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发展报告】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合作更上层楼

“十三五”期间,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巨大的市场使中国成为跨国化企的投资热土,我国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政策也吸引了更多外企在华投资。“十三五”期间,中国市场的份额占跨国化企业务比重越来越高,企业的业务重点进一步向中国转移,“在中国市场继续投资,为中国市场服务”的口号已在大型跨国化企间越发响亮。借助“一带一路”,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和贸易也在发展,多个项目频频落地。如今,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惠及整个世界石油化学工业。

【十三五发展报告】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合作更上层楼

2019年11月23日,投资总额达100亿美元的巴斯夫广东新型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在湛江启动。这是我国《外商投资法》颁布后落地的首个外商独资大型石化一体化项目。(CFP供图)

中国对外开放再升级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高度融合。从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工大国,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40%。除少数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外,绝大部分石油和化工产品均能自主生产,建立了从油气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煤化工、盐化工到农用化工、橡胶化工、医药化工、国防化工,再到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化工装备等,能生产4万多个产品,涵盖几十个领域、上下游相互衔接、齐全配套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体系。2019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进出口总额7222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达15.8%。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国石化行业产业链优势将不断满足沿线国家和国际市场需求,全球市场的份额进一步增大,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

同时,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为全球石化行业发展带来重大商机。2019年,中国对全球贸易出口总额的贡献率达到了13.2%,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还积极扩大出口,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以广阔的国内市场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消费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即将到来的“十四五”,一大批国家新基建项目将要实施,一系列行业传统产品结构加快升级,行业对绿色、数字化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国际产能合作的空间也越来越大。这些因素将会有力拉动能源、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基本化工原料、高端涂料、橡胶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将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正在迸发出无限的需求和商机,无论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还是对于国外企业来说,中国正在为世界经济营造一个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市场。

在政策和机制方面,中国政府持续深入的改革也为全球石化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政府正在通过制度和机制层面的持续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主动在外资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方面推出了更多的对外开放举措;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各国投资者在华投资兴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截至目前,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已达96万家,一大批外资参与的项目正在中国实施。中海壳牌三期项目、巴斯夫湛江化工一体化项目、埃克森美孚化工综合项目、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福建项目、陶氏有机硅中间体项目、巴斯夫上海创新园项目等一大批外资参与的项目开始在中国实施,朗盛、利安德巴赛尔、英力士等也宣布了在华合作计划。同时,中国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充分展现了制度优势和经济韧性,有力增强国内生产者和跨国投资者信心,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打下良好基础,为确保全球“三链”稳定安全注入强心剂。此外,秉承共建共商共享原则的“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们石化行业在油气、化工、橡胶、工程技术服务、装备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带一路”正在成为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身体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更多国家将享受到中国的发展红利。中国的朋友圈也将越来越大。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将在坚定不移的扩大开放中为全球石化行业发展注入更大活力。

【十三五发展报告】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合作更上层楼

2018年,玲珑轮胎决定欧洲轮胎工厂落子塞尔维亚。图为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会见玲珑董事长。(王玲 摄)

“一带一路”不断推进

“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速,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各国的互利合作,也抢得了发展先机。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国化工工程企业无论在全球总体市场上还是在亚非拉等重点区域市场上,依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成为行业内领军部门,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开采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俄罗斯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BCC)项目FEED+EPC总承包合同。该项目是全球最大的乙烯一体化项目,同时也是目前全球石化领域单个合同额最大的项目,合同金额约120亿欧元。同年,由中化二建等单位承建、我国已落地的“一带一路”最大项目——恒逸(文莱)PMB石化项目一期投产。该项目的建成将成为文莱乃至周边国家的“经济催化剂”。“十三五”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化工制造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的项目建设中,成为新时期我国对外合作独特的亮丽风景。

国际产能合作方面,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越来越多。轮胎行业成绩最为突出,玲珑国际(欧洲)有限公司塞尔维亚年产1362万条高性能轮胎一期项目正加紧建设,计划2021年第二季度投产,这将促进中塞两国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中策橡胶利用泰国的天然胶资源,在泰国罗勇府泰中罗勇工业园投资了中策的海外首家工厂,也是泰国当时最大的轮胎厂,主要生产半钢子午线轮胎和部分全钢胎。森麒麟轮胎有限公司在泰国罗勇府投资建设的世界最先进的轮胎工业4.0工厂也已达产。农化方面,中国化工集团斥资430亿美元,完成对瑞士农化先正达公司的交割,成为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案,美国、欧盟和中国“三足鼎立”的全球农化行业格局形成。

在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我国支持的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炼油厂升级改造、年产50万吨聚丙烯等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当地的产业链条,提升了所在国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中哈双边贸易额突破200亿美元,其中石油和化工是“重头戏”。奇姆肯特炼厂现代化改造等十多个产能合作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两国经济合作成果辉煌。

我国石油行业积极寻求国际能源合作,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四条能源“大动脉”为我国输入源源不断的油气资源,为下游企业的发展提供能源和原料保障。2019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正式进入中国,正式供气后,首期每年供气50亿立方米,全线投产后每年供应量可达0亿立方米,可有力保障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中缅油气管道分别累计向中国输送原油2485.75万吨、天然气242.33亿立方米,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在缅甸的先导示范项目和样板工程,中缅油气管道不仅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推动了管道沿线经济发展、油气产业发展,改善了当地民生。

展望“十四五”,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走出去”步伐将不断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一带一路”效应的显现,为行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反观行业,通过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无论产能规模、技术水平还是装备能力,都为进一步深化“走出去”积累了充沛的动能,未来完全可以开足马力,走得更远。

【十三五发展报告】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合作更上层楼

2020年4月26日,航拍埃克森美孚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百亿美元建设的广东惠州乙烯项目。(CFP 供图)

在华投资热情如初

“十三五”期间,跨国化企在华投资从未间断。2019年,随着我国《外商投资法》颁布落地,外企投资更加富有信心。整个“十三五”期间,外企的百亿美元级别投资纷至沓来。

2019年11月23日,《外商投资法》颁布后首个外商独资大型石化一体化项目——巴斯夫广东一体化生产基地在湛江东海岛正式启动建设。为了这个项目,巴斯夫在华投资100亿美元,其在中国湛江设下的新工厂是该公司154年历史以来所启动的最大投资项目,这直接反映了巴斯夫对中国市场增长的信心。巴斯夫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是中国《外商投资法》实施的第一年,中国正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和扩大对外开放。作为中国忠实的合作伙伴,巴斯夫将继续扎根中国,与客户、合作伙伴更紧密地合作,不断进行投资、生产与创新,实施新的企业战略,为客户提供全新的体验,实现共同增长,为创造一个可期的可持续未来作出贡献。

尽管巴斯夫的100亿美元是其历史上的最大规模投资,但对中国市场来说,百亿美元级别投资来了又来。2020年4月22日,埃克森美孚广东惠州乙烯项目正式开工,这一总额达100亿美元的投资,是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万立帆在惠州乙烯项目开工仪式上说:“项目动工,是埃克森美孚在中国这一重大投资项目进展中的重要里程碑。项目投资规模大、附加值高,对公司有战略性意义,对双方是互利共赢的。埃克森美孚希望积极参与到中国制造业中,利用先进技术生产可持续的高性能产品,满足中国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合资的大手笔项目也屡见不鲜。2019年2月22日,沙特阿美、中兵华锦和盘锦鑫诚在中国、沙特两国领导共同见证下在北京签署合资公司协议。合资三方共同出资超过100亿美元成立一家新公司—华锦阿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注册地址在辽宁省盘锦市,将共同打造集约化、高端化、差异化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合资公司设立后,将负责建设与运营位于辽宁省盘锦市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包括1500万吨/年炼油、150万吨/年乙烯、130万吨/年对二甲苯装置,这是中沙两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合资企业。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敏·纳瑟尔说:“这个项目将有助于打造制造业基地、物流枢纽、技术中心,构成推动辽宁省振兴发展、融合地区经济的坚实因素。”

2019年9月5日,利安德巴赛尔工业公司与辽宁宝来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辽宁盘锦签订谅解备忘录,就轻烃综合利用项目进行合资合作。双方规划在未来10年之内,尽快在一期项目基础上实施总投资120亿美元的中长期石化产业项目。利安德巴赛尔总裁鲍勃·帕特尔表示:“对于利安德巴赛尔的核心技术产品而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同时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宝来集团在中国石化领域享有盛誉,双方合作将使利安德巴赛尔可以更加灵活地生产贴近市场用户的产品,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机遇和广阔前景。”

【十三五发展报告】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合作更上层楼

外企在华持续开展责任关怀行动,落实社会责任。图为2018年巴斯夫主办的小小化学家活动。(刘全昌 摄)

在华外企推进本土化

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跨国化企不仅将中国作为重点市场耕耘,他们还越发主动地本土化,将自身完全融入中国市场之中,以期更加深入地参与中国市场,更加深入地为中国市场服务。不少企业喊出并践行“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甚至不少企业主动提出“视中国市场如本土市场”,并借助中国市场服务世界。这是“十三五”期间中国化工业深入对外开放的一大成果。

各大跨国外企的在华规划中,继续融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作为世界最大的化工企业,巴斯夫继续在中国深入本土化。巴斯夫表示,公司不仅要为中国提供服务,更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中国目前是巴斯夫继德国、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市场,是巴斯夫业务发展的主要增长市场,也是巴斯夫实现长期盈利增长的重要市场。巴斯夫对中国的长期经济发展保持信心,将继续扎根中国,与客户、合作伙伴更紧密地合作,不断进行投资、生产与创新,实施新的企业战略,为客户提供全新的体验,实现共同增长。

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表示:“中国已成为科思创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我们视其为本土市场。”2019年,科思创中国的销售额为25亿欧元,占集团销售额约20%。截至2019年底,科思创在中国投资总额已超过36亿欧元,这个数字在2020年还在上涨。科思创对中国的投资是长期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承诺不会改变。基于对中国市场的极大信心,科思创对位于浦东的地区总部进行升级,将管理型职能发展为集投资、管理、经营和研发于一体的多职能地区总部,总部的升级将为科思创在中国发展创造更多机会,使之更好地服务中国、辐射亚太、引领全球。

朗盛亚太区总裁钱明诚表示,2020年,中国政府发布的新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了汽车、农业等产业的准入门槛,为朗盛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无论是对朗盛自身投资,还是对朗盛客户的项目都是利好。朗盛见证了中国营商环境不断迈向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进程,朗盛的业务也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不断扩大。朗盛将继续加强在中国市场投资,为中国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科莱恩中国区总裁王安廷表示,过去数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化学品生产地区,在可预见的未来也被认为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学品市场。他表示:“为了成为真正的‘中国市场局内人’,科莱恩拥有明确的‘从边缘走向核心’战略计划,从2016年起便将中国作为全球战略的核心。过去数年,我们一直在逐步扩大在华印迹。”


(转公众号“中国化工报”)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1591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2237.html

Like (0)
Previous 2022-04-20
Next 2022-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