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明确:到2025年,8个化工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清零!

2月1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对外公布。

《指南》提出,对于能效在标杆水平特别是基准水平以下的企业,积极推广本实施指南、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工业节能技术推荐目录、“能效之星”装备产品目录等提出的先进技术装备。推动能效已经达到或接近标杆水平的骨干企业,采用先进前沿技术装备谋划建设示范项目。

同时,引导骨干企业通过上优汰劣、产能置换等方式自愿自主开展本领域兼并重组,集中规划建设规模化、一体化的生产基地。不得以兼并重组为名盲目扩张产能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指南》涉及17个行业,其中包括炼油、乙烯、对二甲苯、现代煤化工、合成氨、电石、烧碱、纯碱、磷铵、黄磷、焦化等11个化工子行业。

各行业的实施指南确定的时限均为2025年,除了炼油、乙烯、磷铵外,其余八个化工子行业均要求要求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

炼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

工作方向

(一)加强前沿技术开发应用,培育标杆示范企业。

推动渣油浆态床加氢等劣质重油原料加工、先进分离、组分炼油及分子炼油、低成本增产烯烃和芳烃、原油直接裂解等深度炼化技术开发应用。

(二)加快成熟工艺普及推广,有序推动改造升级。

1.绿色工艺技术。采用智能优化技术,实现能效优化;采用先进控制技术,实现卡边控制。采用CO燃烧控制技术提高加热炉热效率,合理采用变频调速、液力耦合调速、永磁调速等机泵调速技术提高系统效率,采用冷再生剂循环催化裂化技术提高催化裂化反应选择性,降低能耗、催化剂消耗,采用压缩机控制优化与调节技术降低不必要压缩功消耗和不必要停车,采用保温强化节能技术降低散热损失。

2.重大节能装备。加快节能设备推广应用。采用高效空气预热器,回收烟气余热,降低排烟温度,提高加热炉热效率。开展高效换热器推广应用,通过对不同类型换热器的节能降碳效果及经济效益的分析诊断,合理评估换热设备的替代/应用效果及必要性,针对实际生产需求,合理选型高效换热器,加大沸腾传热,提高传热效率。开展高效换热器推广应用,加大沸腾传热。推动采用高效烟机,高效回收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烟气的热能和压力能等。推广加氢装置原料泵液力透平应用,回收介质压力能。

3.能量系统优化。采用装置能量综合优化和热集成方式,减少低温热产生。推动低温热综合利用技术应用,采用低温热制冷、低温热发电和热泵技术实现升级利用。推进蒸汽动力系统诊断与优化,开展考虑炼厂实际情况的蒸汽平衡配置优化,推动蒸汽动力系统、换热网络、低温热利用协同优化,减少减温减压,降低输送损耗。推进精馏系统优化及改造,采用智能优化控制系统、先进隔板精馏塔、热泵精馏、自回热精馏等技术,优化塔进料温度、塔间热集成等,提高精馏系统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循环水系统流程,采取管道泵等方式降低循环水系统压力。新建炼厂应采用最新节能技术、工艺和装备,确保热集成、换热网络和换热效率最优。

4.氢气系统优化。加强装置间物料直供。推进炼厂氢气网络系统集成优化。采用氢夹点分析技术和数学规划法对炼厂氢气网络系统进行严格模拟、诊断与优化,推进氢气网络与用氢装置协同优化,耦合供氢单元优化、加氢装置用氢管理和氢气轻烃综合回收技术,开展氢气资源的精细管理与综合利用,提高氢气利用效率,降低氢耗、系统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三)严格政策约束,淘汰落后低效产能。

依法依规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采用明火高温加热方式生产油品的釜式蒸馏装置等。对能效水平在基准值以下,且无法通过改造升级达到基准值以上的炼油产能,按照等量或减量置换的要求,通过上优汰劣、上大压小等方式加快退出。

工作目标

到2025年,炼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加快退出。

乙烯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

工作方向

(一)加强前沿技术开发应用,培育标杆示范企业。

推动原油直接裂解技术、电裂解炉技术开发应用。加强装备电气化与绿色能源耦合利用技术应用。

(二)加快成熟工艺普及推广,有序推动改造升级。

1.绿色工艺技术。采用热泵流程,将烯烃精馏塔和制冷压缩相结合,提高精馏过程热效率。采用裂解炉在线烧焦技术,推广先进减粘塔减粘技术,提高超高压蒸汽产量,减少汽提蒸汽用量。

2.重大节能装备。采用分凝分馏塔,增加气液分离效率。采用扭曲片管等裂解炉管和新型强制通风型烧嘴,降低过剩空气率,提高裂解炉热效率。采用可塑性耐火材料衬里、陶瓷纤维衬里、高温隔热漆等优质保温材料,降低热损失。采用高效吹灰器,清除对流段炉管积灰。采用裂解气压缩机段间低压力降水冷器,降低裂解气压缩机段间冷却压力降,减少压缩机功耗。选用高效转子、冷箱、换热器。推广余热利用热泵集成技术。裂解炉实施节能改造提高热效率,加强应用绿电的裂解炉装备及配套技术开发应用。

3.能量系统优化。采用先进优化控制技术,推进优化装置换热网络,提高装置整体换热效率。采用急冷油塔中间回流技术,回收急冷油塔的中间热量。采用炉管强化传热技术,提高热效率。增设空气预热器,利用乙烯等装置余热预热助燃空气,减少燃料消耗,合理回收烟道气、急冷水、蒸汽凝液等热源热量。采用低温乙烷、丙烷、液化天然气(LNG)冷能利用技术,降低装置能耗。

4.公辅设施改造。通过采取对蒸汽动力锅炉、汽轮机和空压机、鼓风机运行参数等蒸汽动力系统,以及循环水泵扬程、凝结水回收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对氢气压缩机等动设备进行运行优化,解决低压蒸汽过剩排空、电力消耗大等问题。回收利用蒸汽凝液,集成利用低温热,采取新型材料改进保温、保冷效果。

5.原料优化调整。采用低碳、轻质、优质裂解原料,提高乙烯产品收率,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推动区域优质裂解原料资源集约集聚和优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严格政策约束,淘汰落后低效产能。

加快30万吨/年以下乙烯装置淘汰退出。对能效水平在基准值以下,且无法通过节能改造达到基准值以上的乙烯装置,加快淘汰退出。

工作目标

到2025年,乙烯行业规模化水平大幅提升,原料结构轻质化、低碳化、优质化趋势更加明显,乙烯行业标杆产能比例达到30%以上,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有序开展改造提升。

对二甲苯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

工作方向

(一)加强前沿技术开发应用,培育标杆示范企业。

加强国产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成套(SorPX)技术,以及吸附塔格栅、模拟移动床控制系统、大型化二甲苯塔及二甲苯重沸炉等技术装置的开发应用,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装置能耗和排放。

(二)加快成熟工艺普及推广,有序推动改造升级。

1.绿色技术工艺。加强重整、歧化、异构化、对二甲苯分离等先进工艺技术的开发应用,优化提升吸附分离工艺并加强新型高效吸附剂研发,加快二甲苯液相异构化技术开发应用。加大两段重浆化结晶工艺技术和络合结晶分离技术研发应用。

2.重大节能装备。推动重整“四合一”、二甲苯再沸等加热炉及歧化、异构化反应炉优化改造,降低烟气和炉表温度。重整、歧化、异构化进出料换热器采用缠绕管换热器,重沸器和蒸汽发生器采用高通量管换热管等。采用新型高效塔板提高精馏塔分离效率,加大分(间)壁塔技术推广应用,合理选用高效空冷设备。

3.能量系统优化。优化分馏及精馏工艺参数,开展工艺物流热联合,合理设置精馏塔塔顶蒸汽发生器,塔顶物流用于加热塔底重沸器。利用夹点技术优化装置换热流程,提高能量利用率。

4.公辅设施改造。采用高效机泵,合理配置变频电机及功率。用蒸汽发生器代替空冷器,发生蒸汽供汽轮机或加热设备使用。用热媒水换热器代替空冷器,将热量供给加热设备使用或作为采暖热源。

(三)严格政策约束,淘汰落后低效产能。

加快推动单系列60万吨/年以下规模对二甲苯装置淘汰退出。对能效水平在基准值以下,且无法通过节能改造达到基准值以上的对二甲苯装置,加快淘汰退出。

工作目标

到2025年,对二甲苯行业装置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 5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

现代煤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

工作方向

(一)加强前沿技术开发应用,培育标杆示范企业。

加快研发高性能复合新型催化剂。推动自主化成套大型空分、大型空压增压机、大型煤气化炉示范应用。推动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绿氢与煤化工项目耦合等前沿技术开发应用。

(二)加快成熟工艺普及推广,有序推动改造升级。

1.绿色技术工艺。加快大型先进煤气化、半/全废锅流程气化、合成气联产联供、高效合成气净化、高效甲醇合成、节能型甲醇精馏、新一代甲醇制烯烃、高效草酸酯合成及乙二醇加氢等技术开发应用。推动一氧化碳等温变换技术应用。

2.重大节能装备。加快高效煤气化炉、合成反应器、高效精馏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高效降膜蒸发技术等装备研发应用。采用高效压缩机、变压器等高效节能设备进行设备更新改造。

3.能量系统优化。采用热泵、热夹点、热联合等技术,优化全厂热能供需匹配,实现能量梯级利用。

4.余热余压利用。根据工艺余热品位的不同,在满足工艺装置要求的前提下,分别用于副产蒸汽、加热锅炉给水或预热脱盐水和补充水、有机朗肯循环发电,使能量供需和品位相匹配。

5.公辅设施改造。根据适用场合选用各种新型、高效、低压降换热器,提高换热效率。选用高效机泵和高效节能电机,提高设备效率。

6.废物综合利用。依托项目周边二氧化碳利用和封存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变换等重点工艺环节高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试点。推动二氧化碳生产甲醇、可降解塑料、碳酸二甲酯等产品。加强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

7.全过程精细化管控。强化现有工艺和设备运行维护,加强煤化工企业全过程精细化管控,减少非计划启停车,确保连续稳定高效运行。

(三)严格政策约束,淘汰落后低效产能。

对能效水平在基准值以下,且无法通过节能改造达到基准值以上的煤化工产能,加快淘汰退出。

工作目标

到2025年,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行业达到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分别达到 30%、50%、30%,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

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

工作方向

(一)加强前沿引领技术开发应用,培育标杆示范企业。

开展绿色低碳能源制合成氨技术研究和示范。示范6.5兆帕及以上的干煤粉气化技术,提高装置气化效率;示范、优化并适时推广废锅或半废锅流程回收高温煤气余热副产蒸汽,替代全激冷流程煤气降温技术,提升煤气化装置热效率。

(二)加快成熟工艺装备普及推广,有序推动改造升级。

1.绿色技术工艺。优化合成氨原料结构,增加绿氢原料比例。选择大型化空分技术和先进流程,配套先进控制系统,降低动力能耗。加大可再生能源生产氨技术研究,降低合成氨生产过程碳排放。

2.重大节能装备。提高传质传热和能量转换效率,提高一氧化碳变换,用等温变换炉取代绝热变换炉。涂刷反辐射和吸热涂料,提高一段炉的热利用率。采用大型高效压缩机,如空分空压机及增压机、合成气压缩机等,采用蒸汽透平直接驱动,推广采用电驱动,提高压缩效率,避免能量转换损失。

3.能量系统优化。优化气化炉设计,增设高温煤气余热废热锅炉副产蒸汽系统。优化二氧化碳气提尿素工艺设计,增设中压系统。

4.余热余压利用。在满足工艺装置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工艺余热品位不同,分别用于副产蒸汽、加热锅炉给水或预热脱盐水和补充水、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实现能量供需和品位相匹配。

5.公辅设施改造。根据适用场合选用各种新型、高效、低压降换热器,提高换热效率。选用高效机泵和高效节能电机,提高设备效率。采用性能好的隔热、保冷材料加强设备和管道保温。

(三)严格政策约束,淘汰落后低效产能。

加快淘汰高温煤气洗涤水在开式冷却塔中与空气直接接触冷却工艺技术,大幅减少含酚氰氨大气污染物排放。

工作目标

到2025年,合成氨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15%,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

电石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

工作方向

(一)加强前沿技术开发应用,培育标杆示范企业。

加强电石显热回收及高效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降低单位电石产品综合能耗。加快氧热法、电磁法等电石生产新工艺开发,适时建设中试及工业化装置。

(二)加快成熟工艺普及推广,有序推动改造升级。

1.绿色技术工艺。促进热解球团生产电石新工艺推广应用,降低电石冶炼的单位产品工艺电耗和综合能耗。加强电石显热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应用,加强氧热法、电磁法等电石生产新工艺开发应用。推进电石炉采用高效保温材料,有效减少电石炉体热损失,降低电炉电耗。

2.资源综合利用。采用化学合成法制乙二醇、甲醇等技术工艺,推动电石炉气资源综合利用改造。推动电石显热资源利用技术。

3.余热余压利用。推广先进余热回收技术,使用热管技术回收电石炉气余热用于发电。回收利用石灰窑废气余热作为炭材烘干装置热源,回收电石炉净化灰作为炭材烘干装置补充燃料,提高余热利用水平。

(三)严格政策约束,淘汰落后低效产能

淘汰内燃式电石炉,引导长期停产的无效电石产能主动退出。对能效水平在基准值以下,且无法通过节能改造达到基准值以上的生产装置,加快淘汰退出。

工作目标

到2025年,电石领域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

烧碱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

工作方向

(一)加强前沿技术开发应用,培育标杆示范企业。

加强储氢燃料电池发电集成装置研发和应用,探索氯碱—氢能—绿电自用新模式。加强烧碱蒸发和固碱加工先进技术研发应用。

(二)加快成熟工艺普及推广,有序推动改造升级。

1.绿色技术工艺。开展膜极距技术改造升级。推动离子膜法烧碱装置进行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改造升级。推动以高浓度烧碱和固片碱为主要产品的烧碱企业实施多效蒸发节能改造升级。

2.资源优化利用。促进可再生能源与氯碱用能相结合,推动副产氢气高值利用技术改造。在满足氯碱生产过程中碱、氯、氢平衡的基础上,采用先进制氢和氢处理技术,优化副产氢气下游产品类别。

3.余热余压利用。开展氯化氢合成炉升级改造,提高氯化氢合成余热利用水平。开展工艺优化和精细管理,提升水、电、汽管控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公辅设施改造。开展针对蒸汽系统、循环水系统、制冷制暖系统、空压系统、电机系统、输配电系统等公用工程系统能效提升改造,提升用能效率。

工作目标

到2025年,烧碱领域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4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

纯碱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

工作方向

(一)加强前沿技术开发应用,培育标杆示范企业。

加强一步法重灰技术、重碱离心机过滤技术、重碱加压过滤技术、回转干铵炉技术等开发应用。

(二)加快成熟工艺普及推广,有序推动改造升级。

1.绿色技术工艺。加大热法联碱工艺、湿分解小苏打工艺、井下循环制碱工艺、氯化铵干燥气循环技术、重碱二次分离技术等推广应用。

2.重大节能装备。采用带式过滤机替代转鼓过滤机,推广粉体流凉碱设备、大型碳化塔、水平带式过滤机、大型冷盐析结晶器、大型煅烧炉、高效尾气吸收塔等设备,推动老旧装置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升级。

3.余热余压利用。采用煅烧炉气余热、蒸汽冷凝水余热利用等节能技术进行改造。推动具备条件的联碱企业采用副产蒸汽的大型水煤浆气化炉进行改造,副产蒸汽用于纯碱生产。

4.原料优化利用。开展原料优化改造升级,加大天然碱矿藏开发利用,提高天然碱产能占比,降低产品能耗。

工作目标

到2025年,纯碱领域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50%,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

磷铵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

工作方向

(一)加强前沿技术开发应用,培育标杆示范企业。

开发硝酸法磷肥、工业磷酸一铵及联产净化磷酸技术,节约硫资源,不产生磷石膏。开发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生产农用聚磷酸铵及其复合肥料技术。开发尾矿和渣酸综合利用技术,制备聚磷酸钙镁、聚磷酸铵钙镁等产品。推动磷肥工艺与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耦合,生产新型有机磷铵产品。

(二)加快成熟工艺普及推广,有序推动改造升级。

1.绿色技术工艺。加强磷铵先进工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采用半水-二水法/半水法湿法磷酸工艺改造现有二水法湿法磷酸生产装置,推进单(双)管式反应器生产工艺改造。开发新型综合选矿技术、选矿工艺及技术装备,研制使用选择性高、专属性强、环境友好的高效浮选药剂。开发新型磷矿酸解工艺,提高磷得率。发展含中微量元素水溶性磷酸一铵、有机无机复合磷酸一铵等新型磷铵产品。

2.能量系统优化。提升磷酸选矿、萃取、过滤工艺水平,强化过程控制,优化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降低磷铵单位产品能耗。采用磷铵料浆三效蒸发浓缩工艺改造现有两效蒸发浓缩工艺,提高磷酸浓缩、磷铵料浆浓缩效率,降低蒸汽消耗。

3.余热余压利用。采用能源回收技术,建设低温位热能回收装置,余热用于副产蒸汽、加热锅炉给水或预热脱盐水和补充水、有机朗肯循环发电。

4.公辅设施改造。根据不同适用场合选用各种新型、高效、低压降换热器,提高换热效率。选用高效机泵和高效节能电机,提高设备效率。采用性能好的隔热材料加强设备和管道保温。

工作目标

到2025年,本领域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低于 30%。

黄磷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

工作方向

(一)加强前沿技术开发应用,培育标杆示范企业。

推动磷化工制黄磷与煤气化耦合创新,对还原反应炉、燃烧器等关键技术装备进行工业化验证,提高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利用率,通过磷-煤联产加快产业创新升级。

(二)加快成熟工艺普及推广,有序推动改造升级。

1.绿色技术工艺。加快推广黄磷尾气烧结中低品位磷矿及粉矿技术,提升入炉原料品位,降低耗电量。加快磷炉气干法除尘及其泥磷连续回收技术应用。推广催化氧化法和变温变压吸附法净化、提纯磷炉尾气,用于生产化工产品。

2.能量系统优化。采用高绝热性材料优化黄磷炉炉体,减少热量损失。

3.余热余压利用磷炉尾气用于原料干燥与泥磷回收,回收尾气燃烧热用于产生蒸汽及发电。

工作目标

到2025年,黄磷领域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

焦化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

工作方向

(一)加强先进技术攻关,培育标杆示范企业。

发挥焦炉煤气富氢特性,有序推进氢能发展利用,研究开展焦炉煤气重整直接还原炼铁工程示范应用,实现与现代煤化工、冶金、石化等行业的深度产业融合,减少终端排放,促进全产业链节能降碳。

(二)加快成熟工艺普及推广,有序推动改造升级。

1.绿色技术工艺。重点推动高效蒸馏、热泵等先进节能工艺技术应用。加快推进焦炉精准加热自动控制技术普及应用,实现焦炉加热燃烧过程温度优化控制,降低加热用煤气消耗。加大煤调湿技术研究应用力度,降低对生产工艺影响。

2.余热余能回收。进一步加大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推广应用干熄焦、上升管余热回收、循环氨水及初冷器余热回收、烟道气余热回收等先进适用技术,研究焦化系统多余热耦合优化。

3.能量系统优化。研究开发焦化工艺流程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建立智能配煤系统,完善能源管控体系,建设能源管控中心,加大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技术在生产组织、能源管理、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4.循环经济改造。推广焦炉煤气脱硫废液提盐、制酸等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解决废弃物污染问题。利用现有炼焦装备和产能,研究加强焦炉煤气高效综合利用,延伸焦炉煤气利用产业链条,开拓焦炉煤气应用新领域。

5.公辅设施改造。提高节能型水泵、永磁电机、永磁调速、开关磁阻电机等高效节能产品使用比例,合理配置电机功率,系统节约电能。鼓励利用焦化行业的低品质热源用于周边城镇供暖。

工作目标

到2025年,焦化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6wAnn0VE7hGPBmhS4P4dQ

(转“中国化工报”)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3008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2800.html

(0)
上一篇 2022-04-20
下一篇 2022-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