双控不力被国家发改委约谈。国家发改委指出,内蒙古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1.7%,却消耗了全国5.2%的能源,2019年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十三五”增量目标的184%,仅“十三五”前4年能耗强度就累计上升9.5%。约谈强调,内蒙古自治区节能主管部门要直面问题、高度警醒、深刻反思、有所做为。在被约谈的压力下,内蒙古今年出台了地方性能耗双控政策,严控包括现代煤化工在内的高耗能行业产能规模。这回像是动了真格。据笔者了解,某大型煤化工企业在内蒙古分公司已收到当地政府通知,要求其自3月22日起每日降低25万千瓦时电量,由于限电后无法满足最低负荷用电需求,在与当地政府沟通无果后被迫停车。该大型煤化工企业同在内蒙古的其它3家分公司也因同样理由相继被迫停产。笔者观察到,在双碳的大背景下,能耗双控在全国已成蔓延之势,煤化工降温已成必然。当前,除内蒙古面临能耗双控困局外,国内多地控煤节能工作同样紧迫。显然,那些暂时未被国家层面约谈的煤资源地区一定会吸取内蒙古的教训,及早实现自我约束。受此影响,各地上马煤化工热情将再度降温,计划在“十四五”期间上马的煤化工项目只能改弦更张。毫无疑问,我国煤化工产业政策正悄然变化,但这种改变对于现有煤化工项目而言,或许反而是好事。回想过去的内蒙古,由于此前煤化工、煤电项目上马速度过快,导致当地出现煤炭供应量缺价高等问题。如褐煤资源十分丰富的锡林浩特地区,煤炭市场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甚至严重短缺的现象,煤价打着滚儿似的往上翻,导致煤化工企业成本居高不下,产品投产即亏,陷入亏损泥团无法自拔。跳出内蒙古看全国,不少煤炭大省的煤化工企业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试想,如果不搞能耗双控,继续大力发展煤化工、煤电项目,煤炭供应势必进一步紧张,其结果是不仅新上马的项目活不好,早已建成的项目也活不了。停批新建煤化工项目,从表面看是堵住了企业搞煤化工的出路,往深里想也避免了企业盲目投资造成的损失,更使得现有煤化工项目减少了煤炭供应、水资源、市场等方面的竞争压力。假以时日,当双控政策取得一定效果后,煤炭供不应求状况得以缓解,现有煤化工项目没有了原料的后顾之忧,便是最大的利好。退一步说,在地方政府能耗双控和双碳的大势所趋下,煤化工企业能够重视节能减排工作,通过各种手段降低碳排放,坚持绿色发展方向,摘掉能耗大户的帽子,也是好事一桩。若能抓住地方政府提供的延链补链政策,尽快补齐短板,拉伸产业链,做强做优,更能提高企业应对未来政策风险的能力。还以内蒙古为例。内蒙古能源转化最终产品低端化居多,煤化工产业发展层次低、链条短。据笔者了解,在此次能耗双控行动中,政府将对区内优质煤化工项目网开一面,若在此期间,煤制气企业尽快补上调峰链条,打破现有价格和管网的束缚;煤制油企业向下延伸产业链,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那对现有煤化工企业来说反而因祸得福。在双碳和能耗双控的大背景下,被冠以高能耗帽子的煤化工企业未来将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眼下唯有注重研判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走向,及时调整应对策略,才能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2387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2553.html

(0)
上一篇 2022-04-20 13:51
下一篇 2022-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