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整治!山东化工,变啥样了?

山东是传统化工大省,其化工产业面临的问题,是我国化工产业过去多年无序粗放发展的缩影。自2017年启动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以来,历经3年攻坚,过去贴在山东化工业头上的“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标签,已经蜕变为现在的“高质发展、高端化工、高效园区”新景。山东化工产业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经过“三年攻坚”,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即将转入“两年巩固”阶段,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该省将以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为主抓手,创新驱动培育壮大新动能,因地制宜构建发展新优势,着力打造现代化工产业体系。山东还将深入组织实施重大技术创新、智慧化工建设、龙头企业培育、退城入园改造、绿色安全发展、国际产能合作、基础设施配套等七大工程。暴风雨过后的山东化工产业,正在以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重新赢得“化工第一省”的地位和荣誉。

高质发展:淘汰落后产能“腾笼换鸟”

山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孙京军介绍说,山东省化工产业经济总量连续28年位居全国首位,并一度占到全国的1/5,形成了炼化、化肥、无机化工、有机化工、橡胶加工、精细化工、合成材料等7大产业板块。但是,行业长期高速发展也累积了一系列问题:化工产业布局散乱,结构性矛盾突出,创新能力不足,管理粗放,安全事故频发,环保“压力山大”……

“当时,许多人一说起化工,就概括为三高,即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在不少地方甚至谈化色变。”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一位负责人说。

为此,山东省自2015年12月开始着手推动以提升安全生产条件、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6月发生的金誉石化重大爆炸着火事故,让该省重新审视化工产业的定位和安全问题,并部署开展了为期5年的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简称“化工专项行动”)。

2018年,山东省将化工专项行动与加快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同年8月印发的《山东省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明确,把地炼、焦化、轮胎、化肥、氯碱等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和突破口,制定实施严于国家要求的地方标准和产业政策,建立完善精准的企业分类综合评价体系,倒逼落后产能出清,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该省规定,建设重大化工项目,必须首先满足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是原则、等量替代是例外”的总量控制刚性要求,实施“上新压旧”“上大压小”“上高压低”,腾出“旧动能、小项目、低端产能污染物排放的笼子”(小项目指传统产业或污染重的小项目),换上“新动能、大项目、高端产能的鸟”,新项目一旦投产,被整合替代的老项目必须同时停产,倒逼新旧动能及时转换。

3年来,山东省围绕化工产业全局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查隐患、强整治、促转型、谋发展,化工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这期间,全省共完成7700多家化工生产、危化品仓储经营和运输企业的评级评价工作,2369家整改不达标企业有序退出,“散乱污”落后产能接近出清,为后续发展腾出更多容量和空间。至2019年底,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降至3073家,占全国的11.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8万亿元,占全国的17%。与此同时,全省化工园区由原来的199个压减到85个,占行业产值比重提高到70%以上。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推进,高端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方兴未艾。2020年前10个月,山东省高端化工产业克服疫情影响,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化工产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1.3%,新旧动能转换进展和成效喜人。

“经过三年集中攻坚,化工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化工产业安全绿色、集约高效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产业发展实现深层次、根本性转变,化工产业朝着高质量、高端化方向加速迈进。”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专职副主任李莎表示。

高端化工:新旧动能转换“引擎轰鸣”

大刀阔斧整治存量产业的同时,山东新上高端化工项目也在渐次放量。3年来,该省分批优选了83个高端化工项目,主要集中在石化深加工、橡胶材料、农药、染料、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等领域,万华化学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乙烯项目、威联化学联合芳烃项目、华鲁恒升绿色化工新材料项目等10多个百亿级重大项目相继启动,部分装置已经建成投产,产业集聚和带动作用显著。

2020年11月上旬,万华化学百万吨乙烯装置产出合格乙烯产品,标志着总投资168亿元的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乙烯项目(一期)全部开车成功。紧随其后,二期120万吨/年大乙烯也开始紧锣密鼓开展前期工作。二期项目投产后,万华工业园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最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精细化工新材料综合性化工园区,有望超越德国路德维希港和比利时安特卫普等世界级园区,万华也将跻身世界一流的500强企业和全球化工十强企业。

在此之前,总投资114亿元的威联化学200万吨/年联合芳烃项目一期100万吨/年PX装置建成投产,第二套100万吨/年PX、250万吨/年PTA装置也已动工建设。作为山东省唯一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打造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的龙头项目,该项目引入国际领先工艺技术,吨产品综合能耗比国家先进值低28%,SO2、NOX排放浓度分别比国家排放标准低90%和46%。该项目的投产开启了东营市炼化企业转型升级、建设“油头化身高化尾”炼化一体化企业的先河,将东营市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更大规模的千亿级石化项目也已启动。2020年10月下旬,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启动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1274亿元,以最大量提供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并兼顾油品质量为目标,按照“少油、宜芳、多烯”的原则设计总工艺流程,成品油收率只有17%,但一步到位配置300万吨乙烯产能,乙烯、丙烯、丁二烯、苯乙烯等产品相当丰富,可衍生出10多种下游产品,落成后将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前列的大型石化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在山东省2020年233个重大建设项目中,有高端化工项目15个、化工新材料项目21个;在88个省重大准备项目中,有高端化工项目11个、化工新材料项目7个,全年预计投资超过500亿元。

2018年7月发布的《山东省高端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为该省高端化工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规划》提出,到2022年全省化工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其中高端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占化工产业比重由20%提高到35%。通过做大做强高端化工产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山东化工大省的优势地位。

瞄准上述目标,山东省将打造以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为主体,以半岛东部化工新材料、鲁中高端盐化工、鲁南现代煤化工三大产业集聚区为支撑,以鲁西北化工企业转型示范区、黄海临港石化原料集散区为补充的“1+3+2”的高端化工产业发展格局。在具体产业方向上,山东省将着力推进炼化一体化、新材料、海洋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轮胎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高效园区:从减量规范到优化提升

2017年10月,山东省在国内率先公布《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和《专业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同时明确,已有化工园区要按新标准重新认定,逐步扭转化工产业布局不合理、化工园区散乱的现状。从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严格考验,山东省分4批公布认定了75家化工园区和10家专业化工园区。

与此同时,山东省大力推动园区外企业搬迁入园,对于园区和重点监控点外的企业,要求严格限制在原有厂区内新增产能,新增产能一律进入经过认定的化工园区和专业化工园区,引导和倒逼企业逐步实现搬迁入园。

“实施专项行动3年来,通过建设专业园区,推动企业进区入园,强化上下游企业协作和延伸,补强高端产业链条,加快形成化工产业生态,目前化工企业入园率已由2016年的不足20%提高到34%。”山东省副省长凌文指出,目前全省化工园区承载了30%以上的规上化工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行业产值,承接了90%以上的新建项目。

而根据该省的规划,到2022年,全省化工产业园区化率将进一步提升至40%左右,力争千亿元级高端化工产业集群达到10个左右。

2020年9月中旬,山东省工信厅、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山东省化工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山东省化工园区管理考核标准》作为附件同时公布,意味着该省园区建设已由认定规范向优化提升转变。同期召开的山东省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提出,未来两年将聚焦规划引领、源头治理、产业升级、智慧建设、改革创新等重点任务,持续开展化工园区优化提升工程,培育壮大新动能,构建发展新优势,着力打造科学规范、安全绿色、高端集聚、智能高效、创新活力的现代化高质量化工园区。

根据新的管理办法,山东化工园区实施动态管理,其中化工园区每三年考核一次,专业化工园区每两年考核一次。这意味着,已获认定的化工园区并非一劳永逸,现有85个获准园区能否持续获得合法合规的名分,还得以观后效。

破解要素制约,让好马吃上好料

图片

山东省重化工业突出,包括化工、石化在内的7大高耗能产业耗能占山东省工业能耗的75.7%、煤耗占85.4%。《山东省2018-2020年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要求,依法依规关停退出高能耗装置和企业,减少低效煤炭消耗。同时严格耗煤项目审批管理,对未实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的耗煤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从源头上控制煤炭增量消费。

2018年以来,山东省已压减777万吨焦化产能、46万吨合成氨产能,淘汰了6197万吨落后地炼产能。该省计划通过关停落后的焦化、炼化、钢铁产能和燃煤机组,完成每年净压减煤炭消费3700万吨的任务。

“但大幅度压减煤炭消费也抑制了化工产业的发展。”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海素表示,目前山东化工企业对转换动能、转型升级信心十足,但能耗指标、煤炭消费等仍是制约项目落地的主要因素。

由于当前该省实行严格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此背景下,各地对原先老项目淘汰后腾出的用煤指标,通常会采取减半等降级方式分配到新项目上。譬如,过去两年,淄博市关闭淘汰295家落后化工企业,腾出的能耗指标保障了重点新项目的落地。

按照省市要求,鲁西集团需要压减煤炭消费600万吨。该集团通过停运部分燃煤机组、实施外电接入、兰炭替代等措施压减420万吨;通过购买外电入鲁高价电、用能权指标交易等措施完成180万吨。目前,鲁西集团外电接入工程已完成,先后停运了两台5万千瓦发电机组、两台13.5万千瓦发电机组。

华鲁恒升、寿光联盟等企业则通过停运部分装置、压减高能耗产品产能、节能技术改造、实施余热回收、灰渣梯级利用、兰炭替代原煤、提高煤炭热值、购买省收储煤炭消费指标、外采热电厂蒸汽等措施完成压能减煤任务。

“抓新项目关系到稳投资、稳增长,也关系到新旧动能转换,当前项目建设遇到的突出瓶颈制约是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制约。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和优化,紧缺与浪费的现象并存。”山东省发改委投资处二级调研员王坤说。

为解决要素制约,山东省发改委已经研究制定了《重大项目建设能耗土地指标保障办法》《省级能耗指标收储管理办法》,共收储1000万吨能耗指标、1000万吨煤炭消费替代指标,用于重点项目建设需求,进一步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综合保障机制,力争让好马吃上好料。

培育领军企业和雁阵集群

专项行动实施3年来,通过建设专业化工园区并推动企业进区入园,强化上下游企业协作,延伸和补强高端产业链条,山东省现代化工产业体系建设成效初显。目前,该省正在研究通过构建产业链联盟、培育领航型企业等方式,牵引带动园区加快形成现代产业生态。

2018年8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发展“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财政政策的实施意见》,聚焦“十强”产业,从“抓龙头、育链条、搭平台、优生态、促融资”等5个方面制定了15条财政政策,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扶持,基本形成布局结构优、规模体量大、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体系,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此后,山东省公布了“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名单,涉及高端化工产业集群12个。其中,重点培育支持的产业集群包括:烟台市新材料产业集群、淄博市氟硅材料产业集群、烟台市高端化工产业集群、烟台市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临沂市临沭县新型肥料产业集群、菏泽市东明县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动态培育支持的产业集群包括:滨州市烯烃化工产业集群、东营市广饶县橡胶轮胎产业集群、东营市临港产业园丙烯产业集群、济宁市高端煤化工产业集群、聊城市高端化工产业集群、枣庄市新型煤化工产业集群。这些依托一个或多个化工园区形成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基于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升值的产业生态。

这其中,依托东岳集团设立的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先后建成总投资150亿元的117个产业链提升延伸项目,形成行业最完整的氟硅高新技术产业链。依托鲁西集团设立的聊城化工产业园,上下游产品相互关联、互为原料,形成较为完善的煤、盐、氟硅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条。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则聚焦芳烃、乙烯、丙烯、碳四4大产业链条,细化了17个延伸方向,按照区内生产装置互连、管道互通、原料隔墙供应的模式,在园区内部构建项目产品、公用工程、能源资源循环使用的“中循环”。

为了补强化工产业链条,2020年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调度征集全省化工企业130多项关键技术需求,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技术交流对接,已经有30个达成合作意向。同时,不断完善化工企业“四个一批”项目库,入库项目达到340个,总投资5932亿元,目前已经建成47个,在建216个。

除了培育产业集群,培育领军企业也被置于重要地位。根据山东省发改委最新公布的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名单,其中高端化工企业领军企业达到15家,拟入库高端化工产业领军企业有7家。

在这其中,位于淄博齐鲁化工区的齐翔腾达公司是全国碳四行业的领军企业。过去,齐翔腾达只能生产碳四初级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率不足40%。进区入园后,该公司建成了国内产能最大的顺酐装置,把碳四资源吃干榨净,并投资177亿元建设MMA和环氧丙烷等项目。

“目前有20余家企业与齐翔腾达形成了上下游关系,通过管输可以直接把原料输送到下游客户,这样就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齐鲁化工区综合管理局科长卞允庆说。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助产业升级

李莎副主任坦言,尽管化工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但山东化工产业仍存在集聚度不高、安全环保监管和风险防控难度较大、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不完善、产业承载和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下一步将考虑转变工作思路、转变工作重心,由阶段性整治转到建立长效机制上来,由集中关停违规企业转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上来。

“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以化工专项行动‘两年巩固’为抓手,以化工园区为载体,以高端项目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开放合作,完善产业生态,不断为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打造新引擎。”李莎说。

目前,山东省已明确了“两年巩固”的支撑目标:全省建成30个以上国家级化工创新平台,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到2022年,化工行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2%以上。绿色化工技术和清洁文明生产全面推广实施,化工产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防控水平全面提升。到2022年,“三废”全面实现综合治理和回收利用、达标排放,园区污水再生回用率不低于45%、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0%。

此外,山东省印发《关于支持八大发展战略的财政政策》,灵活采取财政贴息、费用补助、直接奖励、股权投资、基金投入、政银企合作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其中,对焦化、化肥、地炼等重点行业布局调整和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实施综合奖补。

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表示,这次出台的财政政策聚焦钢铁、焦化、化肥、地炼等4个重点行业,实施综合奖补政策,并采取退坡机制,推动形成“早调整、早受益”的激励导向,省市联动加快产业布局调整步伐。为促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将继续实施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财政补助政策,对异地迁建、关停退出和就地改造企业分类实施综合奖补,单户企业补助标准最高可达800万元。

该省还从产业和应用两个方面着手,深入实施高水平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在产业端,持续强化重点项目贷款贴息政策,项目竣工投产后,最高可给予2000万元支持。突出智能化转型方向,对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建设的智能化工厂,按其设备购置费用给予补助。在应用端,实施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奖励,单户企业可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鼓励标杆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


(转公众号“中国化工报”)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1588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2239.html

Like (0)
Previous 2022-04-20
Next 2022-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