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露使人贫穷的4个原因

《贫穷的本质》由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阿比吉特和埃斯特合著,不同于其他略显晦涩的经济学专著,该书结合了社会学、心理学用诸多生活实例进一步分析揭露了隐藏在贫穷背后的真相,书中的内容没有高高在上的救世主姿态,更多的是通过客观的数据和真实的记录向人娓娓道来。

为何有一部分国家和民众始终难以摆脱贫穷?书中大致总结出了4个原因。

下面,我将会结合现实生活做简单的解读:

1、接受信息的渠道受限,导致“信息不对称”以至获利受限

什么是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

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网络如此发达,不少新闻和奇闻异事都能知道,大家又怎么会受到信息渠道的限制呢?其实不然。

且不说书中研讨的都是贫困落后的地区,交通闭塞,信息难通。即便我们生活在便利的地带、5G冲浪也一样会受到因主客观原因而导致的不同程度的限制。

主要原理如下:

①虽然网络看似信息量很大,但其中鱼龙混杂掺,虚假、无意义的内容不少。人们如果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或是受到不可控客观因素的影响便很难从中获益,更多的时候都是被消耗(例如时间、精力、金钱等)。

②大家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偏向单一化,都只关注着、执着着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内容。大部分人都沉浸在小说、影视剧、饭圈、游戏等领域,对真正能改善生活的领域,比如政治政策、经济、教育、专业技能信息等意兴阑珊。

试问,如果你一直活在绚丽的虚假中,又如何能在残酷的现实里立足?

③每个人的出生背景、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和工作、人生经历不同,你所能接触到的圈子和信息网络也不同,这些不同也是造成个人信息不对称以至最后获利受限的根源。

2、贪图及时享乐,缺乏自控力,对未来没有合理的规划

有经济学家说过,给穷人每月多发1000块钱,他们会想怎么爽快的花掉;而给富人每月多发1000块钱,他们想的是如何投资让钱生钱。因此,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主要手段就是多给穷人补助,变相鼓励穷人多花钱。

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两位作者带着团队对贫困地区做了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很多家庭因为无法解决温饱,所以家庭成员普遍身体素质差。

长期营养不良、瘦弱多病造成他们劳动力低下无法好好工作挣钱,贫穷就像梦魇一样挥之不去。

但奇怪的是,这些穷人哪怕家徒四壁也会不惜一切代价购买电视机、手机等电子产品以供娱乐。

被询问为什么不先让自己有更健康、更好的身体赚更多的钱之后再买消遣品时,几乎所有穷人的答案都一样——“电视机比面包更重要”。

更令人吃惊的是,越是贫穷的地方,当地婚丧庆典习俗越是铺张浪费。有的地方,孩子一出生父母就开始为其攒聘礼或嫁妆,最后要背负重债才能顺利办完喜事;

部分地区的民众甚至连丧礼也会不惜两代人欠债也要风光大办、席开三天,并且在期间充分享受短暂挥霍带来的满足和喜悦。

有人说,因为穷人物质生活已经很贫瘠了,所以才会更加需要丰盛的精神食粮。

但这样的说法真的合理吗?至少在我看来是本末倒置。

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时候,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打好自己的基础;

而不是只图一时欢愉制作一些空中楼阁让自己即费钱、费时、费力又无法得到真正的物质保障和长久的快乐。

3、对教育和医疗健康没有足够的重视

《贫穷的本质》指出,贫困地区很多人无法找到稳定的工作,源于其受教育程度太低,无法从事脑力劳动,只能干体力活儿。

但由于现今科技发达,纯体力活儿需求量正在逐渐减少,又加上他们原本身体就差还多病又无钱根治,即便有活儿干也难以长期坚持,所以他们就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根本无法挣脱。

那么,对于普通地区的民众而言,想摆脱贫困该不该重视教育呢?

有人可能会说,某某明星小学或者初中文化,可别人大红大紫、赚得盆满钵满。不可否认,的确有这样的事。

但我们要清楚那只是个例,其中所包含的个人先天优势和不可预测的机遇是大多数普通人一生无法复制的。

因此,我们还是要看大数据,即大多数人的情况。

贫穷的本质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露使人贫穷的4个原因

大家有没想过为什么很多大城市,本科及以上学历可以凭学历直接落户,而其他人只能积分或者走其他途径?

为什么考公考编,入职好的企事业单位都会要求应考者必须有好的学历?

这些其实都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国家本质上是重视、尊重和推崇教育的,无论是大城市的腾飞还是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都需要和欢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因此,对于普通人而言,要想过上更好更有保障的生活,教育是不容忽视的。

再说普通人该不该重视医疗健康?

当初《我不是药神》大火,给了大众一个提醒——个人患重大疾病不仅仅是自己痛苦,而是会拖垮一家人。

近年来,相信大家也看不过不少新闻,讲述着人们用忽视医疗健康换来工作晋升、财富增值后表示追悔莫及。

乍一看此类消息,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些触动,暗自发誓要好好保重自己。但是,过不了几天又会不自觉的恢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当下,熬夜、暴饮暴食、烟酒不离手等恶习似乎早已成为成人的标签,哪怕不少人英年早秃、早衰也不当一回事。

这其实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对至亲至近的人也是一种变相的伤害。

如果说在贫苦地区,各方面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条件不好,加上穷人本来就囊中羞涩又缺乏赚钱的能力甚至是体力,所以他们无力去关注更别提享受医疗健康,我们更多的是哀其不幸。

那么,处在正常环境中还在“作”的人,就只能是怒其不争了。

4、总是等的被拯救而忘了自救

《贫穷的本质》中记录了一个真实事件,非洲某贫困国家一直依赖发达国家的救援,表面上经济尚可,但实质上多年没有进步,甚至在缓慢退步。

有资助者质疑是否是过多的帮助,导致他们丧失自我成长的能力,反而不利于其发展?于是,提出停止资助。

此时,有人担心没有资助该国会变得更加糟糕,于是强烈反对。

最后,两派分别在不同的区域按自己的想法实施了不同的政策,结果停止直接帮助转为间接引导的一方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另一方则依旧在退步。

俗话说,自助者,天助之。

我们要明白,虽然直接享受帮助会很轻松,但是过于依赖他人的帮助,甚至主动要求对方直接干预决定自己的一切,最终必定会得不偿失。

因为一个失去独立思考和行走的个体是无法站立的,只能靠攀附着他人、他物而活,自己会像寄生虫一样只关注如何寻找宿主。

当自己的一切都要靠他人来决定时,自己也就不再是自己了,会直接沦为附属品。

要相信唯有自我努力,不等人不靠人,努力发展自身,让自己真正的成长并变得强大才是正解。

结语

有经济学家曾说,穷人难逃“贫穷陷阱”,即因当下穷困,所以诸多事无法顺利进行,困难也难以解决,生活会如同陷入黑暗的深渊一样难以看见光明。

但我相信,只要大家能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重视教育,孜孜不倦的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认知能力,不断拓展、丰富自己的信息渠道,自立且自强;

同时,对自己的现状持有客观清醒的认识,对未来有清晰明确的规划并严格执行;学会“延迟享受”,不盲目攀比,不被陋习影响。

那么,大多数人都能逐渐挣到比之前多的钱并慢慢积累财富。


转今日头条:

文 | 廖湛兮

(原创不易,抄袭、洗稿、未经授权的转载必究。)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1464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1186.html

Like (0)
Previous 2022-04-20
Next 2022-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