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世界纪录的诞生之夜——“人造太阳”1.2亿度“燃烧”101秒诞生始末

新华社合肥5月29日电(记者屈彦)27日晚11时15分,大屏幕上的绿色数字再次跳动倒数,EAST放电实验又一次开始。

宋云涛撩了撩头发,双手交叉在胸前,起身在两排控制台中间踱步,时而侧身与旁边同事交谈。

今天的实验,他等待了太久。

为了今天的实验,宋云涛订了最早的航班回到合肥,从早上8点半开始,便一直待在中控室,寸步不离。

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要冲击世界纪录——1亿度“燃烧”100秒。

还原世界纪录的诞生之夜——“人造太阳”1.2亿度“燃烧”101秒诞生始末

EAST中控室大厅。新华社记者 屈彦 摄

宋云涛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是今晚实验的总指挥。

为了今晚,他和所里300多人没日没夜地干了10个多月。

这次放电持续47秒,仍然没有冲到理想的数字。

“温度很漂亮,参数也很好,就是中间一个线路掉线了。”科研人员石同辉单手握拳,轻叹了口气。今晚,他需要从整屏密密麻麻的波形图中寻找失败的蛛丝马迹,并迅速做出反馈。

11时59分,伴随着警报声响起,大屏幕下的红灯快速旋转,放电实验再次开始。

开场很顺,很快突破40秒关卡,50秒、60秒、70秒……105.26秒,成功了!全场欢呼,掌声雷动。

“温度不够,中间40秒左右温度下来了。”从欢呼的人群中冒出的一句话,将现场欢乐的氛围拉回谷底。

“也不算是完全失败,至少我们已经稳定运行了100秒,就差一点了,下一把我有信心。”研究员丁锐比较乐观,尽管今天一直在失败。

每一次放电实验结束,都会有时短时长的空隙,研究人员杨清泉去倒了杯咖啡,抿了一口,伸了个懒腰,坐在门外的沙发上,不一会儿便躺下了。一分钟后,他便从沙发上弹起,下一次实验又开始了。

还原世界纪录的诞生之夜——“人造太阳”1.2亿度“燃烧”101秒诞生始末

杨清泉躺在沙发上。新华社记者 屈彦 摄

28日零点24分,实验开始,再次冲击100秒!每个人都紧盯着屏幕,然而所有人的期待在10秒后便戛然而止。

“怎么还不行?”记者失落地放下相机,叹了口气。

“科研哪有那么容易!”丁锐有些微愠,“我们都习惯了,这才哪到哪儿,这么容易就成功,人人都去搞科研了!”

仅是这一晚,记者已记不清他们到底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然而这些丝毫没有动摇科学家们破纪录的决心。

这一夜,继续“放电”。

28日凌晨2时19分,EAST装置再次启动,实验继续!如上一次一样,起步很顺利,很快破60秒,之后顺利突破100秒……

在欢呼的声音将起之时,又是一声叹息,“实验全程没有达到理想温度”,又一次失败了。现场再次陷入沉寂,所有人一言不发地盯着屏幕。

28日凌晨3时,当所有人以为这一次的实验会就此结束的时候,屏幕前的绿色数字再次跳动,冲击100秒的号角再次吹响!

开端、过程和前两次如出一辙,20秒、30秒……当数字冲到90秒时,人们再也坐不住了,全场再次躁动起来,所有人从座椅上站了起来,欢呼声渐起。

宋云涛也坐不住了,“100!”全场高喊,经过了数次的铩羽而归,科研人员再也不敢过于兴奋。所有人都在等待实验总负责人龚先祖,做最后的数据确认。

约一分钟后,龚先祖兴奋地大吼一声,拍案而起。身旁的宋云涛轻拍了他两下,两人拥抱在一起。

实验成功了!终于成功了!

还原世界纪录的诞生之夜——“人造太阳”1.2亿度“燃烧”101秒诞生始末

现场鼓掌欢庆实验成功。新华社记者 屈彦 摄

中国人实现了1.2亿摄氏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向核聚变能源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实验结束后,已经是凌晨4时18分,龚先祖仍然带着一队人马坐在中控室,也许他们在复盘这一夜的实验,也许在畅想新的世界纪录。

28日凌晨,有着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2439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1664.html

Like (0)
Previous 2022-04-20
Next 2022-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