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痛点:破解磷肥产业最大瓶颈
磷复肥保供事关粮食生产安全,但近些年,一个巨大的隐患笼罩在这个产业头上,这就是磷复肥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磷石膏。
磷石膏处理是世界级难题。万连步说,作为全球化肥产能第一大国,中国每年磷肥生产伴生有8000万吨磷石膏,目前总存量超过5亿吨。由于技术瓶颈,相当数量的磷石膏只能露天堆存,严重污染环境,成为磷肥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
磷石膏如何变废为宝,一直是业界焦点。万连步介绍,“要想用好磷石膏,必先做好磷石膏”,减少磷石膏杂质含量、提高其使用性能、降低使用成本是加快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关键。目前,经过科研人员攻关,“α-石膏法”磷酸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建成了30万吨/年“α-石膏法”示范装置,制成的磷石膏成品可广泛应用于建材领域,在破解磷石膏难题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为了加快解决这一关乎磷肥产业生死存亡的难题,万连步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促进磷石膏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研发、落地与推广。二是不再新(改)建磷石膏渣场,严格实施“以渣定产”,倒逼磷化工企业推进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三是建立磷石膏堆存环境风险基金,对磷石膏堆存企业,按量收取环境风险基金,用于补贴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企业,营造行业公平竞争环境。
跨界创新:发展药肥助力“两减”
农药化肥“两减”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必然要求,更是农资行业的重大使命。万连步认为,在这方面,将农药、化肥“合二为一”的药肥合剂的优势显而易见。
药肥是现代农业两大标志性技术——平衡施肥和植物保护较为完美的集合体,尽管在我国尚为新兴领域,而在国外已成为庞大的肥料工业分支,品种繁多,用量逐年增大。“药肥能够有效结合施肥与施药两个独立环节,在功能上具有肥药结合、互促增效的作用;操作上具有省时省工、安全简便、增产增收等好处;在经济性上,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投入。”万连步说。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药肥潜在市场容量高达2000亿元,但是,由于中国在药肥上起步较晚,存在问题也不少。万连步介绍,目前药肥产品缺乏行业统一标准,很多产品未经过严格的试验、论证,质量难以保障;同时,药肥技术研发难度大,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尤其是液体药肥、粉状药肥技术研发投入更大。
此外,药肥违规产品较为泛滥,尤需引起监管部门重视。药肥按照农药登记,但目前市场上有较多未登记产品隐性添加高毒农药,或者虽然取得农药登记证,但肥料养分含量低,达不到作物生长所需。在监管上,执法部门当前只监管农药合规性,缺乏肥料部门监督,存在产品以次充好和不良竞争,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万连步建议,发展药肥,首当其冲是要完善标准。2020年7月开始实施的《颗粒状药肥技术规范》,只对颗粒状肥料载体做了一定的规范,对于如何在包装袋合法标识养分含量未做规范,同时药肥载体还有液体肥、固体水溶肥、土壤调理剂、生物菌肥等,对此未做进一步规范明确。
其次,加强对药肥技术研发的投入,当前药肥按照农药管理办法进行登记,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建议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和扶持。
再次,支持肥、药企业联合,促进化肥、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肥料年产能约为17000万吨,农药年产能约250万吨,皆供大于求。建议政府将药肥技术作为我国化肥、农药行业转型升级的主推技术之一,支持肥料企业和农药企业之间的并购、合作融合,实现资源和技术融合,化解我国肥料、农药企业过剩的落后产能。
最后,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促进药肥行业健康发展。
重建模式:全面推广生态种植
无论是解决好耕地问题,还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归根结底要推动农业生产模式改变。万连步建议,依靠肥料、农药等的大量投入实现高产的种植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要求,“十四五”时期,全面推广以“三减三提升”为核心的生态种植模式正当其时。
据介绍,“三减三提升”生态种植通过应用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增效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药肥等新型绿色投入品,以及套餐式高效应用技术,实现机械施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药肥一体化,达到减肥、减药、节水和耕地质量提升、作物产量提升、农产品品质提升,最终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针对推广“三减三提升”生态种植模式,万连步在全国两会上已是二度发声,此次他带来了更具操作性、针对性的建议。
一是加快肥药“两减”新技术新产品在化肥行业的全面转化推广。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国家启动了“两减”专项,包含49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目前,虽然科技成果得到一定转化,但仅凭企业自身力量,科技成果落地程度有限。建议政府通过设立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全面推广,带动整个肥料企业的技术升级。同时,建议加快出台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特种氮肥、特种磷肥、特种复合肥、控释肥等减肥增效新技术、新产品在传统化肥企业的推广应用。
二是加快“两减”项目新技术新产品在种植业上的全面应用推广。“十三五”期间已初步构建了我国生态种植的技术体系,目前在化肥农药各减施20%-30%情况下,作物可保持高产稳产,农产品品质也可得到提升。“十四五”期间,建议政府加快出台推广生态种植模式的政策措施,同时鼓励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将先进适用的技术、投入品、装备应用至小农户中,全面促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大中低产田开发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70%。在“十四五”重点专项中,2021年优先启动了“北方干旱半干旱与南方红黄壤等中低产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先支持东营黄三角农高区在盐碱地改良技术开发及应用,并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同时,鼓励企业在开发治理过程中寻找利润增长点,以规避中低产田以往只能靠政府长期投入的局面。
“提升中低产田产能,建设‘第二粮仓’,对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万连步表示。
本文系农资导报微信官方订阅号独家发布
文章来源:农资导报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1999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