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化工园区应从5个方面发力!

本文出自《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观察》杂志,作者:杨挺,作者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共有676家,包括国家级57家、省级351家、地市级268家,产值超100亿元的中大型园区数量从2014年不足100家提升至271家。其中,产值超过千亿元的超大型园区14家,较“十二五”末期的8家增加了75%。

同时,全国化工园区布局调整初见成效。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东部广阔市场,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例如

 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启动建设;

 大连长兴岛基地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

 宁波舟山基地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已投产;

 连云港石化基地盛虹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顺利;

 漳州古雷石化基地古雷石化100万吨/年乙烯项目及下游深加工项目预计2020年底投产;

 惠州大亚湾基地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1000万吨/年炼油、中海壳牌120万吨/年乙烯顺利投产,埃克森美孚120万吨/年乙烯项目已开始土建施工;

 曹妃甸石化基地旭阳石化15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进入前期准备。

但是,受多因素制约,化工园区整体发展水平与所承载的高质量发展任务不相匹配。具体表现在:

 其一,化工园区产业发展受环境容量、能耗、用海、用地等方面的限制。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明确,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由于行业特点,在能耗双控大背景下,化工园区项目推进困难。在用海、用地指标方面,即使是国家级园区,可开发土地也已经十分有限,发展空间严重受限。

 其二,化工园区发展水平不均衡。一些化工园区产业规划缺失,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现象明显;一些化工园区产业定位不明确、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关联度不高,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合理的链接与配套,缺乏长远发展后劲;一些化工园区产品以初级产品和大宗产品为主,中高端产品较少,发展质量不高;一些化工园区缺乏具备化工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操作技能培训。

 其三,化工园区的安全环保压力巨大。化工园区内危险化学品企业众多,生产、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多、数量大、密集度高,能量高度积聚,“三废”产生量大、排放集中面临较大的压力。全国676家化工园区中尚有一半以上属于产值低于100亿的中小型园区,公用工程及安全环保设施投入不足,未能配备专业化管理队伍和监测手段,监控平台建设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针对以上问题,“十四五”期间,化工园区应从5个方面发力,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由规范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跃升。

 一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坚持产业合理集聚和管理科学高效,不断优化化工园区布局,促进差异化协同化发展。还应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协同发展,发挥大型石化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石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沿海地区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以大亚湾、上海、宁波为代表的一批高质量沿海石化基地,打造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大型石化园区。内陆地区应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南京、石家庄、武汉为代表的一批内陆石化基地,建设特色突出、转型发展的示范园区。西部富煤地区应以加强煤炭综合利用、打造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为契机,重点建设宁东、榆林、鄂尔多斯、准东4个大型现代煤化工基地。

鼓励化工园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为特色,针对当地原料条件及目标市场,发展符合区域经济定位的特色化工产业,集中力量建设30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化工园区。围绕现有大型石化基地和重点化工园区,突出其规模化及辐射带动作用,培育产业集聚度高、相关产业协同促进的5大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

 二是强化规划和规范的引领作用,实施准入管理制度。石化产业具有关联度强、上下游产品联系紧密的特点,具有循环化发展的天然优势。化工园区应强调产业规划的引领作用,合理规划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把差异化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化工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实现园区内上下游的产品链协同、能源互供和资源循环利用。实施园区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建立园区企业升级改造和退出机制,入园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产业规划要求。下一步,应在全国各省份完成化工园区认定的基础上,推动重点省份对化工园区实施分级管理,分类施策:培育、试点一批;优化、提升一批;淘汰、重组一批。

 三是切实提升园区的风险防控能力。化工园区应做好园区定量风险评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立生产装置、企业和园区的3级风险管控体系,制定总体应急预案和各专项应急预案,减少重大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应建立安全环保专业机构,建立园区企业安全监管信息档案,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等。同时,化工园区应积极推动实施责任关怀工作,建立与周边乡镇和社区的沟通机制,加强园区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信息的公开透明,接受政府、社会公众及企业对园区各项数据和管理的监督,争取到2025年,打造50家绿色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全面承诺践行责任关怀的重点化工园区超过百家。

 四是强化专精高效的园区管理服务能力。应完善政府监管+公司化服务的模式,将园区建设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转变。管委会重点负责区内规划、项目审批、发展资金的使用等事务,并为投资者提供政策咨询,为入区企业提供行政服务。开发公司承担园区的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应积极引入第三方资本股东,缓解由于政府债务风险带来的园区基础建设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化工园区应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全力推进大数据技术与园区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加快园区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互通、开放共享,逐步实现对化工园区安全、环保、应急、能源、物流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智能预警与分析评价,切实提升园区智慧管理水平。到2025年,争取打造出50家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30%的省级及以上重点化工园区开展智慧化工园区创建工作。

 五是打造示范工程,推动整体水平高质量提升。应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到2025年,化工园区系列标准数量达到50个。应以规模大、效益好的高水平重点项目为依托,以技术水平领先的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到2025年,培育一批发展质量高、管理水平优、产业协同好、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园区发展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到2025年,建设50个园区科创中心。

………………………………………………

本文系石化产业观察官微订阅号独家发布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观察》杂志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1541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2258.html

Like (0)
Previous 2022-04-20 13:42
Next 2022-04-20 13: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