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全国农技中心连发4条预警
这两天,全国农技中心连发4条预警,预计2020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总体将重于2019年,累计发生面积约45亿亩次。其中,草地贪夜蛾北迁时间更早、区域更大、危害更重,重发态势明显、形势更为严峻;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等流行性病害重发风险高;稻飞虱、二化螟、小麦蚜虫、棉铃虫等重大病虫将偏重发生;粘虫在北方和西南等部分地区会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草地螟种群回升趋势明显,局部有重发的可能。
草地贪夜蛾等迁飞性害虫重发
近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根据病虫源基数、作物种植布局和气象因素,综合分析预测,2020年全国玉米病虫害预计发生面积为10.9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8.4亿亩次,病害发生2.5亿亩次。迁飞性害虫呈重发态势,将对玉米生长造成较大威胁。其中,草地贪夜蛾春季北迁时间提早、虫量加大,暴发形势严峻;草地螟种群回升趋势明显,内蒙古及其周边地区局部将重发;粘虫在北方、西南等部分地区会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棉铃虫在黄淮海地区发生突出,危害区域扩大。玉米螟、大斑病、褐斑病等常发病虫害总体接近常年,南方锈病在黄淮区域有偏重流行风险。
一、趋势预报
(一)虫害
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域涉及西南、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华北、西北玉米区,有迁入东北春玉米区的可能,发生区域占玉米种植区面积的80%以上,各地区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南方省份发生代次多、危害重,见虫区域可能超过1亿亩。
玉米螟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9亿亩次,其中,一代玉米螟发生9800万亩次,东北大部为中等发生;二代玉米螟发生1.1亿亩,东北和西南局部地区偏重发生;三代玉米螟发生7700万亩,黄淮部分地区偏重发生。二、三代粘虫总体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800万亩次,北方和西南部分地区会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棉铃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亿亩次,三代、四代在黄淮海地区偏重发生。草地螟发生面积1000万亩,在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和吉林西部、河北坝上局部存在偏重发生的可能。地下害虫总体中等发生,西北、东北局部偏重,发生面积8500万亩。蚜虫在东北、西北和黄淮海大部地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500万亩。双斑萤叶甲在东北大部、华北和西北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000万亩。蓟马在黄淮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700万亩。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总体偏轻发生,局部会出现高密度为害田块,发生面积1200万亩。叶螨在西北大部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600万亩。
(二)病害
大斑病在东北、华北、西南、西北大部地区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7000万亩。小斑病在黄淮海局部和西南地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700万亩。锈病总体中等发生,黄淮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100万亩。褐斑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粗缩病、顶腐病、茎腐病、穗腐病、灰斑病和线虫矮化病等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为害。
二、预测依据
(一)草地贪夜蛾、粘虫基数偏高,玉米螟基数下降
1.草地贪夜蛾:2019年在我国26个省份、1524个县发生,查实发生面积1688万亩。一是近期西南华南鲜食玉米发生普遍,据统计,云南、广东、海南、福建、广西、四川6省秋冬种鲜食玉米目前发生近60万亩,其中云南、广东、海南占比分别为91%、6%、2%,发生普遍率占70%以上,部分地区百株虫量较高,云南临沧市为182头,红河州、西双版纳、保山市为58-98头;广东湛江、茂名、阳江、汕尾等县(市)为40-60头;海南万宁县为40头,四川凉山35头,广西河池、崇左、北海16-25头,远高于百株10头的防治指标。二是江南长江流域多地见虫(蛹)。贵州、江西、湖南、浙江、湖北等地收获的玉米秸秆或土壤中可见活虫(蛹)。其中,湖北当阳、贵州望谟玉米自生苗上有活幼虫。贵州、江西、湖南、浙江、湖北等省田间已收获的玉米秸秆或雌穗上查见存活高龄幼虫。湖北荆门、黄冈、咸宁秋玉米冬闲田均挖到活蛹,平均每平方米0.1头,高的1头。以上地点均在北纬31度以南。三是西南等地冬小麦零星发生。目前,随着温度下降,江淮黄淮田间幼虫多已冻死,但局部温度偏高,还有零星发生。云南、安徽、河南、四川、安徽5省15个县麦田查见幼虫。云南普洱和昆明小麦发生3000亩,平均被害株率6%,百株虫量4.5头。四川会东县被害株率为43%,田间幼虫较难查见。安徽池州(北纬30.6度)见活蛹,黄山(北纬30.2度)田间活蛹可正常羽化。河南南阳、驻马店试验点田间幼虫和蛹已经死亡。
2.粘虫:2019年三代粘虫总体为害程度重于上年,有效虫源数量偏多。据各地高空测报灯夏末秋初监测,东北、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江南、华南和西南地区均诱到回迁成虫。其中山东长岛8月下旬至10月底共诱31820头,是上年同期的6.8倍;广西宜州9至11月共诱1572头,是上年同期的2.5倍。
3.玉米螟:据各地冬前基数调查,平均百秆活虫数,黑龙江、天津、山西、山东、河南、江苏、云南、新疆30-48头,其他省份都在23头以下。与上年相比,大部分省份基数下降较多,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河南、安徽、北京等地比上年减少34%-52%。
4.二点委夜蛾: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北京6个省份冬前查见越冬虫源,估算虫源面积为796万亩,比上年增加9.5%。每亩平均虫口数量,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江苏、北京在20-67头之间;每平方米最高虫口数量,河南南乐3头,山西闻喜为1.2头,河北广平0.7头,北京延庆2头,江苏丰县1头,虫源基数接近上年。
5.草地螟:据秋季越冬基数调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和呼伦贝尔莫旗,陕西榆林市府谷县、子洲县,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平罗县查见越冬活茧,三省(区)越冬活茧加权平均密度分别为每平方米0.02头、0.05头和0.01头,估算全国总越冬面积116万亩。
6.病害:玉米病害连年普遍发生,各地菌源分布范围广,黄淮海、西北、东北等地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面积比率均大于90%,有利于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茎腐病、瘤黑粉病、穗腐病等多种病害菌源的积累。
(二)种植栽培措施对病虫害发生总体有利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广泛,南方地区全年春夏秋冬季均有玉米种植,同一季玉米播种参差不齐、交错种植现象普遍,田间均可见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草地贪夜蛾容易找到适宜的寄主,对其发生危害十分有利。东北、华北和黄淮海主产区玉米连年种植,密植、免耕、秸秆还田等措施普遍应用,有利于玉米病虫源积累和发生为害。东北、华北主栽品种对大斑病,黄淮海主栽品种对褐斑病、南方锈病等病害抗性普遍较差。
(三)冬春季气象条件对害虫越冬和发生有利
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和预测,2019年冬季,华南、西南、江南、黄淮、东北等地气温正常或偏高0.5-2℃,对南方省份草地贪夜蛾、粘虫发生危害和各地玉米螟等害虫越冬有利。2020年春季,西南、华南、东北等地气温较常年偏高0.5-2℃,黄淮和江淮地区接近常年;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地区降水偏多,对玉米螟羽化有利,对草地贪夜蛾、粘虫等迁飞性害虫繁衍危害有利。
稻飞虱、二化螟等水稻主要病虫偏重发生
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各省(区、市)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会商,结合水稻病虫基数、水稻品种、栽培管理、冬春季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0年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4级)态势,发生面积12亿亩次;虫害发生面积8亿亩次,病害发生面积4亿亩次。其中,稻飞虱、二化螟、水稻纹枯病偏重发生(4级),局部大发生(5级);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3级),局部偏重发生(4级);三化螟、水稻病毒病偏轻发生(2级)。
一、发生趋势
(一)虫害
稻飞虱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3亿亩次。其中,白背飞虱在华南、西南东部稻区偏重发生(4级),西南西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中等发生(3级);褐飞虱在华南、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4级),江淮稻区中等发生(3级)。
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2.1亿亩次。其中,江南、西南东部和长江下游稻区偏重发生(4级),华南、西南西部和江淮稻区中等发生(3级)。
二化螟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2.1亿亩次。其中,江南、西南北部、长江中游沿江稻区偏重发生(4级),湘中南、湘北、赣北、鄂东南局部大发生(5级);华南北部、江淮稻区中等发生(3级)。
三化螟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1000万亩次。其中华南和西南局部稻区中等发生(3级)。
大螟、稻秆潜蝇、粘虫等其他虫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7000万亩次。
(二)病害
纹枯病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2.6亿亩。其中,华南、江南、西南北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4级),局部大发生(5级);西南南部、江淮和东北稻区中等发生(3级)。
稻瘟病中等发生(3级),其中南方丘陵山区、沿江、沿淮和东北的老病区及感病品种种植区偏重发生(4级)风险高,发生面积6500万亩次。
稻曲病中等发生(3级),其中江南北部、沿江、沿淮局部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3500万亩。
水稻病毒病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500万亩次,其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西南南部和江南局部稻区存在偏重流行(4级)风险。
水稻白叶枯病、穗腐病、胡麻叶斑病、根结线虫病等其他病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3500万亩次。
二、预测依据
(一)病虫基数
二化螟冬前越冬虫源面积1.4亿亩,其中江南、西南北部、长江中游稻区越冬虫源面积9400万亩,每亩活虫数为1200-5700头,具备偏重以上发生的虫源基数。“两迁”害虫境外虫源地冬春季温度偏高,有利于其越冬和春季的虫源积累。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在常发区菌源基数不断积累,田间菌源量大,具备中等以上发生程度的菌源基础。
(二)水稻品种及栽培管理
水稻品种以粗秆大穗型为主,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水稻病虫的发生为害。主栽品种抗病性水平普遍较低,且部分品种抗性退化或丧失,利于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的流行。从栽培管理看,华南、江南稻区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大,南方单季稻区生育期不整齐,桥梁田多,为水稻害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条件。冬闲田增多、稻茬高为病虫越冬提供了有利场所,有利于虫源、菌源基数的积累和病虫害的加重发生。偏施、迟施氮肥造成水稻后期贪青,利于病虫害发生。
(三)气象条件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9年冬季(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水稻主产区温度比常年偏高0.5-2℃,利于水稻病虫越冬;2020年春季(3-5月),华南、江南稻区温度偏高0.5-2℃,利于早稻前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的发生繁殖和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流行,但上述稻区降水偏少2-5成,对“两迁”害虫的迁入有一定不利影响。
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和蚜虫等重大病虫害重发
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全国植保体系和科研教学单位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0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4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4.6亿亩次,虫害发生3.8亿亩次。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条锈病在江汉平原、汉水流域、黄淮南部、西南和西北部分麦区偏重发生,蚜虫在黄淮海大部麦区发生程度重,纹枯病和白粉病在江淮、黄淮高产麦区发生普遍。
一、发生趋势
(一)病害
赤霉病偏重流行风险高,预计发生面积9000万亩,需预防控制面积在1.5亿亩次以上。其中,长江中下游、江淮麦区大流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其他麦区中等或偏轻流行。
条锈病总体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6000万亩,重发区域主要在湖北和陕西大部、河南中南部、甘肃南部、四川沿江沿河流域、新疆伊犁河谷和塔城盆地等麦区。
纹枯病总体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2亿亩。其中,湖北、安徽、河南、江苏中北部、山东胶东半岛等地偏重发生。
白粉病总体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9000万亩。其中,江苏淮北和江淮、河南中北部、山东南部、山西南部和甘肃南部等地偏重发生。
茎基腐病在黄淮海麦区呈扩散加重趋势。叶锈病、根腐病、全蚀病、叶枯病等病害在部分麦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二)虫害
蚜虫总体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1亿亩次,重发区域主要在黄淮海麦区。
麦蜘蛛总体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9000万亩,主要发生在华北、黄淮、西北中东部麦区,其中河南西部、湖北北部等麦区偏重发生。
草地贪夜蛾冬春季在西南麦区局部发生,春季可迁入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麦区,有集中为害的可能。吸浆虫主要发生在河北中南部、陕西关中、河南南部等麦区,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危害。一代粘虫、棉铃虫、麦茎蜂、灰飞虱、麦叶蜂等害虫在部分麦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二、预测依据
(一)条锈病、蚜虫和草地贪夜蛾基数偏高
条锈病秋冬季发生时间早、范围广、病情重。甘肃、宁夏、陕西3省秋苗主发区发生面积310.3万亩,比上年和2016年同期分别增加3倍和63.2%,是近5年来第二重发年份。甘肃发生面积230.9万亩,同比增加2.1倍,各地平均病田率一般在20%-60%,平均病叶率为0.01%-0.5%,以单片病叶或发病中心为主,重于近年同期。宁夏10月14日始见,比2018年晚6天,发生面积41.4万亩,同比增加39.4万亩,平均病田率为52.1%,病点率为29.2%,平均病叶率为3.1%,最高达55.2%,严重度为10%-60%,明显重于常年。陕西关中及南部共6市28个县见病,发生面积55.8万亩,同比增加55.3万亩,零星和点片发生,南部的宁强、略阳、勉县、旬阳、山阳5县区见病,是2010年以来发生最重的年份。河南南阳淅川县11月15日始见,是历年最早的一年,比2016年提早31天,目前在淅川、西峡2县零星发生。湖北十堰、襄阳、荆门、宜昌4市16县见病,发生面积3.2万亩,多地查见发病中心,平均严重度30%,是历年同期发生区域最广、发病中心最多、程度最重的一年。四川梓潼县11月22日始见,晚于常年同期,东部、西部和中部12月上旬始见,比上年早15-54天,早于常年同期,在8市州18县区发生,发生面积2.5万亩。云南在7市州9县区见病,发生面积0.4万亩,田间多零星发生,平均病叶率为0.8%,最高为28%。新疆伊犁霍城县11月18日始见单片病叶,平均病叶率0.29%。
纹枯病秋苗病情轻于近年同期,黄淮、华北等麦区发生748万亩,同比增加8.4%。山东、河南、山西、河北平均病株率分别为2.1%、2.0%、1.6%、1.0%,同比减少0.2-0.4个百分点,安徽平均病株率为0.1%,与去年同期持平,大部麦区病情轻于上年和近5年同期。
白粉病秋苗病情轻于近年同期,西南、华北、黄淮、西北等麦区发生202万亩,与上年持平。山西、陕西平均病叶率分别为1.2%、0.5%,宁夏南部、河南西部等地零星见病,病情轻于上年和近5年同期。
蚜虫在大部麦区虫量高于近年同期,江淮、黄淮、华北和西北等麦区发生1400万亩,分别比上年与近5年同期均值减少8.3%和12.0%,百株蚜量一般在2-10头,同比增加0.2-4.2头;安徽、山东相对较高,分别为22.9头和13.7头,同比分别增加21.9头和11.2头。冬前虫量高于上年和近5年同期平均虫量。
麦蜘蛛在大部麦区虫量低于近年同期,江淮、黄淮、华北、西北等麦区发生1180万亩,同比增加38.3%。单尺单行螨量平均为8.0头,低于近5年平均值的9.6头。山西、山东、湖北较高,分别为26头、15头和13.6头,比近5年平均值增加2.5-16头。
草地贪夜蛾冬前在云南、四川、安徽、江苏、河南、山东麦区局部见虫,安徽涡阳、谯城、临泉等县个别田块受害较重。西南、华南6省冬玉米发生57.6万亩,云南、广东、海南、四川等局部田块百株虫量达35-98头,越冬面积大、虫量高。
(二)品种布局和种植制度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全国大部麦区冬小麦品种布局无明显变化,抗病虫性水平较低。东部主产麦区品种抗锈性普遍较差,西南麦区主栽品种因病菌条中34号生理小种比例上升而丧失抗性。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和华北麦区主栽品种多为赤霉病感病品种。小麦生育期不整齐,增加赤霉病易感病期与春季连阴雨天气相遇概率,加大了赤霉病重发流行风险。小麦群体大,田间郁闭,也有利于白粉病等病虫害发生。
(三)冬春季气象条件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9年冬季,西北及黄淮大部、江汉平原等麦区降水偏多,气温正常至偏高,有利于小麦条锈病越冬和繁殖。2020年春季,江汉、江淮和黄淮等麦区降水偏多,其中江苏中部、安徽中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偏多2-5成,将加重小麦赤霉病流行风险,也利于条锈病发生蔓延;华北大部麦区气温偏高,对小麦蚜虫发生为害有利。
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2019年12月11-12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全国植保体系和科研教学单位有关专家,对2020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会商。综合分析病虫害发生基数、作物布局、种植制度和气候趋势等因素,预计2020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总体将重于2019年,累计发生面积约45亿亩次。其中,草地贪夜蛾北迁时间更早、区域更大、危害更重,重发态势明显、形势更为严峻;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等流行性病害重发风险高;稻飞虱、二化螟、小麦蚜虫、棉铃虫等重大病虫将偏重发生;粘虫在北方和西南等部分地区会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草地螟种群回升趋势明显,局部有重发的可能。
一、水稻病虫害
稻飞虱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亿亩次。其中,白背飞虱在华南、西南东部稻区偏重发生,西南西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中等发生;褐飞虱在华南、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江淮稻区中等发生。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1亿亩次。其中,江南、西南东部和长江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华南、西南西部和江淮稻区中等发生。二化螟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1亿亩次。其中,江南、西南北部、长江中游沿江稻区偏重发生,湘中南、湘北、赣北、鄂东南局部大发生;华南北部、江淮稻区中等发生。
稻瘟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500万亩次。其中,南方丘陵山区、沿江、沿淮和东北的老病区及感病品种种植区偏重发生风险高。
二、小麦病虫害
赤霉病偏重流行风险高,发生面积9000万亩,需预防控制面积在1.5亿亩次以上。其中,长江中下游、江淮麦区大流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其他麦区中等或偏轻流行。条锈病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000万亩,重发区域主要在湖北和陕西大部、河南中南部、甘肃南部、四川沿江沿河流域、新疆伊犁河谷和塔城盆地等麦区。
蚜虫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1亿亩次,重发区域主要在黄淮海麦区。
三、玉米病虫害
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域涉及西南、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华北、西北玉米产区,有迁入东北春玉米区的可能,发生区域占玉米种植面积的80%以上,见虫区域超过1亿亩;各地区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南方省份发生代次多、危害重。玉米螟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9亿亩次。其中,一代发生9800万亩,总体偏轻发生,东北局部中等发生;二代发生1.1亿亩,东北和西南局部地区偏重发生;三代发生7700万亩,黄淮部分地区偏重发生。
大斑病在东北、华北、西南、西北大部地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7000万亩。
四、马铃薯病虫害
马铃薯晚疫病在西南大部、东北北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产区偏重流行风险高,发生面积2800万亩。
五、杂食性害虫
草地贪夜蛾除危害玉米外,还将在小麦、甘蔗、高粱等多种作物田发生,冬春季对西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麦区小麦生长造成较大威胁,局部可重发。二代、三代粘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000万亩次,北方和西南部分地区会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棉铃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亿亩次,三代、四代在黄淮海地区偏重发生。草地螟种群回升态势明显,发生面积1000万亩,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和吉林西部、河北坝上局部存在偏重发生的可能。农资导报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968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