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乐”精神: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于万夫 冯立波 

 

“求实创新,迎难而上,乐观进取,大胆实践”的“矛盾乐”精神是吉化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吉化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矛盾乐”精神的创始人是李国才。了解“矛盾乐”精神,不能不探究李国才其人。

李国才:管道加工班班长

李国才,河北乐亭人, 19321月生,19527月参加工作,19557月入党。

1960年,根据工作需要,吉化建设公司决定成立管道加工班,工地领导让28岁的李国才当班长。

一把锉刀、一把锯、一把钳子、两把搬子,再加上一个打更用的板棚子,这就是加工班初始时期的全部家当。李国才挺满意,班会上,他对大伙儿说:“咱们是穷点。但万事开头难,起了头,有了人,往后的事好办,机械化咱得靠自己。”

加工班刚开张任务就派下来了:160根碗口粗的6吋钢管,全都煨成90度的弯。领导再三叮嘱:这可是批急活儿!

如果按过去的干法,13个人两天能煨出来一根。这160个弯头, 全班7个人,那得干到猴年马月呀!

领导知道加工班的难处,雪中送炭地给他们调来一台打桩用的卷扬机。折腾了一天,不行,用不上,卷扬机的速度太快。

李国才说:“咱们自己搞个煨管卷扬机试试吧。”于是,他领人去工地翻废铁堆,东拼西凑,煨管卷扬机弄出来了。一试,挺管用。

有了这台量身定做的设备,煨完160根钢管,只用6天时间。

李国才一边交差,一边对工地领导说:“今后,就把煨大管的任务全包给我们吧。”

煨完大管刚交货,煨小管的活儿又派下来了。煨一根大姆指粗细的管,也得像煨大管一样,立管、装沙、烘烧、煨弯,道道工序少不了。

不行,不能一条道跑到黑。李国才又制造了一台煨管机,对细管进行冷煨、硬煨。反反复复地折腾几次,“冷煨”的愿望实现了,加工班又多了一样本事。

套丝扣是管工的一个体力活。加工一个4吋管的丝扣,需要4个人一起推动搬牙,套完了,汗流浃背。当时工地上有7个小组加工丝扣,忙的时候,20多人还不够用。

李国才继续努力,制造出一台电动套丝机,3名女工,轻轻松松替代了20多个大小伙子的繁重体力劳动。

除了煨管、套丝以外,管工的活儿,再有就是切断了。

一根锯条,只能拉断两根4吋管,费工,费料,费劲,于是李国才又制造出一台无齿锯,碗口粗的不锈钢管,过去两个人腰酸臂疼地干80分钟,现在开动这台机器,只需18秒,完活儿。

从此,起重有卷扬机,弯管有煨管机,切断有无齿锯,他们还修旧利废有了自己的电焊机、车床、钻床等设备。李国才和他的管道加工班靠机械化,长了本事,担负起整个吉化低压生产管道、民用上下水管道以及所有采暖管道的加工任务,供应6个管工安装组的预制加工管件。

李国才:解决“矛盾”的专家

李国才干活儿,从来不分什么份內、份外,你的、我的,不管哪里有矛盾,知道了,他就一定上。

化肥厂扩建工程有个耐酸塔,设计是用进口的白钢建造,但苏联专家撤走了,白钢停供,后续工程不得不改用瓷砖替代。

有一天,李国才路过耐酸塔工地,看见瓦工师傅打碎的瓷砖白花花的一片,心疼死了。他们管道加工班曾经研究过切瓷管的问题,而且制造了一台电热瓷管切割机,不仅不破损,效率还挺高。瓷管能切,为啥瓷砖不能切?于是他捡了几块废弃瓷砖拎回加工班。

用汽焊割,不行;用烘炉烧,不行;用铁丝烫,也不行。最后,还是根据热胀冷缩、切割瓷管的原理,给瓷砖也用上了个电加热,再用凉水突然降温,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没过几天,带着他的瓷砖切割机,李国才又出现在耐酸塔工地,一试,果然灵验。有了这台“土设备”,不仅使化肥厂的耐酸塔很快竣工投产,李国才还带着它参加了在长春市举行的吉林省技术革新突出成就展。

1963年1214日,寒流来袭,气温骤降,吉化化肥厂通往电石厂、染料厂2.5公里的氮气管线冻结堵塞了。

没有氮气,染料厂有11个车间就像断了血脉一样,被迫停产,电石厂的烟囱也不冒烟了。

情况万分紧急,化建公司上千人开进工地抢修。数九寒天,每隔几米掘个坑,然后燃起一堆堆烈火烘烤。但大火烧了一夜,无济于事,冻结的管线只有1/8出现了一点点融化的迹象。

有人提出电加热,计算了一下,代价太大,承受不起;还有人提出用蒸汽,推演了一下,也不行。

李国才心想,水火不相容啊,火焰往上窜,热浪无法平行或者向下进入管线。单靠烘烤管壁,能传导过去多少热量?要是能把火焰、干热送进管线,准能收到融冰解冻的效果。

他提出弄个高温火焰发生器,焦炭的火硬,再用氧气叠加能量,然后再用鼓风机把干热送进管线。李国才造了一台火焰喷射炉的新型吹风加热装置。当设备运到现场,送上电,不一会火焰熊熊燃起,炉膛喷出的烈焰像一条长长的火龙,钻进了冻结的管线,两小时后100米开外、盖在管子上的草袋子冒烟了,冻结了两天的管道终于畅通了,停产的装置重新运转起来。

不料,第二年冬天,还是这条管线又冻了,李国才和他的加工班把老设备运过去,但是不管用了。虽然同样是管道冻结,但去年冻结的管道有空隙,热流能吹进去,今年冻的“死”,一点间隙都没有,热流进去就被顶了回来,作了无用功。

面对新矛盾,适应新特点,李国才根据火车头的原理,又制造了一台压力更大,劲头更足的“疏冰锅炉”。拿过去再试,挺灵验,新的矛盾迎刃而解。

吉化引进了一套搞塑料增塑剂的专利设备。安装时,因为缺少一种定型弯头一筹莫展。当时我国还没有不锈钢弯管的冷压设备和技术,遇到不锈钢管线的拐弯难题,只能用焊接的办法处理。面对不锈钢弯头需要进口,焊接弯头又需要进口不锈钢焊条的两难境地,李国才主动请战:“自己干,我就不信用不锈钢管压不出自己的弯头来。”

压制定型弯头,需要一台能产生高压力的机器。当时报纸上报道我国造出了一万两千吨水压机,这叫李国才信心倍增,他要造一台“水压机”。于是,领着大伙七拼八凑,修旧利废,真就造出了一台,但不是“水压机”而是油压机。有人提醒他说:“一万两千吨水压机的泵组是定型设备,300个压,你修旧利废搞的这油压机,要干到600个压,那不是开玩笑嘛。”

李国才不信那个邪,凭借他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终于造出了自己的油压机。试车那天,压力表一直爬升到640

从此,李国才的争气弯头源源不断地保证了公司引进装置的按期投产。后来,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建设需要大批不锈钢弯头,李国才毫不犹豫地把这批任务也揽了过来。

北京的工程量很大,3万个弯头,而李国才加工班只有十几个人,一台油压机,就是贪黑起早,一天最多也压不出100个,这得干到什么时候呀!

李国才领着大伙,修旧利废,又造出3台油压机。大批弯头压出来了,但车弯头管口这道工序又成了瓶颈问题,他又领着大伙造了一台油、电、风“三结合”的液压车床。

不到6个月,李国才和他的加工班完成了3万只不锈钢弯头的压制任务,保证了北京工程的燃眉之急。

“矛盾乐”的由来

李国才给时任石油化工部部长康世恩写了一封信:“我是吉林化建公司的工人。过去石油化工配管的不锈钢弯头,都是焊接的,焊接一个弯头,需要4天时间,7斤焊条。这些焊条中国没有,必须从日本、瑞典进口,价钱非常贵。现在我研制出了这个弯头,2分钟成型,质量超过了外国。我很高兴地告诉你,今后中国的不锈钢弯头再也不用焊接了,再也不用花外汇向外国人买了。今天我斗胆给您写信,请领导批准把全国石油化工系统的弯头都包给我的加工班加工,以便为国家减轻负担。”

石油化工部领导把吉林化建公司领导请进北京,专程汇报李国才和他的加工班的情况。几天后,两火车皮的不锈钢管运到了吉林,供李国才加工班实验使用

1971年23日,《人民日报》发表李国才的属名文章《革命就是解决矛盾》(新华社稿)。文章指出:革命就是要解决矛盾。解决一个小矛盾就是小胜利,解决一个大矛盾就是大胜利,不断解决矛盾就不断胜利。矛盾总是没有完结的时候,解决一个又冒出一个。“和我一起干活的工人同志常跟我开玩笑,老李,咱们工作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矛盾,大大小小的困难,怎么也没见你有发愁的时候,总是乐呵呵的,简直成了个‘矛盾乐’了。我说,愁啥,革命就是要解决矛盾嘛,矛盾暴露出来是好事,我们应该欢迎他。只要我们有了见矛盾就乐的革命精神,困难再大也难不倒,千斤重担也能挑起来。”

从此,“矛盾乐”传开了,“矛盾乐”不仅成了李国才的代名词,而且“矛盾乐”精神作为吉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世代传承。

1993年退休,李国才共实现200多项技术革新和10项科研成果,包括煨管机、瓷砖切割机、1500吨油压机、排泥船、潜水式排灌船、合金钢高压弯头、冷压不锈钢弯头、高效灭火炮、高压注气锅炉等,其中大口径合金钢高压弯头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励。

李国才曾当选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63年、1979年两次荣获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1978年荣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89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矛盾乐”精神代代传

吉化还有一位家喻户晓、与李国才同时代的革新能手、工人工程师侯德武。他刻苦钻研,埋头苦干,解决了不少工艺上的矛盾和问题,实现技术革新170,其中有4项填补了我国化学工业的空白。他研制的四线、五线弧型蜗轮蜗杆减速机、五线直齿涡杆染料喷雾增速机、喷洒盘等关键设备,以及输送酸碱介质的离心泵、真空泵,解决了生产难题,为化工防腐闯出了新路。

化肥厂有7台从日本引进的540千瓦“大功率”溶液泵,因为机械密封、泵轴磨损以及“大马拉小车”的能源浪费等问题,经常停车抢修,由于价格昂贵的进口部件损耗大,供不应求,严重影响生产。本来应该提升生产力的“洋设备”,却成了管理的“包袱”、生产的“拦路虎”,“矛盾乐”精神的传人、“革新大腕”張贞泉勇于担当,连闯“三关”,使重油加压气化炉的“长周期运行”在全国同类装置中名列前茅。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矛盾乐”精神,在吉化这片热土深深扎跟,枝繁叶茂,后继有人。刘元方、何天伦、郑旭光、刘维彬、姜涛、王金杰、徐龙杰、薛兰茁、宋跃武、高彦峰、王忠伟、苏东江等一大批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矛盾乐”精神的传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业绩,抒写出属于自己,更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荣与骄傲。

 

点评:

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举步维艰的创业期,中国工人阶级直面矛盾,群策群力,大搞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推动生产力发展,涌现出鞍钢宪法、大庆精神以及王进喜、王崇伦等一大批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新能手与实干家,李国才是其中的佼佼者。

“矛盾乐”精神虽然诞生于新中国的成长期,但在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当下,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常年奋斗在第一线的产业工人,面对企业与生产过程中一个接一个、永无穷尽的矛盾,需要大干,需要苦干,更需要巧干。相对于大干、苦干,巧干不仅体现出劳动者的智慧与才华,它更是生产力水平的进步与提升,这是实践意义上的求实精神,是伟大的创新精神。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638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386.html

(0)
上一篇 2022-04-20
下一篇 2022-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