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利用率长期低下,日益引起政府、科研界和产业界的关注。着眼于破解这一“卡脖子”难题,3月21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倡议,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发起成立的全国磷资源管理与利用协作网(China PhosphorusNetwork, CPN)在京揭牌成立。该平台汇聚了国内涉农科研院校、研发设计机构、行业协会和骨干生产企业,通过工农对接和全产业链联动,合力推动磷肥产业变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左)与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修学峰为CPN揭牌
张福锁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当前,开展包括磷肥在内的化肥产业科技攻关迎来新机遇。今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中央把科技创新提到了新高度,强调要全产业链创新和发展。同时,磷化工产业也到了变革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几十年前上马的装置和技术需要更新升级,另一方面,农业也要求企业生产出符合农业需求的产品而不是企业需要的产品。同时,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借助于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我们完全有可能实现农业和化肥工业的全产业链结合。
张福锁强调,当下化肥行业发展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实现工业和农业结合,从农业需求的角度升级新产品、谋求产业升级。过去,化肥行业和农业走的是两条相对独立的道路。与之相比,饲料工业从配方饲料开始,起步就坚持工业和农业结合,虽然饲料工业规模小得多,但其在农业乃至中国人生活中的影响比化肥工业要大得多。“实现化肥工业与农业结合,我们必须在这个时代去解决,一起创造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新模式。”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修学峰表示,这两年,国际和国内形势促使中国由产业大国向产业强国转换,成立全国磷资源管理和利用协作网恰逢其时。她介绍,作为磷肥产业大国,我国磷肥消费量占世界消费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30%左右,但当下磷肥产业面临多个挑战:
第一,磷矿被自然资源部列为2025年后不可持续保障的矿产,对磷肥产业是非常大的压力;
第二,国家承诺2030年后实现碳达峰,但磷肥工业的峰在哪里,未来的产品和工艺革命去往哪个方向,行业还没有做好准备;
第三,大部分磷肥装置都到了服役期,现有磷石膏渣场也将在三到五年后堆满,届时将面临磷石膏无处可堆的局面,产业变革迫在眉睫;第四,现有磷肥产品以磷铵为主,浓度越来越高、水溶性越来越好,忽视了农业对磷肥产品特性的需求,提高磷肥利用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修学峰认为,从面临的形势看,磷肥行业有许多迫切的技术需求。
第一,需要基于磷肥行业资源能源禀赋条件,考虑农业需求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亟待研究和发展其他形态的磷肥品种,如聚磷酸盐、有机形态磷、缓释磷、全水溶性磷等;
第二,需要进一步优化现有工艺和产品,比如热能再利用、氟资源回收等,既节约能源资源,也提升效益;
第三,结合农技、农艺技术进步和提升,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成本为目标,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磷肥工业由生产型产业向生产服务型产业转变。
中国农业大学冯固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磷肥利用率只有20%左右,高投入作物体系如蔬菜、果树等,甚至连10%都不到,不仅资源浪费大,而且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成立协作网的目的是为了在“十四五”以及今后一个时期,从研发、生产和应用上打破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壁垒,用农业需求来引导工业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实现我国磷资源利用率的大幅提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左)为中国农业大学冯固教授颁发聘书
现场同期举行了“植物—农田—环境磷资源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就提高磷资源利用效率的机理和途径进行了报告交流。
四川大学教授王辛龙在报告中指出,现在很多磷肥产品是为肥料经销商设计的,而不是为农业生产设计的,磷肥工业和农业的结合刻不容缓。他重点介绍了创制高效磷肥的四大技术路径:一是螯合技术,活化中微量元素;二是聚合技术,如发展聚磷酸铵;三是碳磷协同技术,如发展有机磷铵;四是钙镁磷协同技术,如发展聚磷酸钙镁。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陈明良分析了硝酸磷肥的技术和前景,他认为,1995~2015年间,在国内高浓度磷复肥大发展时期,硝酸磷肥缺席,但目前鉴于硫资源不足、磷矿选矿处理技术提升和农民认可度提高等因素,硝酸磷肥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NcIRsOlV06u6NigFp4kpg
……………………………………………………..
本文系农资导报微信官方订阅号独家发布
文章来源:农资导报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2103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2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