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疫情反复。近期由于异常天气和供需失衡影响,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当地氮肥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很多企业被迫减产或停产,国际氮肥价格创历史新高。同时,与往年相比,今年我国氮肥生产和销售发生了很大变化,供求关系失衡、销售价格大幅波动、原料供应紧张等都是近十几年来从未出现过的,也是业内始料不及的。特别是10月以来,煤炭价格飙涨,屡创新高,很多煤头氮肥企业的成本猛涨,已经超出当前的氮肥价格,成本和售价出现倒挂。
为保障国内化肥供应,国家发改委等13部委于9月下旬印发了《关于做好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但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我们必须担负起保障化肥供应的责任。
今年以来,全国氮肥生产和市场运行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1~9月,全国累计生产合成氨4404.8万吨,同比增长0.8%;氮肥产量为3160.1万吨,同比增长3.7%;尿素产量为4212.5万吨(实物量),同比减少1.0%。
据海关统计,1~9月我国出口氮肥524.5万吨,同比增长29.7%;进口氮肥15.8万吨,同比下降15.5%。1~9月我国出口尿素402.4万吨(实物),同比增长37.3%;进口尿素5160.2吨(实物),同比增长440.6%。
据统计,1~9月我国氮肥表观消费量为2651.3万吨(折纯),同比减少0.4%;尿素表观消费量为3810.6万吨(实物),同比减少3.8%。
1~9月,无烟煤平均到厂价为1177元/吨,同比增长294元/吨,涨幅为33.3%;烟煤平均到厂价为838元/吨,同比增长211元/吨,涨幅为33.7%。
1~9月,尿素平均出厂价为2237元/吨,同比增长604元/吨,增幅为37.0%;商品液氨平均出厂价为3569元/吨,同比增长42.3%;氯化铵平均出厂价为729元/吨,同比增长46.1%。氮肥企业生产的精甲醇平均出厂价为2379元/吨,同比增长40.9%。
下一步,我们马上将面对的是如何保证今冬明春氮肥生产和市场供应问题。我们初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将会对今冬明春的氮肥生产和市场供应产生影响:
◑一是全球能源形势震荡冲击氮肥市场。
自今年以来,尤其是9月以后,国际能源价格节节攀升,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油价上涨65%,达到83美元/桶;
美国煤炭价格上涨400%,达到270美元/吨;
欧洲电价上涨5倍;
欧洲不同地区天然气价格上涨4~10倍不等,达到约3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大约相当于石油180美元/桶)。
这些数据表明,世界能源危机已经来临。上一次能源危机是2008年,接着就是金融危机,然后是泡沫破裂后经济衰退。上一次的情景是不是还会重演?我们将拭目以待。
国际上,受谷物价格上涨及疫情后各国政府加大对农业和化肥生产的支持等因素影响,全球肥料消费明显增长。
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调查,2020/2021年度,全球肥料消费量(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达1.982亿吨(养分),几乎要比2019/2020年度高出1000万吨(增长5.2%)。这是自2010/2011年度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20/2021年度全球氮肥需求增长4.1%(430万吨)达到1.100亿吨。预计2021/2022年度,全球氮肥需求增速放缓至0.7%。
全球氮肥供应方面,2020年全球尿素产量达到1.815亿吨,同比增长2.7%。其中,东欧和中亚增加130万吨、南亚增加110万吨、北美增加70万吨、东亚增加70万吨,减产的主要是拉丁美洲,减少40万吨。
据IFA统计,2021年上半年主要尿素生产国尿素产量下降约3.3%。其中,俄罗斯减少1.1%、乌克兰减少18.4%、美国减少11.5%、印度减少6.3%、埃及减少2.4%。近期由于欧洲天然气供应紧张和价格暴涨,已经影响到当地氮肥企业的生产。
据了解,荷兰11月天然气价格为31.87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是去年同期价格(4.7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6.66倍。当地企业生产1吨合成氨需要35个百万英热单位天然气,再加上140美元/吨的碳处理费,生产每吨氨需要支付的天然气费用达1255.6美元。
为了降低成本,当地氮肥企业不得不减少合成氨产量(减产约40%以上),通过进口氨勉强维持氮肥生产。受此影响,全球氮肥价格大幅上涨。
据外媒报道,目前国际尿素价格普遍在700美元/吨以上,个别地区高达800~890美元/吨,达到历史最高点。正是因为国际天然气价格上涨,所以欧洲抢购俄罗斯的尿素,普遍害怕接下来尿素继续涨价。最近俄罗斯限制尿素出口。
综合来说,当前国际氮肥市场涨价主要是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驱动,还有各国货币超发引发通胀、局部地区供需失衡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二是我国氮肥原材料供应、价格同样震荡不止。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煤炭价格整体呈上行态势。尤其是9月煤炭价格上涨明显,货源异常紧张。进入10月后,在各地电力紧张和拉闸限电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国家要求煤炭优先保障燃煤电厂。其他用煤行业出现断供,市场陷入恐慌。近期受黄河流域暴雨影响,山西、陕西等一批煤矿关闭,铁运中断。各地纷纷在市场上抢购中间商货源,刺激化肥价格进一步攀升至2400~2500元/吨,创历史极值。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2021年10月22日调查,氮肥企业无烟块煤到厂价已经达到3018元/吨,部分企业到厂价甚至达到3200元/吨。氮肥企业用气化烟煤到厂价也高达2300元/吨。
由于煤价大幅上涨,很多企业出现亏损,目前已经有部分氮肥企业减产或停产。10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会议,要求限制煤炭价格,25日又派督导组巡回检查,26日煤炭价格开始下降。
▶天然气方面,由于国际天然气价格暴涨,进口液化天然气数量减少,国内天然气价格也呈上涨趋势。据氮肥企业反映,目前12月、明年1月的供气合同仍然没有签订,价格将根据当时的竞拍交易价格确定,气价上涨将是必然趋势。
▶电价方面,国家自10月15日起允许高耗能企业电价不再受上浮20%限制。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提高电价涨价上限,如内蒙古上涨80%、云南上涨50%、江苏上涨19%等。氮肥企业的用电成本将会大幅增加。
◑三是国内氮肥生产可能还会受限。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预计今年底前尿素形成有效供应的新增产能为400万吨/年,退出产能为80万吨/年,总产能达到6950万吨/年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约300万吨/年。但是,今年各地普遍实施能耗双控,限产幅度在10%~50%。
另外,按照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重点区域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实施范围,秋冬季攻坚重点区域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城市基础上,增加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山东东部、南部,河南南部部分城市。据测算,覆盖区域尿素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30%左右。
同时,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周边地区企业也可能限产。综合今年各地节能和环保限产等政策的约束,现有产能的发挥将大受影响。估计随着天气变冷和冬奥会的临近,这种势头会愈加明显。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近期尿素平均开工率为69.12%,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平均日产量为15.13万吨/日,同比下降3.14%。预计今冬明春氮肥产能利用率要低于去年同期。
◑四是国内氮肥需求将会增加。
今年下半年以来,黄河流域农田受灾严重。预计秋播时间推迟20~30天,作物生长周期缩短,化肥需求也将增大。
据农业专家测算,2022年春耕期间我国农用氮肥需求量预计为944万吨,比去年同期略有增加。
工业需求方面,今年前3季度,受人造板、三聚氰胺等下游行业拉动,非农领域氮肥消费保持明显增长。
据调查,2021年前3季度,非农领域氮肥消费量为761.1万吨(纯氮),较2020年同期增加62.9万吨,同比增长9.01%左右。如果不受限电等因素影响,今冬明春的氮肥在工业方面的需求还会有所增加。
筹划好氮肥生产用煤和天然气的供应,努力保证供应渠道畅通,争取控制好生产成本。各氮肥生产企业要争取与国有天然气和大中型煤炭企业签订中长期供货合同。要及时将煤炭和天然气价格及采购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及各地方主管部门,尽力争取政府支持。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将与各会员单位保持热线联系,把大家的意见及时反映给国家有关部委。要充分利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为行业服务。
要积极向地方主管部门争取用能指标、环保排放指标,尽可能少限产或者不限产。要在保证装置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生产。要减少检修和停车时间,增大生产负荷,努力提高装置开工率。
根据目前供需形势,如果完全不出口,国内氮肥将呈现短期阶段性过剩,对氮肥行业发展和市场不利。但是,鉴于目前国际国内价差较大,出口利润较高,如果不加以控制,恐将影响国内氮肥供应。为此,我们要按照国家发改委等13部委通知中要求,合理安排下阶段出口工作,在国内用肥旺季优先满足国内供应,在完成国内化肥保供任务后可以适量出口。氮肥企业要听从有关方面的指挥和安排,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更要带头扛起责任。
高效新型肥料能够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单位面积肥料用量。在当前肥料供应偏紧时,各企业也要加大增值肥的生产,增加高效新型肥料投放量。要加大新产品宣传和推广力度,用有限的肥料满足更多的需求。
当前氮肥原料和氮肥产品价格不断攀升,氮肥经营风险也在不断放大。希望氮肥生产和流通企业要尽快熟悉期货市场的运行规律,掌握期货交易技巧,把原料煤和产品尿素的期货结合起来使用,以期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同时,也要学习掌握现货和期货结合的销售模式,尤其是承担国家化肥商业储备任务的企业要积极参与郑商所推出的商储无忧项目,通过期货工具管理经营风险。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3EKYC5CrwSe_ojC1iQ5hQ
(转“ ”)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2916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1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