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从追求规模向技术驱动跨跃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中国氯碱工业也迎来了行业发展的第92个春秋。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内电解法烧碱年产能不足1.5万吨,氯产品仅有液氯等几种。2020年,我国烧碱总产能已达4470万吨,占世界总产能的45%,耗氯产品达200余种。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氯碱产销国,技术实力实现飞跃,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安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中国氯碱工业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1929年,爱国实业家吴蕴初先生在上海建立了天原电化厂,从此揭开了我国氯碱工业发展的序幕。到新中国建立前,我国共有10个氯碱厂(点),但电解法烧碱产能及主要氯产品种类都非常少。

经过90余年的发展,我国氯碱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20年底我国烧碱生产企业158家,总产能已达4470万吨;聚氯乙烯(PVC)生产企业70家,总产能达2664万吨,行业两个主要产品产能占世界总产能均达到45%。我国烧碱表观消费量由1978年的175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3532万吨,应用到轻工、纺织、冶金、石化等各重要领域;PVC表观消费量达2106万吨,下游涉及型材、管材、薄膜、建筑模板、汽车等众多消费领域。

经过多年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氯碱行业烧碱、PVC两大主产品规模稳居世界首位。伴随氯碱企业规模和技术实力整体提升,耗氯产品种类日趋丰富,多种氯产品产能规模达到世界首位。除占比最大的PVC品种外,我国已形成甲烷氯化物、环氧化合物、高分子氯化聚合物、光气/异氰酸酯、氯代芳烃、漂白消毒剂等20多个系列及下游深加工等共约1300多种产品。

行业的发展壮大与生产技术的创新密不可分。多年来,氯碱行业追求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1958年,锦西化工厂建成了国内第一套3000吨/年悬浮聚合法PVC生产装置;1974年12月25日,我国首批40台30平方米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在上海天原化工厂投产,装置产能大幅提高,每吨碱节电200多千瓦时;1993年,我国第一套国产化复极式离子膜制碱装置在沧州化工厂投产运行;1995年,第一套万吨PVC糊树脂国产化翻版工程一次试车成功;2004年,锦西化工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齐鲁石化乙烯二期改造工程制造的135立方米PVC聚合釜,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设计标准,结束了我国大型PVC聚合釜依赖进口的历史·····如今,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能够自主生产离子膜电解槽成套装备的国家,国产化离子膜电解槽运行数量已占世界20%以上。

2010年6月,在“十五”国家“863”计划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山东东岳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历经8年的联合攻关,全氟离子膜在万吨级氯碱装置一次通电成功,标志着我国自主氯碱离子膜核心技术和产能实现了重大突破,打破了数十年来的国外垄断。近些年,国产化离子膜研发持续推进,性能稳步提升,应用不断扩大,已有60余家氯碱企业应用或试用,为氯碱行业产业安全夯实基础。

2017年8月16日,《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于全球生效,氯碱行业高度重视履约工作,全力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宣传和政策研究,坚持“减量化、无汞化”的工作路线图,不断推进各项汞污染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推动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积极进行无汞触媒的研发和工业化示范,系统全面地做好电石法PVC的汞污染防治工作。如今的氯碱行业,通过膜法除硝技术、聚合离心母液废水处理技术、电石渣脱硫技术等末端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三废”排放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下降。通过实施资源、能源闭路循环,使资源整合利用更优化,产品结构更合理,环境更友好。

“十三五”期间,氯碱行业更是亮点突出。全行业产能的无序扩张得到有效控制,行业布局更趋清晰,市场供需基本达到平衡,产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氯碱行业效益明显改善。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产品结构优化加快。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比肩国际先进水平。节能环保取得新进展,绿色可持续发展迈上新台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交流进一步加深。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国内氯碱企业快速反应、及时调整,全力保障消杀产品原料的生产和调度,彰显社会责任担当。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X0bPy7UiTQAnktMOE7x1Q

(转“中国化工报”)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2770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2715.html

Like (0)
Previous 2022-04-20
Next 2022-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