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版“北约”将触动中国形成更大规模的共同体市场(1)

肖磊:

亚洲北约触动中国形成更大规模的共同体市场

原创  Xiaolei

肖磊看市 昨天

作者:肖磊看市

最近有很多同学在问,如何看待美日澳印可能组成的对华施压联盟,是否可以理解为二战后美国和欧洲为了对抗苏联,建立的北约军事同盟。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做个全面的讨论,当然也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仅供闲聊使用。

我会从三个大的方面来分析,第一个是历史的角度,分析美国所继承的帝国运行操作手法;第二个是现实当中,美日澳印联盟对中国的具体诉求和影响;第三个是中国该如何破局。

我一直认为,要看清楚当下的问题,我们必须要从历史当中寻找答案,美国在人类发展史上,虽然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但美国本身尊崇的西方历史逻辑,是非常古老的。

由于美国建立的,是一个超大规模共同体国家,要持续维护这样一个超大规模体系的存在,实际上仅仅拥有目前的这一套所谓的内部民主制度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需要成体系的对外战略,这就需要继承

在西方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或者说对西方整个国家运行体系影响最深远的,其实是古罗马帝国模式。很多人可能会说,美国是继承了英国的历史文化,但如果你去研究英国的历史,尽管英国为了标榜自己的文化独特性,整出了很多独有的历史标识,但深究起来,英国历史当中,最不能忽略的就是英国被罗马帝国征服和统治的那段历史,要知道罗马统治了不列颠长达400多年,接近英国历史的五分之一。

我举个中国和日本的例子大家就明白这种影响有多大了,中国的唐朝,只有不到300年,而且唐朝对日本这个岛国,是间接影响,除了忽必烈,中国历史上从未主动攻打过日本,并没有统治过日本一天,但对日本的影响,是巨大的。

通过对中国(唐朝)的学习,当时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以及礼仪、文字、建筑、艺术等等,至今还随处可见。

就算到了工业革命和商业文明极其发达的今天,中国古代哲学等体系,依然深刻的影响着日本的底层文化演变。比如被大家熟知的日本著名实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主张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商业理念,都来自中国文化。

现在很多人觉得,工业革命和西方思想对日本等东亚国家的重构,已经说明中华文明早已跟不上时代了,其实我要说的是,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日本放弃了用中华文明思维去驾驭工业文明,才导致了缺乏文治约束的军人掌管国家,没有理解什么叫仁义之师,走向自我膨胀的军国主义。

我们无法用今天的眼光去衡量历史,所以我们很难理解中华文明是如何用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去维持超大规模共同体的,但它的力量一直存在,这就是为什么无论是蒙元还是满清,都融入和继承了中华文明的原因,因为无论谁入驻中原,如果不继承中华文明,就难以维持大规模共同体。

同样的,西方历史上罗马帝国内部的共和体制和统一的法律、基建、商业等逻辑,不仅影响了欧洲大陆历史,还深刻的影响了不列颠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演进。从英国到美国,这种所谓分权制衡的内部运行体系,其实很大的背景,都来自于罗马的“共和体制(有限共和)逻辑。

但我要说的是,这不足以维持更大规模的统治体系,罗马最多的时候,统治的疆域接近7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如今的1.5个欧盟,公元二世纪晚期罗马人口超过8000万,当时中华帝国的人口也就7000万左右,全球人口不到4亿。

因此,无论是拿破仑、沙皇,还是希特勒(希特勒曾说自己的德意志第三帝国是新的神圣罗马帝国),都在宣扬自己是罗马帝国的传承者,这种影响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因为除了罗马帝国,西方根本找不到一个可以用来维持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历史符号和制度逻辑。

那假设罗马帝国跟中华帝国一样,是一种可以维持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制度模式,那到底跟中华帝国的模式又有什么不同呢?

从罗马持续的攻打不列颠(从公元43年开始,罗马帝国经多次征讨,至公元61年将不列颠并入罗马版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罗马维持超大规模国家的最直接的策略,就是不断的对外扩张和侵略,所以大家可以想一下拿破仑、沙皇、希特勒等等,以及现在的美国,为什么要持续打仗扩张的原因。这跟中国的古代帝国农耕安乐和被动反击的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

我们再回到如今的世界,美国建立的全球超大规模帝国体系,也是同样的逻辑,如果无法对外扩张,无法寻找到可以建立军事基地和接受美军指挥的盟友,无法将自己的法律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美国就难以维持自己的帝国利益体系,就失去了安全感和维持内部共同体的合法性。

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中美贸易争端,美国依据的是国内法,而中国依据的是国际法(世贸规则),这是完全不同的逻辑,也就是说,美国对于那些无法植入自己法律的世界规则,是绝对不会遵守的,是寻求摧毁的。美国司法部可以依据一个公司,曾经在发邮件的时候,邮件公司使用了美国制造的服务器,然后对这家公司进行制裁和罚款。比如此前大家讨论的,美国对华为的无限溯源式打击,都可以理解为,如果生产华为手机的工厂用的空调是美国产的,美国都可以据此来打击华为,这就是美国的逻辑。

然而,从国家竞争的角度来说,在维持美国建立的全球超大规模霸权体系的时候,美国发现,中国既不属于美国的核心统治圈层(不按照美国的法律等解决问题),也不属于外围亲美圈层的时候(不按照美国的利益做出国内决策),美国就会视其为威胁,然后想尽一切办法来封堵驱赶

这跟中国的历史发展逻辑有根本的不同,历史上的中华帝国,对于自身影响力无法企及的圈层,只要你不来骚扰和侵犯,实际上是特别愿意跟其交往和做贸易的,无论是张骞出塞,还是郑和下西洋,都不是为了对陌生圈层的封堵和驱赶,而是贸易和邦交。否则西方也就不会把中国这种输出叫丝绸之路了。

我可以这么说,美国对于自己没有建立军事基地的地方,永远是不会放心的,也就是说,在美国没有在中国建立军事基地之前,跟中国的一切交往,包括商业在内,其实都是没有安全感的。这个跟中国采取了什么社会制度没有任何关系,但我想说的是,靠这种模式维持的全球繁荣,从历史的角度看,是非常有限的。

现在很多人觉得是美国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历史周期,全球经济繁荣达到了历史顶点,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当年蒙古帝国征服了整个亚欧大陆,然后蒙古的骑兵统治了整个亚欧大陆的商道,这使得没有任何第三方力量可以威胁到亚欧商路,所以那个时候,全球商业的繁荣,以及互联互通达到了历史顶点(两百多年后哥伦布才发现了新大陆),不亚于今天美国给全世界带来的冲击。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东方游记之所以触动了欧洲,之所以刺激欧洲进入了寻找东方繁华世界的大航海时代,就是因为那个时候蒙古铁蹄和战刀,保护了亚欧商路的安全,使得人员和货物的流动达到了历史顶点。

但蒙古帝国依靠武力保护商路的这种繁荣,仅仅持续了不到50年就结束了。如今的世界,美国一直认为自己是用航空母舰和军事基地来维持全球秩序,那这样的商业逻辑能持续多久呢?如果按照二战结束来算,已经持续了快80年了。

但问题是,过去接近80年里,这种逻辑之所以成立,原因并不是美国拥有多大的军事实力,而是美国本身拥有非常强大的商业竞争力,就像当年的蒙古帝国,刚开始的时候本身就拥有强大的商队。但随着自身商业竞争力的下滑,获得的利益就不足以支撑其维持武装力量,这个时候就会进入到恶性循环,原来用来维持世界秩序的武装力量,就变成了敲诈勒索,甚至是抢劫的力量,而且是理直气壮,意思是,我保护你们做生意,我维持世界秩序,你们还不给我更大的利益?还不听我的?

现在美国要求中国给予自己更大的商业利益,要求盟友选边站并支付更多美军基地费用等,其实就是心态扭曲的开始,我敢肯定的说,随着美国商业竞争力的进一步下滑,其不满心态会越来越严重。现在美国通过正常的贸易,已经很难维持自己的开销,长期的贸易逆差,如果不是美国制造了美元这个特殊的货币商品体系,恐怕其维持这种模式的自信会更加降低,举动会更加变形。

为什么我一直认为中国必须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原因就是,当美国不愿意,或者说没有能力承担所谓全球秩序维护者的时候,美国的军事力量,不会自动无公害退出,而是反过来会变成一种损害全球和各国利益的可怕力量。

我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商业方面,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输出,以及中国给全球提供5G建设等等,这明显就是为人类的发展做贡献,但美国就是不让你搞,怎么办呢,你要是偏搞呢,美国就是要阻止你搞呢?难道世界就必须按照美国的节奏发展吗?

那我告诉大家,如果按照美国指导中国搞弱政府,让利益集团互相扯皮博弈主导国家政策的逻辑,无法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国土和触动要素市场流动,只停留在沿海地区低端加工这个层面的世界分工,那我告诉大家,今天的中国至少有数亿人口,还处在煤油灯和吃不饱饭的时代,看看印度、孟加拉等的电力紧缺,以及墨西哥、巴西等的贫民窟就知道了。

所以,中国国防力量的发展,本身就是用来捍卫中国正常发展权益和为人类和平发展护航的,过去很多人没有思考明白这个问题,那是因为过去一直是美国带动着世界发展,就算其他国家有先进的技术,也得听美国的规划,或者被美国收编,所以只要紧跟美国,大家都认为是紧跟先进。

但问题是,如果美国不先进了呢?而美国又不让你先进呢?这个时候美国会把航母摆在你家门口,然后说,我就是不让你出去搞建设,我就是要让你们等着我,等我发展起来5G了,你们再发展,你又能怎么样?

我还可以告诉大家,中国的复兴意志,本身就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而不是威胁,假设中国连自己都发展不起来,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还如何为人类创造价值呢?要知道被美国当软柿子捏了几百年的墨西哥,确实被美国阉割得失去了复兴意志,但成了全球毒品和黑帮的主要输出地,这对全球就有利?更搞笑的是,墨西哥发展到今天,美国自己反而认为其威胁到了自己,要靠修边境墙来堵人家。

当然,美国确实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我们也需要明白,以前之所以认为美国就是世界的创新引领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本身压制了全球其他可能冒头的创新,用各种手段不让你引领创新,美国自然就成了创新的引领者和定义者。

但在创新方面,中国不会成为下一个法国、德国或日本,关于5G我就不说了,我再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网约车,现在大家一提到网约车鼻祖,就会想到美国的Uber,甚至很多人觉得滴滴等都是模仿Uber,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2010年初周航创办易到,这才是世界最早的网约车平台,三个月后,身在硅谷的特拉维斯·卡拉尼克才受到启发创立了Uber。

如果你硬要说Uber不是受到易到启发,那还有很多例子,比如Facebook抄袭抖音,推出的短视频平台,这已经比抖音晚了很长时间了。就连在网络零售方面享有史诗级声誉的亚马逊,也开始模仿中国的直播带货,于2019年2月推出了Amazon Live。

假设没有足够的发展独立性,没有强大的国家力量来抗衡美国对商业和创新的霸权行为,很多人永远会认为,美国企业的胜出,自己企业的失败,就是因为美国企业比自己做得好,就是因为美国人聪明,就是因为美国有其他国家没有的创新土壤,总之,就是自己不行,人家本身就厉害,然后开始怀疑自己的制度、文化、历史,甚至是种族。

当然,我这里并没有说我们的制度就不需要改进,而是如果仅仅是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来否定自己,接受美国的商业霸权逻辑,那不仅是对自己国家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世界商业发展的不负责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最近中国《国防法(修订草案)》以及说明全文公布,其中修改了第八章,关于国防动员和战争状态,原来只有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胁时,国家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进行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这次加了一个条件,当发展利益遭受威胁时,也会启动战时动员。

亚洲版“北约”将触动中国形成更大规模的共同体市场(1)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同学会问,那如何保证中国以后不走美国的老路呢,其实这个问题我在以前已经回答过很多遍了,中国在做生意方面,有绝对的千年自信,所以用不着当世界警察,我们的国防一直是积极防御,只要大家在国际规则体系下公平的做生意,中国就有足够的能力立足于世界商业体系。

只有那些随时都准备犯规的人,对自己的历史不自信的人,才会留有后手,就像当年的蒙古帝国,如果没有铁蹄和弯刀,持续做生意能做得过宋朝和阿拉伯人吗?所以就不得不靠武力。那同样的道理,放到现在,谁能肯定的说,如果没有军事霸权,正儿八经的持续做生意,美国对中国就能一直保持优势?至少目前看,美国已经在用各种理由采取犯规操作了。在中兴、华为和Tiktok等事件上,已经是明显的流氓和抢劫行为了。

当然,大家现在觉得美国依然很牛,商业能力很强,但我也一直在说,不要站在当下来看这个问题,就像我们内地刚刚改革开放时,最羡慕的是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后来最羡慕的是日本,再后来是西欧发达国家,而现在我们在谈论商业竞争的时候,似乎已经连日本和德国都很少讨论了,只剩下美国了。而这一切,就发生在过去40年间,半代人而已。

因此,如果回归到历史当中,东西方文明的较量,才是中美问题的本质,美国罗马帝国式的,用扩张战略来解决竞争和维持大规模共同体的行为,在面对中华文明的时候,就觉得不灵了,行不通了,但如果美国依然要按照自己的逻辑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本身就是一种没有胜算的历史冒险。

好,我们展开第二部分的讨论,说说当下关于美日印澳针对中国的联盟。

首先我想说的是,其实美日印澳之间的关系,不是中国发展到今天才出现的,二战后美国和日本之间就是军事同盟,也可以说日本成了美国的军事附属国,而澳大利亚也一直是美国的全方位盟友,这一点并没有因为中国的崛起而发生变化。

印度虽然跟美国没有建立同盟关系,但美国一直在拉拢印度对付中国,早在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的时候,印度总理尼赫鲁就向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连发数封紧急求援信,美国的航母也都开进了孟加拉湾,准备给印度助威,可以说只要中印产生摩擦,无论印度如何无耻,美国始终是跟印度站在一边的。

所以,中国发展至今,本身一直就是面对着美日印澳的同盟,以及准同盟这样一个军事环境,中国也从来没有对此产生过什么恐惧或不适,因为早已习惯,用不着大惊小怪。再说,如果美日印澳坐到一起开几次会就能决定中国未来的命运,那么中国可能就走不到今天了。

其次需要关注的是,美日印澳 针对中国的目标和诉求,实际上是异常混乱的,这不仅仅是各怀鬼胎的问题,而是互相在设置“陷阱

当年北约的形成,主要是针对苏联的,但那个时候,苏联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以及封闭的市场系统,这就导致西欧各国无法跟苏联产生更大的交易,没有经济利益的交织,政治利益就成了唯一的目标,双方只能变成空对空的意识形态对抗,“北约就成了铁板一块。

但现在的美日印澳,针对中国,他们的诉求都是啥呢?印度的诉求可能是要中国更加重视自己,同时妄想着借助美国等的支持,多侵占一点中国的土地,但这属于非正义且自己都不会抱什么希望的诉求;澳大利亚的诉求可能是想让中国人的钱继续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澳大利亚的矿产、房产和旅游教育等市场,但不能影响澳大利亚的任何事情,这属于对中国崛起的焦虑和对华人、华裔的严重歧视,诉求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

关于日本的诉求,其实是非常隐蔽而复杂的,需要重点来说。

日本其实是最需要中国威胁论的,很多人经常觉得是美国挑拨中日关系,但其实很多时候日本也同样挑拨中美关系,因为只有中美矛盾加剧,日本的重要性和二次发展的空间才会更大,就像当年如果不是爆发触动中国核心利益的朝鲜战争,美国是不会允许日本发展军事等重型工业的。但同时,日本也非常清楚,就算突破和平宪法,真正要跟未来的中国为敌本身也是不现实的。

那日本对中国的诉求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让中美都重视和尊重自己,增加未来在各个领域的谈判和博弈筹码,捍卫自己的独立性和争取到更多利益,尤其是对于中国,日本最想要的就是希望中国重视日本的利益,不要忽略日本。

中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了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一直存在的经济优势在逐步的衰减,危机感会越来越强烈,那如何让中国持续重视自己呢?美日印澳军事联盟可以增加日本在主权安全方面跟中国的博弈能力,中国就不得不重视日本;而经济层面,之前奥巴马所推的排除中国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日本是很积极的,但特朗普上台之后直接退出,然后日本撸起袖子自己开始推,改名为CPTTP(全面且先进的TPP),CPTTP如果能成,属于日本在经济层面跟中国的博弈筹码。

亚洲版“北约”将触动中国形成更大规模的共同体市场(1)

其实CPTTP对于日本来说,就类似于德国和法国领导的欧盟(仅仅是举例),可以在与中国的经济竞争中变得更加具有话语权。因为日本非常清楚,按照目前中国的发展速度,其经济体量未来将不仅仅是日本的两倍、三倍,可能是四倍、五倍,如果在经济方面不联合其他力量,日本科技再发达,也很难跟中国展开各类博弈。

所以,大家可以仔细去看,日本已经开始转变策略,一方面在军事上使劲的迎合美国跟中国的对抗,另一方面则更加重视跟越南、印度等国家的经济关系,同时对中日韩区域性整合非常芥蒂(担心融入中国经济体系),菅义伟上任后在军事方面对中国明显强硬,而经济合作方面首访就是越南(CPTTP成员之一),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除了军事层面的美日印澳联盟,日本未来在经济层面会在南亚展开一系列动作。

但问题是,军事方面美日印澳的诉求并不一致,而经济层面日本要建立欧盟这样的联盟谈何容易,欧盟之所以成立,有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比如欧洲大陆本身内部联系紧密,离美国较远,就算美国通过北约控制了欧洲,也是非常间接的控制,欧盟的自主性更强;第二个是俄罗斯经济力量太弱,根本不足以影响和拉动西欧经济,同时俄罗斯是以军事立国,西欧普遍担忧,所以欧盟本身存在一个较大的联合空间,欧盟的建立对每一个加入者都有利,欧盟对美国可以展开对等的经济博弈,未来对俄罗斯可以建立统一的安全防御。

而亚洲的情况完全不同,中国经济力量越来越大(已经是日本的接近三倍),东盟各国离中国更近(东盟和中国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不是日本。日本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地理位置,都没有优势。

安全方面,尽管美国等持续渲染中国威胁论,但对于东盟各国来说,中国本身不存在突然的崛起,历史上数千年来中国就是这个地区最大的经济和政治、军事等组织,但中国并未采取殖民和侵略政策,这些国家从潜意识里早就知道如何跟中国相处,而历史上给南亚带来灾难的恰恰是日本和西方。

中国之于南亚,跟美国之于欧盟、苏联之于中西欧,是完全不同的历史感受。最近菲律宾已经准备和中国联手开发南海资源,也就是说,只要南海周边各国想清楚了,不当美国的棋子,中国会帮助其创造更大的利益。

其实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日本是有机会建立亚洲经济贸易联盟的,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经济的辐射能力还很弱,但问题在于,日本在没有摆脱美国控制,以及彻底承认二战错误之前,政治领导力跟经济影响力不太可能匹配,想让东盟等国家听日本的,恐怕有点难。

所以,日本各种政治运作,或者说正在展开的新的政治运作,需要重视,但更应该关注其诉求,日本想要在中美之间玩好平衡,一定是在安全上不能被美国忽略,在经济上不能被中国忽略。当然,很多人会说,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是绝对的强国,怎么会被忽略呢?

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印度,也是很大的国家,经济体量仅次于日本和德国,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印度最记恨中国的,其实还不是双方在边境上面的问题,而是印度上上下下,都认为中国不重视印度,这是对印度最大的侮辱。印度觉得自己在中国面前,受重视的程度还不如尼泊尔,更不要说巴基斯坦了。

同样的道理,当日本动不动就拿钓鱼岛说事,政客动不动就参拜一下靖国神社,而中国民众也没有更大反应的时候(我说的是类似打砸日货那种),说明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力已经大幅下降了,中国的掌控力更大了,而不是中国更弱了。同时,也说明中国开始有意无意的忽略日本了,这是日本难以接受的。

其实普通人的交往也是一样的道理,当不管你做什么,对方都视而不见,都刺激不到或影响不到对方的时候,其实就是自己最愤怒和无助的时候。所以,中日之间,日本最担心的是反馈机制出问题,也就是说,我做了一个举动,你应该立马明白我的情绪,否则我就变得很无助了,就得找美国一下,不信你不重视我。

当然,中国从来也不会低估日本的实力,但我觉得这是不同层面的问题。我再举个例子,比如大家应该知道,欧洲有个国家叫荷兰,美国现在卡我们脖子的芯片光刻机(ASML),就是荷兰产的,荷兰人口只有1650万,却拥有超过13家的世界500强企业,壳牌石油、飞利浦、联合利华、阿克苏诺贝尔等都是荷兰企业,要知道荷兰人口跟中国的天津相当,而天津只诞生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可这并不意味着荷兰就拥有很强的国际政治地位,欧洲跟全球主要国家的各种博弈,大家也很少看到荷兰的影子。如果是牵扯到欧洲事务,中国首先肯定是跟法国和德国商议,而不是荷兰。

所以,日本越是要拿美国来找平衡,实际上中国就越不会把关注点放在日本身上,而日本并没有完全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自认为,搞很多小动作,让美国和中国同时重视,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体现,一种利益最大化的体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其实美日印澳联盟,日本比美国甚至都积极,这跟当年美国推TPP的时候日本也更积极,逻辑是一样的。

但站在美国的角度,美国自己都搞不清楚,如果日本借助中美矛盾,一旦让日本在国防等层面更加独立,美国还能控制住日本吗?后果会是什么?所以美国本身既不想被日本利用,又基于自身的霸权需求很难放弃第二岛链对中国的围堵,所以美国需要的是日本的态度,而不是直接支持日本跟中国发生冲突。

因为日本有美国非常核心的利益,日本大部分工业和商业也都交织在美国的资本体系下,日本还是美国投资市场的第一大来源国,日本是美国经济循环当中的关键节点,按照美国目前主要智库的观点,整个东南亚地区,只有日本这个盟友对美国是正贡献,其他都是负贡献,日本陷入战争对美国经济的打击可能更大。

所以,在美日印澳联盟当中,美国要的是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态度,在声势上(舆论)和后勤上给予支持就可以了,一旦日本和澳大利亚跟中国直接冲突,其实就相当于跟美国直接干了,因此美国必须要控制日本和澳大利亚的“节奏,除非美国真想好了要跟中国直接发生军事冲突,否则绝不会让日本和澳大利亚过于激进。

另一方面,其实美国真正希望的是印度能直接跟中国干,就算印度输了,对美国影响也不大,反而由于印度经济遭遇重创,印度的高端人才更加可以低成本流向美国,美国会成为印度资本和人才的避风港,美国也可以更形象的宣传中国威胁论,然后理直气壮的增加军费投入,并以此敲打盟友抓紧防范中国等。

印度侥幸赢了,美国更加高兴,因为由此就可以削弱和牵制中国。

在这个过程中,反正印度并没有跟美国完全结盟,美国没有什么道德压力,只做支援就可以了,所以挑动中印对抗,甚至提供假情报等促使中印两国发生激烈冲突,印度无论是输是赢,美国都是绝对获利的一方。

那印度会不会上当呢,我觉得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印度对所谓国家胜利的期望过高,对国土扩张的渴望比较明显,对最近几年自身的发展过于自信,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过于乐观,认为自己朋友很多,所以容易被美国利用。

不过我想说的是,对于中国的误判,往往会付出比较惨痛的代价,这真不是说着玩的,我举几个鲜活的例子。

很多人觉得自从新冠疫情发酵之后,全球舆论市场对中国更加不利,然后这个时候只要攻击中国,就有民意基础,就能获得一点政治利益,就能一举拿下中国,但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假象。

就像当年的朝鲜战争,美国正是这样忽悠联合国和其他盟友的,认为中国不会出兵朝鲜,而就算出兵朝鲜,也不堪一击,认为中国这样的政权是不得人心的,会激发盟友团结的,结果就是,跟着美国冲在最前面的四个国家英国、土耳其、澳大利亚、加拿大平均都是千人以上的伤亡,朝鲜战争成为其最不愿意回忆的往事。

就像这次,就在西方一片自嗨的攻击中国,印度更是直接动了侵略中国念头,跟中国发生边境冲突的时候,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由于忽视疫情控制和封杀中国企业,国内经济遭遇重创。中国目前经济已经实现了正增长,而按照IMF的预测,印度今年的GDP将萎缩超过10%,是所有经济大国里面最差的一个。听说最近印度又开始偷偷的搞招商会,还邀请了不少中国企业,何必呢?

因此,我要说的是,美日印澳无论做出什么样的联盟,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没有过于实质的意义,反而因为误判形势,表演过于投入,自身的损失可能是非常现实的,比如印度和澳大利亚,一个经历的是4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萎缩,另一个则是自1930年以来最大的衰退。

至于日本,菅义伟的上台实际上就是一次套路表演,因为菅义伟年龄已经很大,可以说菅义伟的上台,就是日本政坛用来在特殊时期“背锅的,一旦在此次激进的对中国政策上获得成功,那更好,如果失败,就可以迅速下台,然后再让自民党培养的年轻接班人河野太郎或岸田文雄上台,重新回到安倍时代。

那我想说的是,日本如果试图想通过对中国强硬的方式来获得什么,无论是哪个层面都可能会落空,因为就算是美国,不仅不会给日本什么,而且还会继续以加强保护日本的名义来收更多的保护费;中国当然也不会把热脸贴到冷屁股上。到头来就是两头都没讨好,也没占到便宜。

那我的结论是什么呢?很简单,自从新中国诞生之后,西方等视中国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国家,采取的所有敌对型的战略都以失败告终,而且对中国最激进的政客和军事狂人,最终也都以非常狼狈的结局谢幕。

我以前说过,在朝鲜战争中对中国极其嚣张的麦克阿瑟,最后不仅吃了败仗,而且被美国总统给羞辱性的撤职了,可以说晚节不保。1962年,认为中国遭遇美苏两大阵营夹击,印度可以从中获利,然后进行对中国的蚕食,认为中国肯定不会还击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在遭遇中国痛击之后,脸面尽失,两年后抑郁而终。而中苏关系破裂之后,一直试图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苏联,最终也解体了。

我这里不是说中国如何如何厉害,而是想说,中国漫长而从未中断的历史告诉今天的我们,只要中国自己不犯错,任何企图对中国进行非正义战争或其他非友好选择的国家,注定失败,因为对方的失败,很大程度并不来自于中国的反击,而是跟历史趋势对抗,以及战略误判所致。

读过孙子兵法的同学应该会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孙武本身实际上是反对战争的,所以一直崇尚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是不得已的选择,而其实整个孙子兵法的核心在于,先胜而后战。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在战争开打之前没有获胜,那么战争本身就是一种冒险选择,就很难成功。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历史趋势,生存能力,共同体规模,武器装备,民族、国家凝聚力,以及可持续的战略层面无法以绝对的优势碾压对手,那么就不要轻易发动战争,否则那就是赌博。所以,要想跟中国为敌,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喊什么口号,结交了什么盟友的问题,而是你是否做出了符合历史趋势的选择,是否能在综合实力,以及生存时间和空间上,碾压中国。如果无法回答这这些问题,最好还是和平共处为好。

当然,说到这里,很多同学可能会问,美日印澳联盟已经真实存在,中国不能视而不见,也不太可能对中国一点影响都没有。

是的,这就引出了第三个问题,中国如何从战术上破局的问题,其实我前面两个部分所说的,就是我们要从战略上藐视对手,因为我们从战略上有藐视他们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潜力。而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我们要从战术上重视对手。

那我们如何从战术上重视对手呢?这就要说到美国一些对中国有图谋和野心的精英政客真正的诉求问题。

美国是一个梦想特别大的国家,尤其是引领世界近百年之后,依然把自己当做是世界的规划者,在美国看来,自己的制度和法律,以及各种标准和价值观,就是上帝的意志,应该被大家无条件接受,大家就应该按照自己的规划来运作,欧洲应该干什么,日本应该干什么,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应该干什么,早就分工好了,如果不接受,就会被封堵驱赶

美国本来是让中国做一做低端加工,把大部分中国人按在农业领域,天天为了填饱肚子想办法,然后改造成跟墨西哥、巴西等一样仰视美国,又依赖美国的国家就好了,但中国人偏不,中国人要搞全民扫盲、普及基础教育,还要脱贫攻坚,还要搞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发展核心科技,还要搞金融,还要去帮助其他国家搞建设,还要发展国防,还要持续的工业现代化,这就超出了美国的规划力了,驱赶和封堵就成了最后的应对战略,这就是为什么要扼杀中国的国际企业,分批次驱赶中国人员和留学生等等,还要搞美日印澳联合封堵等的动机。

因此,关于美国目前采取的针对中国的一系列政策,实际上本质上是来自历史文化方面的惯性,因为美国找不到有别于罗马帝国维持超大规模帝国的方式,只有把难以征服的国家,驱赶和封堵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使其自我削弱,美国才能完全控制全球利益分配体系,才能维持大帝国的统一市场。

但问题是,美国和西方至今没有搞明白中国内部大统一体系,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这到底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我举几个例子,比如当年汉武帝为了稳固北方,维护国家的安定和统一,阻止匈奴的进犯,把文景之治期间积攒的家业都打光了,最后发布罪己诏,也要维持整个国家的安全和战略纵深;晚清那样不堪的时候,左宗棠也要抬着自己的棺材去收复新疆。

再拿70多年前的中国解放战争,作为老大哥的苏联斯大林,都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不要渡江,跟国民党划江而治,否则美国一定会介入,苏联不想惹麻烦,但就算按照蒋介石的说法,谁敢划江而治,谁就是历史罪人,于是无论是英国停在长江上的舰艇,还是苏联的告诫,又或者是美国的虎视眈眈,都没有阻止百万雄师过大江。

新中国对中华文明的升级和继承,从来就不是用来迎合西方文明或如今的美国的,而是中国要给世界提供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发展方式,世界发展了这么多年,工业革命也已经有两百多年了,但进入发达国家的人口还不到10亿,规模性发达国家依然还是一百多年前的那么几个,美国和欧盟就占了8亿发达人口的比例,西方的模式并没有让非洲走出贫困,甚至还断定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不可能解决吃饭问题,所以西方的模式,从利益分配和带动全球更多人口发展的角度来说,本身就存在重大的缺陷。

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非洲埃塞俄比亚经济的发展,以及卢旺达、肯尼亚等是如何学习中国经济特区模式,用有效政府和经济特区,以及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让国家经济重换发展新机的。卢旺达已经从一个发生著名大屠杀的地方,变成了现在全非洲,乃至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埃塞俄比亚等连续多年经济增长都在10%以上。

这个时候,你要问美国对中国的诉求是什么,我认为真实的诉求应该是,一方面用驱赶政策,限制中国的国际化;另一方面就是用围堵等外部施压的办法,让中国进入内卷化,促使中国发生内乱和分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削弱中国。

另外,我们还需要明白,中美真正进入了大国竞争时代,目前中美关系遇到的挑战,也仅仅是一个开始,这样的极限竞争状态,所持续的时间,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最短的估计也可能是30年,因为中国目前GDP总量还只有美国的不到70%,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的竞争,从第二名快赶上第一名开始,直到第二名远远超过第一名,或第一名把第二名直接撂倒,才有可能转换成另一种稳定状态,否则就一直是激烈的竞争状态,也就是说,只有当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美国1.5倍以上,或者中国被美国按住无法再向前发展的时候,中美才会进入新的稳定关系状态。

当然,我们并不希望这种竞争转变为无底线的对抗,但按照西方和美国的发展逻辑,中国需要做好万全准备。现在我们依然呼吁美国不要走美苏对抗的老路,但要清楚的是,在美苏对抗之前,西欧政治当中,追求均势的大国英法、德法、英德之间,也都存在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竞争和对抗,中美之间无论如何亲近交融,恐怕跟当年的德法、英法、法德还是没法比的。

所以,破解美日印澳联盟的问题,根本就不是简单的外交等层面的问题,而是长远的内部发展的问题,打持久战的问题,也就是中国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问题。

那从宏观层面来说,中国如何持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呢,其实我的办法很老套,可以汇聚成一句话,就是进一步打造中国大规模共同体市场。

当我们更进一步的打造内部统一市场体系,其实就是对美日印澳联盟最大的回击,因为如果中国市场进一步壮大,中国的外溢性影响力就更大,基础就更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得到的副产品就是民富兵强,对手期望的从内部瓦解和外部攻破的策略都会失败。

那到底如何进一步的打造大规模统一市场呢?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升级对国土的改造。当然,中国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但随着中国民间力量的壮大,科技和人文等领域的下沉,以及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中国已经有了依靠规模惯性来发展的能力。

大家可能还不太明白,比如手机这个产品,中国政府这个层面,已经不再需要做什么政策扶持,中国相关企业就能做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科技研发方面,除了卡脖子项目,其他的也都不需要国家做什么具体的指导,社会和企业都会做出最优和最具竞争力的选择,比如无人机、移动支付等等,其实都不是政府规划出来的。

中国真正需要用进一步靠规划来提升的,依然是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说,怎么造比苹果好用的手机,怎么造日本式的马桶盖,不是政府需要关注的事情,政府需要做的是如何推动5G的普及,以及如何让更多的农村地区坐上马桶。

现在很多人对持续开发中西部,以及边远地区依然还有非常大的误解,甚至一些专业研究人士也在反对东南沿海一些淘汰产业向内地的迁移,认为东南沿海的一些淘汰产业,就应该按照市场自由选择,迁移到东南亚甚至是非洲等地,不应该再迁移到内地,中国应该做制造业等的升级,不能把低端、高污染的产业都留在国内。

这一点我是坚决反对的,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美国就不太可能出现今天的制造业空心化问题,美国社会的分裂就不会加剧。美国当年就是因为把低端制造业都迁出了本国,才有了今天大量工人失业,各地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种族歧视加剧等的情况,特朗普的主要支持者,就是丢掉了制造业工作的白人。

那东南沿海制造业向内地的转移,为什么难呢,这里并不是中西部地区没有竞争力,条件不好,或者说不适合发展制造业,而是此前受到了历史大周期限制,以及我们的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

我首先说一下历史周期的问题,假设这个世界的消费需求依然由美国主导,那么美国作为一个远离亚欧大陆的岛国,大家要把货物输送到美国,就必须得依靠海洋,沿海港口城市的优势就变得十分明显。但尽管这个现像依然存在,问题是中国将逐步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零售市场。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1341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1230.html

Like (0)
Previous 2022-04-20
Next 2022-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