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兰茁
我叫薛兰茁,是吉林石化建修公司北部检维修一车间钳工班班长。
就在前天,我登上进京列车的那一刻,吉林石化“三年一大修”的序幕已经拉开。我们班承担了70台套设备的检修任务,这是我经历的第12次大检修。对于正全力打好减亏增效攻坚战的吉林石化来说,我们检修的设备开车后将要平稳运行1100天。此时此刻,我深深地感受着劳动模范的光荣、大战前夕的振奋!
我干钳工整整21年,检修机组和转机设备超过2800台套,25岁晋升高级技师,29岁荣获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员工,38岁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连续9年被集团公司聘为技能专家。
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更是一条石油魂、中国梦照耀的路。在这条路上,我踏着“铁人”的脚印大步走。
最难忘的经历是第一次催化裂化烟气轮机的热紧作业。这是让人煎熬的等待——设备升到工作温度,要8个多小时;而我们等来的是680度高温。困难远不止这些,法兰口离地面只有一尺多高,只能躺着干活。在这样的条件下紧固72个螺栓,是向极限挑战!按照规程,必须穿防护服,背上30多斤的空气呼吸器。我1米93,210斤重,这一堆儿一块儿干别的活一个顶俩,这个时候却成了最大的障碍。然而,我是班长,我不带头往上冲咋让别人干!套上隔热服,戴好防护盔,一手拿扳手,一手拎大锤。隔热服把我紧紧地裹起来,压缩空气喷到脸上,眼泪刷地一下流了出来。顶着热浪,我钻到法兰口下面,套上打击扳手,把12磅大锤手柄截断当手锤用,一下、两下、三下……紧固着小孩儿胳膊粗的螺栓,厚厚的棉手套被烤得嗞嗞冒烟,汗哗哗地淌,不到5分钟就喘不上来气,大锤好似千斤重。监护的工友看我动作一下不如一下,知道不行了,一起冲上去把我这个大沉坨子拽了出来。扒掉防护,里面竟然倒出一大汪水。正是三伏天,气温30多度,我却从来没有觉得这么凉快!
这样的考验,我们总共经历了7次,在“大熔炉”里走了7圈,每次我都得掉几斤分量。虽然历尽辛苦,但是也很平常,这就是我们炼化工人的常态。
吃苦流汗我不怕,就怕技术跟不上趟儿。2011年,一家职业技术学院看重我的实践经验,要聘我当教授。当,还是不当?那大红证书真让人心动,可单薄的理论底子又让我冷静下来。最后,我不但婉言谢绝了聘请,而且下决心补课,主动要求去大学当旁听生,不用脱产、不要文凭。10天之后,我走进吉林化工学院过程控制与装配工程专业课堂,那情景永远忘不了:一身工作服,背着工具袋,大家齐刷刷盯着我。我比同学大了20多岁,老师讲一遍,人家听懂了,我还没回过味儿,工程力学这些专业课更是难过的坎儿。工友说:“你和一帮孩子较什么劲?”我说:“我是在和自己较劲。整整两年,我系统学习了14门专业课,虽然没参加考试,毕业证也没我份,但我给自己的人生交上了合格的答卷。”
我很庆幸,没有迷失自己。可是,搞技术革新就像走迷宫一样,找到出路并不容易。2013年,AES进口高精度齿轮泵换上国产侧板就不能正常运转。这东西别看就拳头大,但价值19万元,齿轮和壳体只有0.02毫米的间隙,相当于一根头发的三分之一;国产件与进口件外观一样、尺寸相同,就是转不起来,严重影响生产。厂商说,除了整体更换实在没招了。我就不信设备出了毛病只能“一槽烂”,研究了十多天却始终找不到毛病。一天,我帮媳妇做早饭,因为想着设备的事,随手把一盒牛奶放进微波炉。媳妇一把抢出来:“傻子,你不知道这能爆炸呀!”这一骂,就像砸中牛顿的苹果,我一下子开了窍,高温、膨胀,病根儿就在这儿!我立刻跑到单位,把国产件和进口件一起放进恒温箱,进行180度恒温试验。果然,国产件比进口件的膨胀量小了0.04毫米。我更换了配件材质,修正了技术参数,安装后,运行时间比进口件长了一倍。设备是有灵性的,这灵性来自人的哺育。这些年,我完成技术攻关100余项,节创价值800余万元。在集团公司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低油价挑战的关键时期,我越发坚信,只要每个员工都把企业的日子当成自己的日子过,中国石油大家庭就一定幸福!
炼化生产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没有安全就什么都没有,我们必须24小时待命。每天晚上,枕头底下放着手机,我心里才安稳,可是媳妇却再也睡不踏实。电话一响,不管严寒酷暑,还是三更半夜,我爬起来就走,常常几天几宿不着家。家庭和现场,亲人和装置,在炼化工人心里一样重。在这架天平上,我们总是选择付出,选择担当。
2005年夏天,工友高彦峰两岁女儿的身上突然起了成片的紫斑,血小板急剧降低,病危通知让他五雷轰顶。一边是住院抢救的女儿,一边是刚刚打响的联合芳烃检修战役,他下了现场进医院,护理一宿再上现场,连续五天没换过工作服。两头牵挂,两头忙碌,他和女儿一起挺了过来;七名工友赶到医院献出血浆,告诉他,天大的困难咱们一起扛!工友缴宏伟的母亲是植物人,父亲是脑血栓后遗症,每次大检修,他都提前一个月跑遍劳务市场雇护工。白天,他是指挥现场检修的工长;晚上,他守在病床前,拉着母亲的手,轻声喊着妈,直到老人走到生命的终点,唤醒母亲的希望一刻都没有泯灭。
这就是中国石油工人的精神,这就是吉林石化员工的情怀。
钳工的“钳”字,是金字旁加个甘字。我的理解是:做闪光的金子,品成功的甘甜。今年三月,连续亏损四年的吉林石化终于实现盈利!这甘甜的果实凝结着每一名员工的心血和努力。为中国石油持续发展增添光彩,我们自豪;为吉林石化减亏增效努力奋斗,幸福宝贵。我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向着新的目标,进发!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578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