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向升:应对危机育先机 借势变局开新局

傅向升:应对危机育先机 借势变局开新局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党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十年来连续列世界第二石化大国、第一化工大国,不仅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打造制造强国、航天强国和国防强国都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世界石化产业的增长贡献了约40%的份额。立于新时代,面向新未来,贯彻新要求,石化联合会党委及其全系统正在掀起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在此以“应对危机育先机,借势变局开新局”为切入点,谈几点个人思考。

全球经济今年面临的挑战异常严峻

回顾即将走过的“十三五”,就国际环境来说是自二战结束以来,全球经济面临挑战最为复杂的五年,是全球经济遭遇不确定性因素最多的五年,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所面临的挑战更是异乎寻常。

先看看全球经济:自“十二五”起,全球经济迈入了景气周期,全球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进入“十三五”增势更好,2018年3月我带队在休斯敦参加世界石化大会,会场上不论是宏观经济学家,还是全球石化界的企业领袖们,都对当时的世界经济继续增长普遍看好。可是3月22日,我们参加世界石化大会中国日论坛的那天夜里,特朗普签署了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备忘录。从那天起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霸权国家打着“本国优先”的旗号,到处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致全球化遭遇逆流,使全球经济的复苏势头调头向下。看看IMF的这组数据就一目了然:2016年世界经济同比增长3.2%、2017年同比增长3.8%、2018年同比增长3.6%、2019年同比增长3.0%。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全球持续扩散的影响,全球经济遭遇更加严重的冲击和影响。10月13日,IMF预测今年全球GDP将下降4.4%,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IMF还同时预测:发达经济体全年将萎缩5.8%,其中美国-4.3%,欧元区-8.3%、德国-6.0%、法国-9.8%、意大利-10.6%、西班牙-12.8%、加拿大-7.1%、日本-5.3%、英国-9.8%,新兴经济体全年将萎缩3.3%,其中印度-10.3%、俄罗斯-4.1%、巴西-5.8%、墨西哥-9.0%、沙特-5.4%、南非-8.0%。

8月底9月初各主要经济体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数据也确实如此:美国二季度GDP环比下滑31.7%,这是有记录以来美国经济最大季度降幅;加拿大第二季度GDP环比下降11.5%,是自1961年首次有季度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法国第二季度GDP环比下降13.8%,创下自二战以来的最大跌幅;德国第二季度GDP环比下降9.7%,创下了1970年以来的最大跌幅;日本第二季度GDP环比下降7.8%,创二战后最差纪录。

再看看中国的情况: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经济率先实现了“V”型反弹,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同比增长3.2%、三季度同比增长4.9%,前三季度GDP总量72.28万亿元、同比增长0.7%。IMF预测中国今年将增长1.9%,将是唯一呈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并说:中国正在拉抬全球经济增长,如果没有中国,全球经济今明两年的累计增长将为负值,受疫情重创的地区如欧洲或拉美地区,经济要到2023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可见复苏过程可能很漫长、不均衡,也不稳定。10月中旬以来,欧洲受第二波疫情的影响,经济复苏严重受挫,可能会陷入长期低迷。欧盟统计局公布:第三季度欧元区19个国家GDP环比大增12.7%,虽然同比仍是下降4.3%,相对于前两个季度让人们看到了复苏的希望,但是受第二波疫情的影响,法国和德国整个11月份将大规模封锁,这将使今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前景更加暗淡,复苏可能会戛然而止。默克尔在联邦议院说:“寒冬伊始,我们正处于严峻的形势下,未来几个月将很难熬,冬季将很严峻。”

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任务更加艰巨

“十三五”以来, 石化全系统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十三五”发展规划确立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结构调整与优化,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两大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持了行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基本稳定。2016年实现主营收入13.28万亿元,2017年13.78万亿元,2018年12.4万亿元,2019年高于12.3万亿元。2016年实现利润总额6444亿元,2017年8462亿元,2018年8394亿元,2019年6684亿元。油气、炼油、化工“三大板块”虽然不同的年份各有起伏,但近四年总体保持了基本稳定。近四年,炼油和石化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明显,炼油退出落后年产能1.4亿吨。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方面,无论是柴汽比的优化,还是中高端材料和专用化学品的占比都有明显进步;在产业集中度方面,千万吨级炼厂已达28家,炼厂平均规模已高于5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大型基地已有23家,百万吨乙烯基地已有10家,总体看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链协同效果都有大幅提升。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主要表现在:

一是疫情的持续扩散对石化行业的影响更为严重。全行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7万亿元、同比下降11.9%,利润总额1416亿元、同比下降58.8%,进出口总额3054.7亿美元、同步下降14.8%。这三组数据同时大幅下降是石化行业历史上没有的。马上到年底了,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还有10.5%、利润同比还下降40.5%,可见恢复情况不及预期。高兴的是炼油板块以及中石化、中石油已完全扭转上半年整体亏损的局面,并且连同中海油、万华化学等一批企业下半年以来每月的盈利在逐月增加。当前石化全行业的总体情况是:生产较稳定,市场在向好,效益在改善,外贸降幅在收窄;可以肯定的是年内继续向好,但是挑战仍很严峻,全年由降转增难度很大。

二是主要石化产品产能快速增加。“十三五”以来全球石化产业一直处在景气周期,北美页岩气革命的成功使油气产量大幅提升,由于页岩气中轻烃资源丰富,乙烷裂解制乙烯进而制聚乙烯的产能增长迅速。海湾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且成本优势明显,炼化一体化以及以轻烃为原料生产烯烃、聚烯烃及其系列产品新增产能较大。我国因石化产品存在长期结构性短缺,造成有机化学品、合成树脂、专用化学品,尤其是高端石化产品每年大量进口。又加上这两年国家产业政策和准入制度的进一步放宽,我国呈现出石化产业项目热情高的态势。

一方面民营企业集中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这一方面以恒力、荣盛、盛虹等为代表,大连恒力一期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装置已于去年5月份全面投产;浙石化以荣盛为主,其舟山一期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装置已于去年底投料;盛虹在连云港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装置正在施工过程中。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纷纷布局中国,巴斯夫在湛江、埃克森美孚在惠州分别独资100亿美元建设新材料基地,这两大基地分别于去年底和今年4月份开工。还有中海壳牌三期,利安德巴塞尔与宝来石化在辽东湾,萨比克与福海创在古雷都在规划拟建炼化一体化装置。

今天看:随着恒力一期、舟山一期两套2000万吨/年装置的相继投产,到去年底我国炼油能力已达到8.61亿吨,今年还将有3150万吨改扩建产能投产。当前正在建设和拟开工项目的炼油能力超过1.2亿吨/年,这还没包括各省已核准的产能,届时总产能将超过10亿吨/年;若考虑淘汰或置换落后产能1亿吨,总产能也将在9亿吨以上。在当前国内成品油市场过剩量超过5000万吨的情况下,竞争将更加惨烈。此外,还有聚碳、己内酰胺、煤制乙二醇等多种产品的新建装置都在积极筹划中。到“十四五”末,除乙烯、聚乙烯还有当量缺口外,PX、乙二醇、PET以及聚丙烯、环氧丙烷、苯酚丙酮等很多产品,都是供大于求的状况,这种状况不能不高度关注。

三是低油价及其石化产品的价格低位,对石化全行业的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去年全年布伦特均价64.26美元/桶、同比下降9.9%,今年上半年布伦特均价39.65美元/桶、同比下降39.8%,第三季度开始油价有所回升,但前三季度布伦特均价40.76美元/桶,同比降幅仍然为36.9%,回升不明显;去年全年化学品出厂价格平均下跌3.9%,今年上半年同比又下跌6.5%,又加上疫情影响全球市场需求不振,这都是今年全行业效益大幅下降的主要因素。

四是国际竞争力的差距。“十三五”以来,北美和海湾地区,充分利用所拥有的资源优势、能源价格和原料成本优势,聚烯烃和有机化学品年增产能远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值,产品的成本优势也很明显,又加上中国石化产品市场对全球新增市场的贡献高达40%左右,北美和海湾地区新增产能主要瞄准的是中国市场,有机化学品和合成材料进口量连创新高。上半年,我国进口有机化学品3422.6万吨、同比增长17.1%,进口合成树脂1734.5万吨、同比增长7.6%(其中聚乙烯进口869.7万吨、同比增长7.0%,聚丙烯进口211.1万吨、同比增长33.2%),这些都对国内石化产品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

“十四五”是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

编制石化产业“十四五”规划是今年的重点工作,在调研的基础上,调研报告、专题研究报告、规划大纲、起草思路、重点任务等都已几经研讨、几易其稿,《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南》及其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石化园区等专项规划,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十四五”期间,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将有很大不同,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和遇到的挑战也将有很大不同,石化产业发展的平台更开阔了,发展的基础更扎实了,发展的起点和标准都更高了,发展环境将更加复杂。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座谈会上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中,特别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就明确要求我们在编制石化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和两个根本”。“十四五”期间,石化产业应重点突出“坚定一个信心,坚持三个不动摇,加快两个培育”:

一是坚定石化强国目标跨越的信心。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跨越是石化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凝聚了行业的共识,引领广大企业和各行业在加大调整优化、加快淘汰落后、强化创新驱动、重视本质安全、提升绿色水平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方面离石化强国的标准和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产业布局和结构、创新能力和水平、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运行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尤其明显。行业整体看与美国、德国、日本以及英国、比利时、荷兰、法国、韩国等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企业个体与埃克森美孚、杜邦、巴斯夫、陶氏以及三菱、索尔维、赢创等跨国公司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对存在的差距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如果认识不到差距,不仅会在强国跨越过程中迷失方向,而且也容易在某些成绩面前沾沾自喜而丢失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石化强国目标不可能短时期实现、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既要看到差距,也要正视突出矛盾和存在的短板,更要看到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坚定实现石化强国的信心与决心,找准目标和方向,明确战略和思路,坚持不懈的努力,困难面前不气馁、成就面前不骄傲,不断务实创新、勇于开拓,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力争在2035年左右,实现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居世界前列,形成一批国际化经营能力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建成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石化基地和现代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懂管理善经营的企业家队伍和甘于奉献、敢闯敢试的创新人才队伍,与十九大的战略部署相契合,实现石化强国的目标,为建设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和国防强国提供坚强保障。

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不动摇。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明确在新时代、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因为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时代已成为过去时,过去的大进大出、以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再说我国经济总量今年将突破100万亿,若继续追求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继续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持续、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及其未来经济发展的主题,是五中全会明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去年我们作出了“中国石化产业正在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基本判断,得到了参加石化产业大会专家和部委领导的认可,大家认为2019年是中国石化产业转型发展跨入崭新阶段的重要转折,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转折年。实际上石化行业离高质量发展还有着明显的差距,不仅有创新、安全、生态方面的,也有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和人员结构方面的,更有创新水平和质量效益方面的。所以,“十四五”期间,我们一定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不动摇,紧盯石化强国的目标,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上狠下功夫,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上狠下功夫,在本质安全和绿色发展上狠下功夫,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改善和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益,全力推进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新的提升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两大战略不动摇。“十三五”明确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两大战略”以来,石化全行业和广大石化企业、石化园区都把这两大发展战略置于一切工作的突出位置,紧紧围绕重大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创新,并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和协同创新,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绿色发展面临的压力持续加大,全行业和各企业重视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发展,正确的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十三五”期间这“两大战略”的实施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和进步。在“十四五”期间,这“两大战略”不能放松,还应继续发力,一方面创新一直是我们实现石化强国目标的最大短板和制约,聚碳、有机硅、蛋氨酸、MDI、氯化法钛白、百万吨乙烯等一批重大技术相继取得突破,成绩是主要的;但还有一些关键技术始终难以突破和产业化,例如尼龙66的关键单体己二腈的工业化、茂金属聚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工业化技术;近几年新建的丙烷脱氢制丙烯的装置,基本上都是采用UOP、鲁姆斯的技术和工艺包;碳纤维的碳化炉等有些关键设备还受制于人等等。所以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不动摇,是我们摆脱“大而不强”局面的关键,也是实现石化强国目标的不竭之源。另一方面绿色发展看,近几年来石化行业面临的要求不断提高、形势日益严峻、压力不断加大,绿色发展仍然是石化行业的一大短板。“十四五”期间一定要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坚持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综合治理,加大绿色清洁工艺和新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规范开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以及绿色设计和绿色供应链的评价与推广示范力度,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循环利用,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各企业和石化全行业绿色发展的水平

四是坚持深化国际合作不动摇。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转变,有的人断章取义,错误的解读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新的“闭关锁国”,这种望文生义的断章取义是错误的!首先我们应当正确的认识:这种转变主要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全球持续扩散,导致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封锁措施,严重破坏了全球供应链,导致了供应链中断和产业链的受损。这种转变是基于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我们具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能力和市场潜力。这种转变更是深刻总结世界经济发展史,如果一国经济长期以出口导向为主、外资依赖度过高,就会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经济安全风险就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和难度都会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也难改变。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从外向型经济转向内需增长为主,不断挖掘内需潜力,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只有这样产业才能高端化、经济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种转变不仅看到了长期以来国内大循环始终不畅,而且也是为疫情过后外部环境如果恶化作的底线思维,是基于我国今天的工业基础、发展阶段和潜力市场,也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稳定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出发作出的战略思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式上讲的:“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广阔的内需市场将继续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将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我们与ICCA、发达国家协会组织以及跨国公司的交流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欧洲化学理事会、美国化工协会以及巴斯夫、陶氏、杜邦等跨国公司,以及中石化、万华化学等国内企业,对深化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都有着高度的共识。我们应当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在“十四五”期间,紧紧抓住“双循环”的战略转变,通过多渠道保障国内供给能力来“稳链”,通过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来“补链、强链”,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对接和协同来“延链”,加快补短板、提高石化产品内循环的能力,重塑石化产业“双循环”的新格局,培育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五是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纵观石化强国第一梯队的国家:美国有埃克森美孚、陶氏、杜邦等一批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德国有巴斯夫、拜耳、朗盛、赢创等一批强手如林、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日本有三菱化学、三井化学、旭化成等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化工公司。我国近几年石化企业有中石化、中石油、中化、中海油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还有像烟台万华、浙江新和成、华峰集团、山东东岳、华鲁恒升等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行业引领作用和主导产品的全球竞争力愈益增强;近两年恒力、荣盛、盛虹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劲的企业,正带着全新的机制和多年市场打拼积累的丰富经验,阔步挺进石化领域,并将对中国石化产业的规模效应、产业链延伸以及产业重构、整体竞争力提升都会起重要推动作用。下一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公司的部署,我们的石化企业一定要在明确战略定位、清晰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创新队伍和能力的培育,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上狠下功夫,强化国际化经营与管理的能力提升;特别是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对标,不仅对标产出规模和效益,更要对标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不仅对标转型发展的思路和做法,也要对标发展的历程和经验;不仅对标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理念,还要对标国际化经营和管理的方式与水平,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引领我们不断迈向世界一流

六是加快培育现代石化产业集群。培育现代产业集群是党的十九大为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所做的战略部署。石化产业的园区化、基地化、炼化一体化是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也是我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途径,石化园区在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协同、土地集约利用、资源循环和能源互供、集中管理和公用工程共享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18年底全国共有石化园区676家,其中产值500亿元以上的有47家,约占7%;产值100亿元以下的有405家,约占60%。可见,我国石化园区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产业集聚度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十三五”以来我们加大国内外石化园区的交流与互动,不断强化园区管理,按照工信部的要求不断加大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的力度,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开展绿色石化园区创建工作。石化园区在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为适应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需要,我们积极推动《绿色石化园区评价导则》《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等标准的制定,完成了《世界级化工园区及化工产业集群》的课题研究。山东、江苏、浙江、湖北、辽宁等省市,积极开展对石化园区的认定与规范化管理整治提升,经过多方努力和共同发力,石化园区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下一步,依托现有大型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培育现代石化产业集群成为“十四五”及今后的重点工作。《石化园区的“十四五”规划及2035中长期发展展望》已形成征求意见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贯彻“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管理高效,产业协同,集群发展”的原则,更加重视智慧化工园区和绿色化工园区的建设与试点示范,立足园区小循环、面向国内大循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空间,持续加大培育现代石化产业集群的力度,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推动石化产业由大国向强国迈进。

我们的基本设想是:组织实施“五项重点工程”,重点培育“五大产业集群”,打造35个重点石化基地和30家专业化工园区,实现“5个50的目标”:即组织实施产业升级创新工程、绿色化工程、智慧化工程、标准化工程、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五项重点工程”,建成50个科创中心、创建50个绿色化工园区、新建50个智慧化工园区、颁布50项园区管理与建设标准、开展50家高质量发展园区示范,重点培育渤海湾区、杭州湾区、泛大亚湾区以及湄州湾区四大沿海石化产业集群和西北能源金三角区域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力争“十四五”末这五大产业集群初具轮廓,2035年打造成为中国版的墨西哥湾、裕廊岛这样的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石化基地。


(转公众号“中国化工报”)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1346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717.html

Like (0)
Previous 2022-04-20
Next 2022-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