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白粉:强国路上迈新步

我国钛白粉行业起步于1956年诞生的上海华恒化工厂。虽比挪威所建的世界第一座钛白粉工厂晚了整整40年,但经过65年的发展,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钛白粉行业后来居上,到2020年已拥有42家全流程生产企业,年综合产量超过350万吨,现在正在向钛白粉强国努力奋进。

1957年,化工部天津化工研究院组织力量系统研究开发颜料级锐钛型钛白粉生产工艺,1958年在天津、济南、无锡等地建立了一些非颜料级小型钛白粉工厂。1962~1963年,天津化工研究院扩大颜料级锐钛型钛白粉试验成果,在上海华恒化工厂和天津同生化工厂进行工业化试生产,并通过了化工部和上海市化工局共同组织的鉴定,为我国硫酸法锐钛型钛白粉生产奠定了工艺基础。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各地兴建了许多小型钛白粉厂,108家企业主要集中在河南、广西、江苏等省份,且多为乡镇企业。这些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技术、装置落后,产品质量差,“三废”污染严重。

为限制不具备生产条件的钛白粉企业一哄而上,1988年化工部制订政策,不准再建3500吨/年以下规模的钛白粉企业,并在1991年实行钛白粉生产许可证制度。

在制订“七五”计划时,化工部又提出“硫酸法和氯化法两种工艺并举、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并举、技术引进与国内技术开发并举”的发展方针,一批万吨级钛白粉工厂开始筹建,引进技术也开始有序进行。

其中,核工业部404厂引进捷克波利彩公司钛白粉工艺、工程技术,于1993年建成1.5万吨/年硫酸法钛白粉工厂;四川重庆渝港钛白粉股份有限公司引进波兰波利兹钛白粉工厂技术和设备,于1995年建成1.5万吨/年钛白粉厂;1994年辽宁锦州铁合金厂建成我国第一套1.5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装置。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对我国钛白粉行业的技术进步、装置大型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国钛白粉行业实质性的发展始于1998年。据国家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主任、钛白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毕胜介绍,上世纪90年代前,我国尚无一座万吨级钛白粉生产企业,1998~2020年是钛白粉工业大发展的年代,有效总产能逐年急剧提升,2001年超过日本居全球第二,2009年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氯化法技术在经过漫长的摸索以后,近年也获得规模突破。特别是2020年,全国氯化法钛白粉产量近32万吨,取得“双突破”。

截至目前,全国钛白粉行业年产量达1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企业共12家,依次为龙蟒佰利、攀钢钒钛、中核钛白、中国化工集团、山东东佳集团、金浦钛业、山东金海钛业、宁波新福、山东道恩钛业、广西金茂钛业、云南(攀枝花)大互通和攀枝花钛海(集团)。现阶段还有近10个大型扩产在建项目,年总产能130万吨左右。这些项目未来1~2年若建成投产,行业年总产能将增加到500万~510万吨,可在相当程度上改变行业面貌。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钛白粉工业在技术工艺、产品品质和产业链延伸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在新技术、新装备方面,近年来武汉方园开发的酸解尾气处理技术,湖北声荣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酸解尾渣回收及综合利用技术,南通三圣的钛液多效浓缩技术及装备,南京华电节能环保有限公司的转窑尾气余热利用技术,中忆绿源的MVR低温浓缩技术,广东惠云的红石膏高压压滤机脱水设备,硫、钛、铁、钙联产技术及连续酸解技术,为我国钛白粉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产业链发展方面,企业依据自身状况和周边环境特色,逐步创造条件走联产道路,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发展。四川龙蟒、山东东佳、山东道恩、潜江方圆、江西添光等大批骨干企业推出硫—钛、硫—磷—钛、硫—铵—钛、硫—铁—钛、硫—钛—石膏—水泥等各具特色的绿色产业链。

钛白粉产品品质提升也逐渐加快。龙蟒佰利联、山东东佳、攀钢钒钛、潜江方圆等一大批企业的涂料、塑料专用硫酸法金红石型钛白粉品质已达到或接近国际一线产品水平,受到高端市场认可,使我国在钛白粉强国之路上又迈出新步伐。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5ICHHM3Ib6YtvaluBpYIQ

(转“中国化工报”)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2796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2701.html

Like (0)
Previous 2022-04-20
Next 2022-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