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转型和大重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跨越 ——在2021年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用大转型和大重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跨越

——在2021年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李寿生

2021年428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巨变之中,特别是受新冠疫情冲击,对经济、社会、地缘政治、生态环境以及科技创新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国家治理模式、经济组织形式以及全球政治多极化格局都面临着一系列的大转型和大重构。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成为世界上唯一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建设和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更加繁重。认真总结“十三五”,谋划好2021年全年的工作,对全行业“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情况和“十四五”面临的挑战

“十三五”期间,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的复杂形势,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持续深化对外合作,行业发展质量明显增强。
“十三五”时期,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一是行业发展跃上新台阶。五年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1%、营业收入年均增长4.33%、利润总额平均增长8.11%、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66%。原油年产量稳定在1.9亿吨左右;2020年天然气产量超过1800亿立方米,较2015年增长48.54%2020年,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6000万吨,创造了全国油气田产量的新纪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8.73亿吨/年,居世界第二;乙烯、甲醇、烧碱、纯碱、合成树脂、化肥、农药、轮胎等重要大宗产品产量继续稳居世界前列,PX、合成橡胶、钾肥等自给率持续提升。

二是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五年间,炼油业退出落后产能约1.6亿吨,尿素、烧碱、聚氯乙烯、电石、硫酸分别退出落后产能1787万吨、326.5万吨、269万吨、900万吨和2160万吨;原油加工产能利用率由2015年的65.5%提高到2020年的77.2%,成品油完成了国四到国六标准的升级。高浓度化肥比例不断提高,农药基本实现低毒化替代。2020年化工新材料产值超过6500亿元,较2015年增长1.5倍,聚氨酯及原料基本实现自给,热塑性弹性体、功能膜材料等自给率近70%,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水性聚氨酯、脂肪族异氰酸酯、氟硅橡胶等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长三角、珠三角和渤海湾区三大石化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建成了一大批特色突出、配套齐全、产业集中、管理先进、充满活力的化工园区。

三是科技创新厚植新动力。“涪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高效勘探开发”、“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与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与重大发现”
等先进勘探开发技术相继突破;“煤制油品
/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高效甲醇制烯烃全流程技术(S-MTO)”等进一步促进了原料多元化和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攻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树脂、特种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和电子化学品生产制备技术,提升了国际市场竞争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不断提升,炼油装备和现代煤化工装备国产化率均超过90%,百万吨级乙烯及下游装置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橡胶装备国产化率在95%左右。五年来,全行业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152项,行业科学技术奖860项。

四是绿色发展开创新局面。行业平均综合能耗、“三废”排放水平总体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降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5%,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5%;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成效显著,电石渣综合利用率接近100%;利用烧碱装置处理含盐废水、废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废酸多级净化生产硫酸铵产品在染料行业广泛应用。“十三五”期间,围绕化工新材料、新型农化产品、化学品安全、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制修订标准1749项。截至2020底,有8家中央企业集团公司、13家专业协会及分支机构、64家化工园区、616家企事业单位签署了责任关怀承诺书,6家化工园区、2家专业和地方协会自发成立了责任关怀工作组织,节能、环保、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五是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中国企业累计在50多个国家形成200多个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基本建成了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亚太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海外油气权益产量达到2.1亿吨油当量,较2015年提高了5000万吨;在海外建设了一批橡胶种植、天然胶加工、轮胎制造的一体化基地,形成了近百万吨的钾盐产能;与17个国际组织和70多个国家的行业协会建立了稳定友好的交流沟通渠道。跨国公司积极拓展在华业务,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百亿美元项目相继落户广东。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中国石化联合会向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和美国、欧洲、日本、中东、韩国的化工协会发出慰问和携手应对倡议,得到积极响应,中国对全球石化产业的贡献与影响越来越显著。

各位代表,“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惟其奉献,才彰显担当”。在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行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用义无反顾的勇气、铁骨铮铮的坚守、舍生忘死的逆行、执着坚毅的奉献,奋力投入到抗疫物资生产保供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受到党和政府的隆重表彰。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舍小家、为大家,奋不顾身,勇敢“逆”行,当先锋、作表率,开足马力生产消毒液、杀菌液、口罩、护目镜、熔喷布、聚乙烯、聚丙烯等医护用品及原材料,积极支援和保障抗疫一线物资供应,生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守和大爱,形成了具有新时代鲜明特色的“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主动作为、甘于奉献”的行业精神,为“十三五”各项任务的完成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转换。特别是在需求升级和技术变革的双重推动下,石油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全球性挑战。

一是逆全球化给石化行业发展带来全新要求和挑战。个别大国不顾国际贸易多边规则,挥舞关税、贸易制裁等大棒,致使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在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下,全球经济下滑,给建立在全球化体系下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经济约萎缩3.3%。但从长远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工将继续扩展和深化,经济全球化不会停步,特别是区域经济合作将成为新的热点和重点。去年底,东盟、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5国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目的是建立区域统一自由市场,成为世界上覆盖疆域最广、惠及人口最多、经济体量最大的自贸协定。从石化行业发展历史看,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从来都是全球化的推动者和受益者,在当前世界格局深度演变的进程中,团结合作、互利互惠、抱团取暖依然是全球石化行业的共同心声。世界化学工业全球化的进程不仅不会中断,反而会更加强化。后疫情时代,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化工集群,以德国、法国、英国、荷兰为代表的欧洲化工集群,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化工集群,以沙特、伊朗和印度为代表的中东海湾和南亚化工集群等将会给世界石化行业带来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新发展格局。区域化的活跃正说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前行,全球化学工业全球化和区域化融合发展、交替前行的新动向将会成为全球石化产业发展的新特征。

二是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加快推进给行业带来全新要求和挑战。当前,全球工业CO2排放量每年高达80亿吨,其中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占70%,国际能源署(IEA)估计2060年工业CO2直接排放量将上升到100亿吨。要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气候成果,2060CO2排放量必须降至47亿吨。CO2减排、碳达峰和碳中和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关键指标,欧洲、美国分别承诺用60年和45年的时间完成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政府承诺用30年的时间完成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CO2减排,特别是CO2的循环利用将成为关键的核心技术,这是一个挑战性极大的技术难题,也是全人类面临的一个世纪性跨越。在2020年12月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前所未有的挑战,石油和化工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工业总排放的 20%,严峻的碳减排压力,使全行业面临着成本、技术、工艺、管理、替代能源竞争等诸多挑战。

三是经济发展新阶段对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全新要求和挑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中国进入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阶段更加强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调“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新发展阶段既是优势集聚、机遇彰显的战略叠加期,也是挑战增多、难度增大的承压前行期,更是跨越赶超、爬坡过坎的时间窗口期。当前,国内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尚无法满足消费需求,产品结构优化、落后产能淘汰、过剩产能压减的任务仍然繁重。科研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理论研究能力、原始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工业化能力差距明显。企业盈利能力偏弱,国际化经营水平较低,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依然不高。企业布局不尽合理,园区建设有待规范提升,行业安全环保事故时有发生,绿色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这些问题导致我们距离实现石油和化工强国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四是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给全行业发展带来全新要求和挑战。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立足我国产业链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关系着能否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奠定扎实的基础。如何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如何围绕国内市场急需的高端需求,特别是如何推动全行业供应链体系再造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用系统的观点、创新的观点来深入研究思考。

面对新发展阶段的全新变化和全新挑战,我们应该认识到,时代的变迁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技术的更迭也不会因为过去的辉煌而止步。“十四五”时期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将进入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与以往发展时期都不相同的发展方式的大转型和大重构时代。产业结构性的大重构将体现在行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许多大重构将会带有颠覆性和根本性变化的重要特征。

二、十四五石油和化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战略任务

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前瞻的预测力、应对的决断力和措施的有效力,才能取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赢得未来竞争的主导权。石化行业大转型是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大重构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石化行业大转型大重构的变化,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清晰地看到青萍之末的鲜明预兆:

一是能源产业战略性大转型正呼啸而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突破,以石油、煤炭等为主要业务的传统能源工业,将面临需求大幅下降的尖锐挑战。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指出,未来30年石油需求将呈现下降态势。一些经济学家预测,煤炭消费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后逐步下降,石油工业将在2029年底开始衰退。同时,全球可再生能源技术正在取得突破性进展,水电、风电、太阳能技术成本在迅速降低,加快推动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调整,特别是氢能的生产技术、生产成本、系统配套能力正在取得飞速突破。我们行业、特别是几大央企正站在能源结构大转型的风口浪尖上。中石化率先提出要“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的愿景目标,将新能源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产业进行谋划,并在氢能、地热、光伏等方面积极布局,特别是将氢能全产业链作为公司新能源发展的核心业务,瞄准建设“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中石油在“十四五”规划中,也瞄准“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开始发力,在做强做优油气业务的同时,加快构建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多能互补的新格局。中海油也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全面推动公司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目标,并将绿色低碳列为五大发展战略之一。目前,我国氢能发展进入了十分重要的关键期,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0多个省份、超过50个城市和地区出台了氢能发展规划和激励扶持政策。能源新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突破,正在开创一个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博弈的新时代。传统能源行业和企业要深刻认识到,石器时代的结束不是因为没有石头,而是出现了冶炼技术;石油时代的结束也绝不会是因为没有石油,而是出现了可再生新能源。因此,在确保国家能源需求和能源安全的前提下,要抓紧布局、研发新能源技术,走出一条传统能源向新型能源有序接替、跨越转型的新路子,尤其要率先在氢能发展上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二是化工行业结构性大重构迫在眉睫。结构性矛盾是化工行业最突出的全局性矛盾,产业结构层次低下,产品结构雷同,资源矛盾制约突出,已经成为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制约。“十四五”时期,化工行业的大重构需要重点做好三篇大文章。一是做好“补短板”的大文章,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是“补短板”的两个重点。2020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量达2700万吨,但消费量高达3800万吨,供给和需求量相差1100万吨,化工新材料的自给率仅为71%。农药、染料、涂料、表面活性剂、生物化工、催化剂、电子化学品等高端精细化学品更是差距显著;二是做好“增强项”的大文章,现代煤化工是我国化工发展的一大亮点,在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形势下,如何走出一条“高碳原料低碳排放”的新路子,面临着极大的技术考验、管理考验和资源考验;三是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文章,氮肥、氯碱、纯碱、橡胶等传统产业如何在转型升级中开拓市场新需求,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提升市场竞争能力,面临着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十四五”期间,我们不仅要努力使石油化工产业结构保持齐全、比例配套合理,而且还要努力做到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大幅度提高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水平和比重,使我国在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现代煤化工、节能环保产业和生物化工、生命科学产业等高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和领先水平,开创出一个技术升级、结构优化、韧性增强、竞争力提升、经济效益改善的全新局面。

三是低碳绿色发展方式将蝶变式飞跃。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这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行业负有率先突破的攻坚责任。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工作中,要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首先,要充分认识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无论是石油、天然气的生产,还是成品油、天然气的应用,无论是煤化工的生产,还是其它化工生产的过程,我们都是碳排放的大户。另一方面,在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中,我们行业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和专有的治理技术,要责无旁贷地主动承担起率先突破的攻坚责任。

其次,要划清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责任边界。第一步要把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工作搞好(成品油、天然气和化工产品使用中产生的CO2排放,可以暂且放在第二步),要把生产过程中CO2排放的基础工作扎扎实实搞好。由于缺乏计量手段、缺乏统一标准、缺少科学方法,目前生产过程中的CO2排放,基本上都是一个模糊概念。只有做好基础工作,才能科学地计算“碳达峰”的指标。在“碳达峰”指标计算中,既要考虑排放的现状,还要留有发展的空间。
“碳达峰”的指标,一定要实事求是、瞻前顾后、科学稳妥。

第三,要研发CO2减排的绿色工艺。靠先进的绿色工艺、先进的过程技术,实现CO2的减排。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过程中,在炼油、煤化工生产过程中,如何通过绿色先进工艺减少CO2排放,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分离和捕集CO2,如何搞好CO2的运输和封存,这些都需要工艺技术和工艺手段来解决。

第四,减排过程很艰难,但碳中和的难度则更大。碳中和的最终解决方案必须要靠化学工业。如何实现碳中和?需要发挥化学工业的独特优势,在CO2的物理利用、化学利用技术中,寻求在食品工业、医疗行业以及溶剂萃取中的物理应用,开拓在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尿素、甲醇、水杨酸、无机盐等)、高分子材料(共缩聚反应、加成共聚反应、三元共聚反应等)、与环氧化合物的共聚反应中的化学应用,只有突破了CO2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和产品,才能取得碳中和的主动。

另外,在绿色转型发展中,塑料污染治理和塑料循环利用也是全社会、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在这方面,我们也要加大塑料污染治理和塑料循环利用先进实用技术的研发力度,要在选定的先进实用技术中,认认真真组织一批试点、示范企业进行推广,要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可选择一些省市或大中城市开展更大范围的推广试点,以利于全社会的全面推开。我们还要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制定在全国范围推广的路线图和政策措施建议,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技术含量和先进管理的塑料污染防治和塑料循环利用的方式方法和有效途径。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全面提升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扎扎实实从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强化污染防治攻坚,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循环经济,深入实施责任关怀等重点工作入手,使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绿色发展走在工业部门的最前列。

四是领头羊企业和园区竞争力将提升重塑。面对“十四五”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都制定出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制定出了更高水准的创新措施,呈现出了千帆竞发、喷薄欲出的生动场面。七大央企都按照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目标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愿景,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的重组合并,将成为全行业又一大并购重组的标志性事件。烟台万华、上海华谊、浙江巨化、陕西延长、陕西煤业、新疆天业、新疆中泰、海湾化学、中策橡胶、玲珑轮胎等一批地方龙头企业;恒力集团、东岳集团、奥克集团、新和成等一批民营骨干企业,以及惠州大亚湾、上海化工园区、南京江北化工园区、宁东化工园区、泰兴精细化工园区等一批最具规模实力的化工园区,都将插上“创新发展”和“数字化”的双翼,迈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十四五”期间,全行业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头羊企业,培育一批单项冠军和一批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化工园区。

五是双循环新格局合作共赢价值链将新姿开创。首先,“国内大循环”孕育新机遇。一是乡村振兴计划的全面启动,将进一步激发广阔而宏大的农业农村市场潜力;二是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龙头发展,特别是京津冀、深广澳、长三角、成渝等大都市圈和中小城市群市场加快崛起;三是在科技创新引领下,补短板增长和升级型增长同步提升,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大型结构升级项目相继开工,将会拉动一大批市场需求;四是绿色低碳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将会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创新和绿色金融在内的一批全新的绿色增长点;五是“双循环格局”的建立,将会把国内市场同国际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贯通起来。特别是“十四五”规划将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今后10-15年间,我国中等收入人群将由目前的4亿人增加到8-9亿人,中等收入人群的倍增将成倍增强市场需求动力。按照历史经验,石油和化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超前发展的行业,增速一般高出GDP2个百分点左右。“十四五”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将有力地拉动石油和化学工业持续稳定增长。

其次,“国际大循环”赋能新出路。我国化工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同时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内市场,对能源化工产品构成强有力支撑,决定了共建以中国市场为中心的能源化工“国际大循环”是完全有可能的。在外部发展环境剧变的背景下,加快构建能源和化工产业的“国际大循环”,尤其需要更好地践行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包容性发展,将会进一步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做出我们中国的贡献。

三、“十四五”全行业大转型、大重构的战略措施

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将贯穿全行业“十四五”发展始终。新发展阶段的显著特征就是在需求升级和技术变革的双重推动下,全行业进入了大转型、大重构的新时期。根据对“十四五”时期形势的总体判断和预测以及行业发展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十四五”行业发展规划指南,通过六个方面的具体战略措施,加快推进全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技术创新能力的率先突破。这是产业大转型、大重构的关键因素。总体上看,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创新还属于“跟跑型”创新,真正属于“领跑型”的原始创新还是少数。加快提升全行业的创新能力,特别是行业高端创新能力,仍然是当务之急。必须要在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体制三个方面大胆改变现状,将产学研用以全新的方式组织起来,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创新真正走在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创新的引领力量。

首先,要强化创新战略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行业创新规划的指导。通过制定一系列创新规划路线图,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在“补短板”、“增强项”和“传统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一批产业化创新的领先突破。

其次,要巩固完善创新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大行业创新体制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研究力量,持续攻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发掘一批重点领域创新技术,努力培育一批有活力的企业创新主体,打造一批行业创新平台和国家技术创新联盟,让创新技术实现有效对接,真正落地并创造价值。

第三,要进一步优化创新体制。充分发挥行业创新基金、创新奖励等有效形式,创建更具激励的行业创新体制和创新环境,为全行业技术创新注入新活力。做好科技奖励专项基金的管理和运营,充分发挥金融资本的杠杆撬动作用。

“十四五”期间一定要集中有限目标,集中优势力量,努力发展新能源、化工新材料、专用精细化学品,特别是要紧紧围绕航天、大飞机、高铁、汽车轻量化、电子信息等重大工程需求,加快发展高端聚烯烃专用树脂、特种工程塑料、橡胶新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加快发展新能源材料、膜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功能材料,高端电子化学品、生活消费化学品等专用化学品,以及新型催化剂、特种添加剂、新型助剂等特种化学品,用快速增长的创新能力,努力提升产业链高端的供给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升级的新变化。

(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用系统和创新的方法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对于推动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要积极探索新阶段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新途径,根据不同细分行业的不同特点,分业施策,优化调整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以能源安全为核心,通过持续开拓上游油气资源,推动开采和炼化技术创新,打造市场化的油气管网专业队伍,共同提升石油天然气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保障粮食安全、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鼓励化肥、农药生产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施减量增效,推广农业服务,从整体上提升化肥和农药产业链;以“补短板”为目标,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实施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强链工程;通过技术创新和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推动橡胶轮胎产业链优化升级;大力提升化工节能环保产业链,通过环保绿色产品和技术支撑全行业可持续发展。石油和化工行业产品多,产业链复杂,必须根据不同产品、不同领域认真分析研究,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力争在“十四五”末将全行业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充分发挥低碳绿色转型的典型作用。抓紧研究制定石油和化工行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积极推动CO2利用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要以低碳绿色发展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主动布局,积极推动,在节能减排、低碳转型、塑料循环、环境治理四大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在节能减排方面,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以及能源新技术,继续做好“能效领跑者”工作,持续推动行业节能工作再上新台阶。在低碳转型方面,将全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和碳中和技术创新摆在首要位置,力争实现新突破。在塑料循环利用方面,要开展一系列调研工作,挖掘一批适用先进技术并且通过典型试点进行推广。在环境治理方面,持续保持严谨态度,依靠技术手段提高全行业环境治理水平。要培养一批技术先进、管理高效、成本领先、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技术、典型企业和典型园区,用技术和管理过硬的典型,开创全行业低碳绿色转型的新局面。

(四)积极构建“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强劲可持续与合作共赢的发展。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中,一定要把“走出去”和“引进来”更好地结合起来。

首先要扎实做好已进入中国跨国公司的服务工作,提供产业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促进跨国公司同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人才培育、绿色环保以及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合作,同时帮助他们在中国市场上建设新的生产和研发项目,促进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有更大发展。其次要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的范围和领域,紧密结合东南亚市场、欧洲市场、中东市场规划一批更高水平的走出去项目,使“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十四五”期间,要认真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让国内市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无论对在华外企还是国内企业“走出去”的项目,都要让播种者有收获的喜悦,让合作者有成功的天地,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合作共赢新进程。

(五)扎实做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使用。新发展阶段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行业高质量人才,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创新型人才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要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注重培养行业技术创新人才、企业家领军人才和技术工匠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着行业发展方式,需要培育新一代技术创新人才以适应技术手段的升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行业更加迫切地需要一批企业家领军人才,形成行业的领军团队,引领行业勇立改革发展的潮头;新的技术手段必然召唤新的技术工匠,车工、钳工、铣工等技术设备操作逐渐被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代替,对工匠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培育三支人才队伍的同时,还要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面对生产实践中日益复杂的问题,从战略到战术,从经营到管理,从理论到技术,都要求行业人才具备多种领域和层次的本领,要把培养复合型人才看作是企业发展,甚至行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六)继承和发扬行业优良传统,锻造新时代行业的过硬作风。深入贯彻新理念、加快构建新格局,必须要以新的作风来开创。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和化工行业先后形成了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和“严细实快”的吉化作风等优良传统。全行业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继承和发扬行业优良传统,弘扬“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主动作为、甘于奉献”的行业精神,大力培养创新求实、攻坚克难、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新作风,在建设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各位代表,同志们,起跑决定全程,开好局、起好步对“十四五”发展至关重要。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之际,标准绝不能降低,工作绝不能松劲,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苦干实干、奋勇争先,一张蓝图绘到底,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为建设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2316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2561.html

(0)
上一篇 2022-04-20
下一篇 2022-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