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法是关键

写作是实践科学、经验科学。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长期的实践,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有一个关键问题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写作训练重在练什么?人们常把练习写文章称为“练笔”,把文章写得好赞为“文笔好”“有文采”。在写作中,笔法和文采固然重要,但决不是核心要素。

 

那么,写作能力的核心是什么?如果说写作能力是机关工作的核心竞争力,思维能力则是核心的核心。没有过硬的思维能力作支撑,笔法再熟,文采再好,不过是花架子。

 

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固然与先天智力因素有关,但更主要的靠后天培养。懂得正确的方法,进而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可以事半功倍。今天,我运用拆词法,围绕“写作思维训练”这个主题,从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写作:成在思维,败也在思维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思维是思想的源泉,语言和文字只是思想表达的工具。

 

很多人学习写作,包括学习公文写作,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学习招式、掌握套路以及提高文字驾驭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功夫下在“写”字上。殊不知,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行为。动笔不动脑,就是在码字。

 

任何文字材料,表面上是“写”出来的,实质上是“想”出来的。写文章的时候,大到定什么主题、写什么内容,小到立什么观点、用什么材料、选哪个词语,无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还是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从根本上说,都是由思维决定的。把想写的内容想明白以后,剩下的事情,无非是把所思所想搬到纸上、落成文字,只要会写字、会打字,谁都能完成。所以,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写文章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反过来看,写作中的难题,文章中的毛病,很多都出在思维上。无数事实证明:写不出,往往是因为想不到;写不顺,往往是因为想不通;写不深,往往是因为想不透;写不活,往往是因为想不巧;写不快,往往是因为脑子转得慢、思维反应慢。

 

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需要有一个过程。当思维能力还不足以满足写作需要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思维空转导致头脑空白。有的人对着电脑或稿纸,尽管也在努力思考,甚至绞尽了脑汁、咬烂了笔杆、挠破了头皮,但因为头脑中的思想原料不足,或是思考的方向不对、方法不对,做的都是无用功。想来想去,始终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不知道写什么才好。

 

二是思维单一导致思路狭窄。有的人考虑问题总是“一根筋”,喜欢认死理,好钻牛角尖,无论思路对不对、通不通,只管一条路走到底,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不转弯。这样去考虑问题,难免有失偏颇。

 

三是思维卡壳导致思路梗阻。有的人写文章急于求成,不是想好了再动笔,而是一边想一边写,或者想得半通不通就赶紧动手。一开始写作思路是通的,文章开篇挺顺利,写着写着,遇到了“拦路虎”,思维一下子卡住了,没有办法一气呵成。

 

四是思维掉线导致思路跑偏。写文章的时候,思维无论是纵向推进还是横向展开,都必须沿着一条主线运行,这样才能顺利抵达目的地。但是,有的人思维控制力不够,文章写到半路上偏离了主题主线,甚至思想成了脱缰的野马,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五是思维乏力导致认识肤浅。思维是思想的“钻探机”,钻头越硬,功率越大,挖得越深,越有可能挖到根本、见到思想。如果思维的穿透力不足,对事物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探究不到本质和规律。

 

六是思维混乱导致逻辑紊乱。文章是思维的外化,思维清晰,文章才会有层次、有条理。如果思绪理不清,如同一团乱麻,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会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上气不接下气。

 

七是思维固化导致写法老套。思维是有惯性的,这种惯性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省心省力,坏处是容易滋长惰性,导致思维固化甚至僵化。有的人写文章,招数就那么“三板斧”,结构一概是“三段论”,写出来的东西就像是用一副模具压出来的,千篇一律,千文一面,没有新鲜感。

 

文章中出现的种种毛病,最常见的有两类:一类病在表面,可以叫做“硬伤”,是因为知识水平不够或者写作态度不认真、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往往显而易见,主要表现为错别字、误用标点符号、数据对不上、引文不准确、格式不规范,等等。另一类是“内伤”,主要表现为观点不稳、条理不清、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等等。这类问题病根在思维上,藏得比较深,用眼睛看不一定看得出来。思维上的问题,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才能发现和纠正。

 

二、思维:着眼写作,跳得出写作

 

我们无论想问题、做工作还是写文章,都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思维方法越多样,考虑问题越周全。人的思维可以有多复杂,看看“维”字就知道了——有横有竖,有侧向两边的笔画,还有拐着弯的,整个字有点有线还有面。

 

尽管思维很复杂,但只要抓住规律,完全可以执简驭繁。就公文写作来说,核心思维有两类:一类是写作思维,一类是管理思维。就写作思维来说,核心思维也是两类:一类是立意思维,一类是结构思维。

 

立意思维,就是用于明确写作意图、确立主题思想和基本观点的思维方法,其主攻方向在于解决文章“为什么写”“写什么”的问题。公文起草,要求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而不是起草者自己的意图。领导是发文机关的代言人,受命写作的时候还要充分体现领导意图,这就需要学会主体转移、换位思考。公文还要求主题突出,观点鲜明。主题和观点的确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比如: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精准思维和模糊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和经验思维,等等。

 

结构思维,就是用于谋篇布局、把观点和材料组织成文、把语句和段落连缀成篇的思维方法,其主攻方向在于解决文章“怎么写”的问题。与公文结构密切相关的思维方法,主要是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系统思维,就是把一篇文章看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无论措辞、造句、分层还是构段,都注意着眼全文、连接上下、照应前后,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大系统,篇章、段落群就是子系统,自然段就是孙系统,每一个系统由观点、材料、语言等要素组成,系统与系统之间、各构成要素之间,必须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一篇文章的架构,看得见的是形式结构,看不见的是逻辑结构。文章结构是否稳妥,关键在于逻辑思维是否严密、逻辑关系是否合理。

 

写得好的文章,结构应该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给人以鲜明的层次感、空间感,这就需要提高思维的开放度、搭建思维的“立交桥”。长于写作的人,都善于多方位、多层面地思考问题。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可以从时间、空间两个大的维度看,也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看,还可以从正反、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不同方向看。抓问题的速度和精度,看问题的角度、高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写作水平和文章质量。

 

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用好这个管理工具,必须注重培养管理思维。管理思维不是一种写作思维,但却贯穿于公文写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和质量的核心,也是最能反映和强化公文特性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没有管理思维写不好公文,写出来的文章也不像公文。

 

管理思维,就是用于管人治事、配置资源、提高组织效能的思维方法。什么是管理?一般认为,管理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管理的核心是人,本质是协调,关键是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有形无形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根本目的是提高效率和效益。我认为,公文以治事为核心,公务活动中的用人、用钱、用物都是为了治事,谋事、处事都是治事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很大程度上,管理思维在公文写作中的应用,就是一种“治事思维”,目的是把“文中之事”考虑周详、推动落实。

 

思维一变思路宽,思维一新文章新。思维不仅决定着写作的思路、效率和水平,也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脉络、特色和质量。同样的题材、同样的内容,思维不同、立意不同、切入点不同,文章的水平高下立现。要想成为领导倚重的笔杆子,不仅要有优良的文字驾驭能力,还要努力提高思维能力,促进管理思维与写作思维深度融合,使思维这个“软实力”成为写作的“硬支撑”。

 

三、训练:结合写作,不囿于写作

 

思维是大脑的保健操。主动、经常地进行思维训练,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促进智力开发,无论对于提高学习能力还是写作能力来说,都非常重要。

 

写作思维训练,必须知行合一、紧密结合写作实践进行,不能学还学、练还练、写还写,搞成几张皮。但是,思维毕竟是一种通用技能,不是写作的专属,思维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写作活动之中。与任何能力的培养一样,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拓宽渠道、触类旁通。这里,我着重介绍三个渠道。

 

一是学中练。学习任何一门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都是掌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学习公文写作也是如此。拿到一篇范文,不要把目光锁定在好词好句这些皮毛上,而要迅速把主题主线拎出来,把写作框架抠出来,认真分析别人是怎样提炼观点、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有哪些独具匠心的地方,运用了什么思维方法。看到一个好题目、好句子,不要只想着记下来,而要琢磨清楚好在哪儿。要记住,范文是别人的,好词好句也是别人的,你掌握了其中的思维方法,这才是自己的。再好用的写作模板和套路,再漂亮的观点和句子,都只能顶一时;学会了思维方法,才能用一世。

 

学习写作思维,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是列表比较法。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不仅能辨异同、分高下、出真知,更能帮助我们打开思维的闸门、点燃思维的火花。

 

我在写文章、讲写作的时候,经常把值得借鉴的文稿抽出提纲、分栏列表进行比较。比较对象主要有五类:一是几位领导在同一会议上的讲话;二是不同的人围绕同一主题写的几篇文章,其中可以包括自己写的;三是自己和别人写的同类文章;四是自己在不同时间写的同类文章;五是一篇文章在反复修改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版本。

 

对上面第一类文稿,重在比站位、比结构,着重分析几篇稿子的写作站位有什么不同,琢磨什么身份该讲什么话,研究文章结构有什么区别,从中学会换位思考、错位写作。

 

对第二、第三类文稿,重在比立意、比结构,主要是对比立意的角度、文章的结构有什么不同,培养强化自己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

 

对第四、第五类文稿,重在比变化。通过自己跟自己的纵向比较,看看在知识水平、写作思维、文字驾驭能力、文风等方面有什么进步,从好的变化中寻绎写作规律、增强写作自信,力求不断超越自我。通过一篇文章修改前后的比较,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总结经验。这种动态比较、全程回放,与单纯看一篇文章、看定稿相比,给人的启发更多更大。

 

二是测中练。就是在自我测试中进行思维训练。可用于思维训练的题目很多,猜谜语,脑筋急转弯,智商测试题,神探福尔摩斯、狄仁杰破过的案子,还有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能力测试题,都可以经常拿来进行自测。这样的测试做得越多,思维就越开放,脑子就越灵光。

 

三是写中练。前面所说的列表比较法,可以单纯地作为一种思维训练方法,也可以作为写作运思的一个环节。如果在比较中拟出提纲,进而写成文章,就可以把练思维与练写作有机统一,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思维训练也好,思维运用也好,有三个字非常重要:

 

一是“疑”。怀疑是创新的起点,学知识要有怀疑精神,写文章要有问题意识,这有助于提高思维的准头、增加思考的深度。

 

二是“异”。求异是创新的前提,无论练思维还是写文章,要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发现差异中增强思辨力。

 

三是“意”。写文章离不开“疑”和“异”,但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意”,有主意更有创意。

 

我们要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做到学必有疑、疑必深思、思必求异。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无论写什么文章,都会写出新意来。


转今日头条  文辅锦绣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1636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1241.html

(0)
上一篇 2022-04-20
下一篇 2022-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