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于无声处听惊雷!
一条很多人估计不太注意的信息,里面却包含深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国务院部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情况。
其中科技部按照代表委员的建议,全面加强基础研究,大幅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做了几方面工作,有针对性进行了部署。
第一,制定了《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对整个基础研究进行了系统安排,从优化原始创新环境、强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原创导向、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创新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些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部署。
第二,持续加强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的研发部署。包括对干细胞、纳米、蛋白质、合成生物学、病原学、全球变化及应对、量子信息、量子计算、脑科学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
第三,对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进行了倾斜性支持。通过这些数学研究中心,凝聚起全球高端的数学人才进行长期数学研究。
紧接着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介绍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时就向中央和全国人名立下军令状。
从去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启动了计算系统、网络安全等3个C类先导专项,组织全院力量着力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每个项目的投入都在10亿元以上。并要求项目责任人立军令状。
联系去年国家下发的那份文件的那句话:要举全国之力,在2030年一定要抢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点!
这说明,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的战斗,正式打响了。
为了抓住历史机遇,为了抢占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先机,实现弯道超车,中国也是拼了!
二
国务院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刻,发出这样一个命令,要在基础科学研究上,下这么大决心、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呢?
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夜!
要知道,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正在对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将重构人们的政治、经济、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乃至改变人与世界的关系。
而值得注意的是,像量子科学、基因科学、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出现了多领域融通的势头,呈现出互相激发的指数级增长态势。
比如,量子信息研究的突破可能会导致信息计算的革命性变化,同时也会深刻影响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等学科的迅猛发展。
对于这个现象,《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教授,近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第48界世界经济论坛的演讲中,解说十分深入:
我们即将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不仅可以Hack电脑,也可以Hack进活生生的人,以及其他生物。我们正在获得Hack人的能力。
这是因为现在有两种进化在同时进行:一方面,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赋予我们足够的计算能力。同时,生物学的进步,尤其是脑科学的进步,又提供给了我们足够的生物学数据。
当信息科技与生物科技一起进化,你就得到了Hack人体的能力。未来几代人会学着改造人体、大脑、思维。21世纪经济的产物不是工厂、车辆、武器,而是人体、大脑、思维。
千万别以为赫拉利教授说的这一幕,是天方夜谭,它是实实在在向我们逼近的未来!
未来很丰满,而通向这个令人目眩神迷未来的桥梁,是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没有突破,科技更多就是原地踏步或修修补补,无法产生质变!
科幻小说《三体》对这个问题表现得很形象:为了封锁人类科技进步,外星人将一种“质子”发射向地球。这种“质子”能够干扰人类的基础物理实验,如同一张网,将地球人科技死死封住,使之停滞不前。
没错,基础科学研究就是这么重要。一旦它取得进步,人类科技就像发生鲤鱼跳龙门一般的质变。
三
面向科技革命,世界各国对基础科学研究的争夺战已经白热化。中国目前面临的处境,更让我们别无退路,只能全力以赴、背水一战、力争全胜。
1、以前我们在科技上有后发优势,可以跟着人跑。但现在,我们在很多行业已然逐步攻入无人区,成为领跑者,无人可以跟随了。我们自己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
这就是为什么去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任正非会说出了这样的话:“ 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为啥前途茫茫?任正非说得很清楚:
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累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
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面对大流量、低延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
华为的出境,就是中国处境的一个缩影。相信,面对国务院这份文件,任正非将仰望星空,长舒一口气!
2、另一个原因则在于:牵扯到核心技术领域,各国都会对外进行封锁保密,我们买,是买不回来的!
是的,别以为我们求得到外国人施舍的高科技。最尖端的科技,我们中国人智能自己研究、自己探索、自己获取!
要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来国与国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落后就要挨打,这个教训中国人有深深的领悟。因此,面向科技革命,我们绝不能落后,未来科技竞争,中国绝不能输!
以国务院出台重大政策为契机,创新的中国必将在科技的引领下,赢得光辉灿烂的未来!
(转公众号“风满楼”)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1181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