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改革发展的力量之源——吉林石化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下)

文/冯立波 胡天戈 周 伟 李尚帅

5.坚持创新驱动,加强创新的能力和环境建设,持续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60年来,吉化始终坚持“依靠科技、发展吉化”,把眼睛盯在技术进步上,把功夫用在技术进步上,使科技成为推动吉化发展的动力,把一部吉化创业发展史挥写成一部持续创新的科技进步史。几代科技工作者发扬“登天精神”,经过不断挖潜革新改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使吉化从传统的煤化工企业转变为现代化的石油化工企业。


  重组整合以来,吉化坚持“以自主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创新不仅是科技概念,也是经济概念,创新要体现市场价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科技创新实现了新跨越。


  大力开展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手段的自主创新。围绕丙烯腈、聚乙烯、ABS等生产装置,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丙烯腈装置由年产6.6万吨扩大到现在的42万吨,是亚洲最大的丙烯腈生产基地。通过引进装置开展技术创新,成功生产出聚乙烯PE100管材料,成为中国石油唯一生产厂家。ABS装置由20世纪90年代一套10万吨产能,达到现在的三套共60万吨产能,可生产覆盖高端通用料及各类专用料产品。近年来,吉化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3项,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13个,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19项。


  大力开展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的新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抓手,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摆脱高性能碳纤维生产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吉林石化落实党中央“举全国之力,集中力量突破”的指示精神,“宁让黑发变白发,也要白丝变黑丝”。在近40年艰辛探索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开展了三次技术攻关,自行设计并建成了百吨级碳纤维工业化生产装置,被温家宝同志评价为“四十年磨一剑”。为满足未来橡胶行业的环保化生产的要求,吉化组织开展了环保型丁苯橡胶技术开发,2010年批量生产,优级品率达99.88%,迅速占领了市场。此后,成功开发了充油丁苯橡胶1721N、1739N新产品。环保型、充油型丁苯橡胶的成功开发,标志着吉化完成了从通用级向高端产品的转换,极大地增强了丁苯橡胶的市场竞争力。


  大力开展以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攻关为内容的群众性技术创新。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广泛动员员工群众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吉林石化树立“人人都可为企业管理献计献策”的理念,组织和动员各方面人员,开展了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实现了“创新活动”和“企业发展”双促进。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拿出千万元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我爱发明,我爱创新”活动,七年来,吉化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84632条,采纳36207条,实施23492条,创造经济价值近2亿元。在全体青年员工中开展了“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实施项目532项,每年为企业创造效益3000余万元。


6.坚持安全第一,树立“红线意识、底线思维”,致力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60年来,吉化人坚持从化工生产的本质出发提高安全意识,以国家关注、公众期待和遵守行业法规为企业使命。面对化工企业与生俱来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深冷剧毒等诸多高危风险,坚持倡导“以人为本”和企业道德操守,坚持从经验教训、行业特点中探索普遍性规律和特殊性解决方案,持续夯实特色鲜明、实效显著的基础工作。从1978年开始,先后创造性开展创无泄漏工厂、清洁文明工厂、六好企业“老三创”活动,和创无事故工厂、全面质量管理奖、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国家一级计量单位“新四创”活动,使吉化进入全国企业管理先进行列,形成了具有吉化特色的安全文化。


  重组整合以来,吉化进一步严抓细管,使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安全文化日臻成熟,企业管理更加自觉自信。


  抓思想意识根源,树立先进科学安全管理理念。重组整合以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开展典型事故事件分析,挖掘事故事件3438起,用自己和别人交过的“学费”,提升全员安全素质。始终坚持“抓安全不松劲,抓效益不蛮干”,统一思想认识,加大管理力度,时刻保持“思想上的风险是最大的安全风险,管理上的不负责任是最大的安全隐患”的清醒认识,将安全作为第一责任;始终坚守发展不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坚持“效益面前安全为先”的原则,强化“退守”和“叫停”意识,全力筑牢安全生产的稳固防线。


  用制度约束行为,持续完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以制度体系建设为重点,完善已有制度、制定新的制度、废止不适应的制度,共制修订规章制度509项。通过完善HSE体系,构建安全环保长效机制;积极推行“三违”记分管理,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借鉴交通违章管理办法,实行积分惩罚、下岗培训,有效遏制了“三违”行为。始终坚持安全工作“首长负责制”和全员、全部门、全过程“三全管理”,坚持落实责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全员安全教育;坚持配套应用,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坚持从严治厂,推进安全工作制度化,实现安全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铸安全文化品牌,坚持开展创建“无事故工厂”活动。吉化坚持30年开展“无事故工厂”创建活动,形成了具有吉化特色的安全文化品牌,每年召开的第一个大会是安全环保大会,下发的第一个文件是安全环保文件,签订的第一份合同是《安全生产承包合同书》,签订的第一份责任书是《安全环保责任书》。坚持正面激励作用,组织建立了公司、工厂、车间、班组四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建立了公司安全展厅和18个安全教育室,加强安全意识、安全技术、安全制度教育,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氛围,保障了员工和企业的安全。


7.坚持环保优先,“喝着上游水,想着下游人”,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60年来,吉化一直注重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尤其注重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1973年8月,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后,吉化按照国务院“三年为期”解决“三废”污染问题的指令,举全公司之力,在东西40里化工城,掀起了战天斗地、声势浩大的污水处理建设工程,仅用18个月就建成了中国最早、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化工污水处理装置,使松花江水系得以休养生息,并大力开展点源治理,倡导员工树立“喝着上游水,想着下游人”的环保理念,形成了具有吉化特色的环保文化。


  重组整合以来,吉化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持续强化点源治理,推进治污减排,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用能不增、用地不增、排污不增。


  以经久不衰的气力持续推进清洁文明生产。严格环保管理、强化过程控制,保证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污总量持续降低。先后完成了硫磺回收、粉煤灰综合利用等70个环保项目,大幅降低了“三废”排放。在生产经营规模增长30%以上的情况下,COD、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了近40%,污水排放总量减少了17%以上,出水COD浓度控制在了72毫克/升以下,年均实现减排COD2409吨,减排二氧化硫4395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00万吨,真正做到了增产减排。与此同时,吉化还建成了化学和剩余污泥焚烧场等设施,自主开发了综合污水处理A/O工艺技术,实施了生物处理等改造,大幅度提高了出水水质,综合污水排放达标率、废渣处理率连续多年达到100%。公司连续八年创成中国石油环境保护先进企业,先后被评为国家、吉林省和集团公司污染减排先进集体。


  以不惜血本的投入倾力打造污染防控体系。进入新世纪,吉化创造性地在全国率先设计并建成“三级污染防控体系”,在行业内起到示范推广作用,使中国石化企业环境应急能力加速向前推进了10年。2013年,实施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更新完善和三级防控自控升级试点改造项目,并建成炼化板块环境在线监控中心和吉林石化分中心,使公司环境监测、数据监控、污染预防等工作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环境监测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2014年,在自身效益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在大力压缩各项开支的情况下,却在环保上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污水深度处理项目开工建设,投产后将使污水排放COD浓度大幅下降到50mg/L以下,优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实现质的飞跃。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装置。坚决淘汰技术落后、产污和排污量大的装置,是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的有效途径。吉化先后淘汰关停了100多套能耗高、污染重、安全环保隐患大的生产装置。2009年5月16日,炼焦、精苯装置正式关停,标志着“一五”期间建设的“吉林三大化”装置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彻底实现了由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变。“十二五”期间,又陆续淘汰关停了醋酸、醋酐、小苯乙烯装置,虽然公司每年减少销售收入近20亿元、减少利润2亿元,但却换来了年减排COD 近2000吨、减排二氧化硫近1500吨的良好环境效益,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8.坚持强基固本,“抓基层、打基础、练内功、提素质”,不断开创“三基”建设新局面


  60年来,吉化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提素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夯实了企业发展根基。从1978年开始,年年开展以创先争优为主要内容的党内竞赛活动,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从1986年开始,年年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工程、党员先锋岗活动,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吉化狠抓基础管理30年不走样,做到基础管理高标准、严要求、群众性、日常化。员工基本功训练30年不间断,以练兵比武为载体,争一流、站排头、夺金牌,培育“四有”员工队伍,年年开展以塑造吉化人形象为主线的主旋律教育活动。


  重组整合以来,吉林石化继承发扬“三基”建设的优良传统,将其上升为企业战略,以基层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三基”建设新内涵。


  抓基层,创新基层文化建设推进机制。2010年,吉林石化开始实施基层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工作,形成了“年初体系评价,年中示范推进,年末评先选优”的基层文化建设推进机制。坚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活动,把企业面临的现实情况向广大员工群众交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推行“岗前情绪监测、岗上心理疏导、岗下家访谈心”的思想工作新方法,保证了岗位稳定和安全生产。加强车间、班组文化建设,打造了特色鲜明的基层文化,炼油厂分析车间“人人当能手,个个争金牌”的“金牌文化”,化肥厂“丛强班”的“人人发挥能动性,班组就是动车组”的理念,发挥了基层文化的导向和凝聚功能。


  打基础,创新车间班组文化建设方法。秉承现场基础管理优良传统,大力加强HSE体系、内控体系、考核体系、奖惩体系、监督体系、研发体系“六大体系”建设,实现了管理理念现代化、管理流程科学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行为规范化、管理效能最优化的“五化目标”。以业务需求为驱动,以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建设MES、ERP和统计信息系统,全面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装置平稳运行水平。


  练内功,创新车间班组文化管理特色。深入开展“十百千”培训工程,2007年以来,共培养博士33人、硕士794人、操作骨干7000多人。以安全生产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救援能力等为主要内容,组织岗位练兵、技术交流、“名师带徒”等活动,共培训班组长2060人,培训员工54161人次。坚持以一线员工和班组为核心,持续开展“劳动模范”“十大金牌工人”“安全模范个人”等评选,激励全体员工学技能、练本领、提素质,广大员工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


  提素质,创新车间班组文化建设成果。深入开展车间文化、班组文化建设,形成了车间有文化品牌、班组有管理特色、岗位有人物亮点的崭新局面。炼油厂分析车间形成了“人人当能手,个个争金牌”的车间理念,车间成立4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分析员工不断成长,保持了“百万数据无差错”的骄人业绩。乙烯厂乙烯车间是中国石油“百面红旗”单位,牢记“责任记心中,旗帜永鲜明”的车间理念,实施精细管理,连续两年创出乙烯综合能耗新低。乙二醇厂环氧乙烷车间提炼了“天天星级管理,才是真的星级”的管理理念,多年坚持“日检查、周考核、月讲评”的星级考核管理制度,车间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荣获多项公司、工厂级荣誉。化肥厂“丛强班”遵循“人人发挥能动性,班组就是动车组”的建班理念,努力激发班组成员工作热情,先后荣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先进班组、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集团公司命名为“丛强班”,成为集团公司首次以班长命名的十个班组之一。


9.坚持共建共享,“献至诚服务,建和谐矿区”,合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60年来,吉化始终坚持生产、生活两手抓。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吉化的广大员工家属任劳任怨,勤俭办企业,勤俭持家,按照“创业促就业,就业促发展”的思路,搞家属“革命化”、兴建“五七”厂,狠抓安置效益,把社会安定和为国分忧作为安置效益的标准,不伸手向国家要钱,从公司内部挖潜,自力更生办起了集体企业。从1979年到1986年末,吉化公司安置了2万多名待业青年,没用国家一分钱的投资,并重点抓集体企业由“安置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把办厂的目的由原来的单纯“安置”,解决员工生活苦难,扩大到为全民企业配套,搞深加工以及做好后勤服务的轨道上来,促其开发产品,加强管理,积累资金,培养人才,大幅度地增加了企业效益和员工的收入。


  重组整合以来,吉林石化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解放思想、解决问题”,于2007年8月5日组建了矿区服务事业部,明晰了职责范围、机构设置和管理界面,建立了职责定位清晰、运行管理规范、投资和费用渠道明确的相对独立运行的新型体制机制。在“建和谐矿区,献至诚服务”理念的引领下,深入开展“心系万家”系列活动,建设矿区服务文化,实现了企业、社会和员工的稳定与和谐。


  优化运营,提高生产保障能力。推进矿区服务业务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科学调整业务结构。研究确立了“矿区服务业务=核心业务+服务外包业务+平稳退出业务”的业务模式,培树运用了“四个不等于”发展理念,即:产业化不等于扩大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不等于加大投资力度、事业部不等于事业单位、和谐不等于福利化,积极探索专业化细分和有所为、有所不为发展之路。对医疗、疗养、供热等业务,强化资源配置,发挥核心支柱作用;对房产维修等业务,充分利用外部操作资源和自身管理优势,以服务外包的模式促进其发展;对供水、燃气、房地产开发等业务,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了平稳退出。以“科学合理、高效便捷”为原则,固本强基,优化运行机制。加快信息化体系建设,集成优化收费系统和物资管理系统,投用数字化医院系统,构建了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了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矿区服务系统管理水平大幅提高,生产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心系万家,提升服务生活水平。从服务的本源出发,秉承“献至诚服务、建和谐矿区”宗旨,不断健全服务设施,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服务措施,增强服务功能。创造性地开展了“心系万家”主题工程,物业服务“惠万家”、供热服务“暖万家”、房产维修“便万家”、医疗卫生“康万家”、离退休服务“乐万家”竞展风采。突出领会“心”字,用真心服务,将心比心,以心换心;重点落实“系”字,知万家事,连万家情,解万家难,增万家乐,把“零距离沟通,心贴心服务”送到用户的心坎上,把服务的价值展现在群众的微笑中。统筹用好用足政策、投资、工程建设等资源条件,全面落实了矿区环境整治、电气暖等公用工程修缮、安全隐患治理、总医院疗养院老年活动站和社区医疗点改造、民宅防水保温等惠民利民举措,倾情打造了“孝心服务”服务项目和客服中心窗口等一批精品服务项目和示范窗口,为群众办妥了许多实事、好事、难事,矿区综合服务满意度屡创新高。


  以人为本,维护和谐稳定大局。坚持把员工群众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环境。关怀员工身心健康,完善疗养服务设施,建立心理援助基地,推进“五个一”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关心再就业人员,引导、带动和激励他们成为和谐矿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再就业人员自主发起的“小发明小制作”成为“麻袋毛”精神的时代注解和传承亮点。关爱困难群体,加强生活帮扶救助,造福一方百姓。正确处理维稳与服务的关系,畅通信访诉求渠道,主动化解各类矛盾,情理交融,德法并用,满足合理诉求。构建了融地域特点、企业精神、时代风尚为一体,活力充沛、传承有序、特色鲜明的矿区服务文化,彰显了吉化精神,推动和谐美丽矿区建设。


10.坚持长子定位,自觉履行国企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全力打造受人尊重的吉林石化


  60年来,吉化作为新中国化工长子,始终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将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经营战略,完善经营管理模式,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正确处理好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以巨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以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为责任,以有效的构建环境友好为依托,以关心员工和热心公益事业为特征,坚定不移地把自己打造成履行三大责任的领先者,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化工长子的价值取向,树立了“大企业要有大责任,大企业要做大贡献”的良好形象。


  重组整合以来,公司领导班子牢固树立“吉林石化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的理念,庄严承诺“新中国化工长子要做出样子”!


  负重前行,担起维护和谐稳定的政治使命。政治责任是大局,是使命。作为一个有着60年历史的老国企,吉化历经了多次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沉积了大量深层次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有4万全民职工、3.3万集体职工与企业有偿解除劳动关系,管理着4万名离退休人员,维护稳定成本高。我们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之一,先后解决了九大类82个影响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和谐吉化成为保证地方政治稳定的坚强基石。


  稳中求进,履行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责任。经济责任是基础,是根本。吉化始终把为国家创造财富、贡献化工产品、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当成企业履行经济责任的重要任务。2007年以来,累计上缴税金400多亿元,年均增长45%。每年为地方化工产业提供化工原料240万吨,与地方政府共同推进千亿元级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了地方化工产业链条的延伸。以产品、技术、人员、公用工程等保障措施为支撑,落实“长吉一体化”战略,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力量。


  勇于担当,发挥国企回报社会的表率作用。社会责任是义务,是要求。吉化始终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使命,“喝着上游水,想着下游人”,创造性地设计并建成了“三级污染防控体系”,努力打造一个让人民放心的化工城,不仅公司的污水排放指标远远好于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指标,而且还承担处理公司外30多家企业工业污水和社区35万居民的生活污水。积极参加各类化学突发事件救援,被省政府命名为“吉林省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被省、市和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命名为“最具社会责任感的杰出企业”。


第四部分 吉林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方法


  吉林石化公司坚持继承创新,从企业实际出发,立足基层,紧盯现场,深入实践,创造了具有吉化特色的十二个基本方法。


  1.“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对一级负责”,领导干部带头建设吉化文化。吉化在20世纪70年代,就创造性地提出并一直坚持“三个一级”,并随着“全国化工学吉化活动”成为全行业领导干部的座右铭。多年来,吉化各级干部带头坚持学习理论,成为自觉维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表率,做到令行禁止,不绕“红灯”、不闯“红线”;带头坚持“严细实快”,成为“三严三实”的表率,做到严抓细管、抓小抓细抓实;带头坚持埋头苦干,成为敬业奉献的表率,做到一线指挥面对面、急难险重冲在前;带头坚持遵章守纪,成为廉洁自律的表率,做到以身作则、守住底线;带头坚持解放思想,成为开拓创新的表率,做到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从而形成了抓干部带队伍、抓机关带基层、抓党员带群众的管理特色。


  2.“百炼成铁、千炼成钢、万炼成金,拼上老命,形成作风”,千锤百炼造就吉化文化。这句由吉化老书记贾庆礼提出的铮铮誓言,从文革后“跑步学大庆”,一直到今天,都是吉化抓基层、打基础、练内功、提素质的作风历练箴言。在领导作风、干群关系上,坚持发扬“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等优良传统,过去这么做,现在还是这样做。在现场管理上,坚持“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等吉化现场管理标准,并不断形成新的特色;在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上,坚持“人人有专责,事事有标准,按着标准做,沿着程序走,习惯成自然”的管理品质,岗位责任制、巡回检查制、厂容厂貌、“四室两箱”规格化、岗位记录仿宋化等,做到30年坚持,一代代传承,至今不走样。


  3.“吉化光荣我光荣,我为吉化争光荣;吉化增益我受益,我为吉化创效益”,命运共同体促进文化自觉。吉化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的这种价值共识,一直影响着吉化人,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特别是到2002年,吉化面临巨额亏损的严峻形势,实施扭亏为盈攻坚战,他们提出“与企业共谋生存、与企业合力发展、与企业同创价值”,使这种命运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经过上下一心、埋头苦干,一举实现由巨额亏损到大幅盈利。吉化人经过艰难困苦所淬炼出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及文化理念,成为企业开展形势任务、爱企爱岗等主题教育的灵魂,把广大员工与企业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促进了企业与员工价值取向的趋同性、自觉性。


  4.“大庆精神再学习,吉化作风再教育”,以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发展吉化文化。重组整合后,吉化按照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六统一”的要求,积极把吉化精神、吉化作风、吉化经验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相融合,形成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根,以吉化优良传统为干的企业文化体系。“十一五”以来,公司主要领导亲自安排“学习大庆精神,继承吉化传统,筑牢发展根基”活动,连续5年掀起了践行企业精神,继承吉化传统的热潮。2011年,开展了“大庆精神再学习,吉化作风再教育”大讨论活动,公司领导和机关部门带头下基层、进班组,回顾吉化发展历程,宣讲大庆精神、吉化“四种精神”和吉化作风,使吉化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持续提升。


  5.“年初体系评价,年中示范推进,年末评先选优”,以基层文化建设推进机制实现文化落地。按照“可实施、可控制、可检测、可改进”的原则,建立了一套符合公司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年初,全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工作,查找差距,摸清底数,规范工作内容,进行面对面地指导。年中,组织系列推进活动,开展相互学习、参观交流、专家授课,有效地增强了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年末,组织开展企业文化示范单位评选活动,收获建设成果,鼓舞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推进创建工作。多年来,通过创建、评选、表彰、交流等工作,一批业绩突出、管理先进、文化优秀的示范单位脱颖而出,发挥了典型引路作用。“三段式”推进机制,使基层文化建设实现了闭环管理、螺旋式上升。


  6.“一个车间一个品牌,一个班组一个特色,一个岗位一个亮点”,实现企业文化在统一框架下百花齐放。吉林石化公司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实施了有效的母子文化管理,在保证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与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相统一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吉林石化与其所属工厂、车间、班组之间一主多元型的母子文化管理模式。通过推进基层文化建设,使企业精神、理念等在基层落地生根,形成了各个车间、班组有管理理念,有管理格言口诀,有案例集锦和典型故事等,使公司、工厂、车间、班组的文化建设上下承接,一条主线层层贯穿,基层子文化建设各具特色。


  7.“上班创五型班组,下班创五好家庭”,在管理实践中创新文化载体。吉林石化公司始终坚持把班组建设成为安全环保、成本质量、技能作风的坚强基石,在班组的管理实践中搭建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平台,创立并坚持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巡回检查、经济核算、设备维护、质量检查、岗位练兵、交接班“八大制度”,在化工行业班组管理上成为典范。重组整合后,又创新开展了“双五工程”创建活动,围绕“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开展“五型”班组建设,围绕“热心公益好、爱岗敬业好、尊老爱幼好、育子成材好、生活质量好”开展“五好”家庭创建,把“双五工程”与生产经营、创先争优、群众性创新创造结合起来,形成了基层管理的新模式,构建了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化载体。


  8.“挖掘老典型,让旗帜更红;培养新典型,让精神传承;宣传好典型,让典型领跑”,用典型带动文化传播。吉林石化公司始终注重选树集中反映企业精神和作风的典型人物和模范集体,做到了公司、工厂、车间、班组各个层面都有示范典型。重组整合后,挖掘建厂以来体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王芝牛、于德泉、李国才、桂纯等先进模范事迹,提炼形成了吉化“四种精神”。2010年和2013年,分别经过万人推荐、评选,选树了12名“四种精神”新时期代表人物和2013年度“四种精神”红旗手,使企业精神代代有传人。公司、工厂还坚持评选劳动模范、金牌工人、安全模范个人等各类典型,并在吉化报、吉化电视台、吉化网及社会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带动了企业精神的广泛传播。


  9.“解放思想,解决问题”,以“问题导向原则”将“无形文化”转化为“有形管理”。吉林石化公司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形成了“透过生产看思想,抓住思想搞教育,通过教育促生产”的思想政治工作成功模式和特色方法,做新搞活了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的每一关键阶段、每一困难当口,都大胆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勇迎挑战,成功实现了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煤化工向石油化工转轨、从生存危机向焕发生机转变,紧紧把握住了发展命脉。重组整合后,吉林石化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解决问题”的理念,在各种重大问题面前,不摇摆、不退缩、不气馁,坚持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广大员工凝聚力量、克难攻坚,成为开拓思路、迸发活力、创新实践的思想先导。


  10.“总结成果变规范,固化经验成文化”,实现管理与文化的“双促进、双提升”。吉化是把“经验变文化”的沃土。产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吉化治理整顿、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吉化经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个历史时期得到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代主题交相辉映、相伴相随,形成了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的吉化文化,是石油和化工行业乃至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经典案例。重组整合后,吉林石化公司进一步总结企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破解各类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调结构转方式、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经验,固化形成了“管理出效益,从严管理出大效益,精细化管理出最大效益”“抓安全不松劲,抓效益不蛮干”等管理理念,把以基础管理为载体的精细管理实践与基层文化建设相互作用与强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精细管理文化。


  11.“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以利益共享机制凝聚全体员工。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吉化创办福利社、“五七”厂到兴办集体企业、矿区服务业务,从安置就业、保障后勤到全面优质服务,把“吉化光荣我光荣”“吉化增益我受益”体现在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关系上,让“我为吉化争光荣”“我为吉化创效益”变成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近年来,坚持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方针,提出“企业最大的投资就是投资员工”的理念,形成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员工的利益共享机制,完成宅区整治、老年活动中心改扩建、新建社区医疗服务站等,积极实施再就业和扶贫帮困工程,开展定期体检、离岗疗养、带薪休假、心理疏导等健康关怀,搭建了企业与员工的情感通道。


  12.“大企业要有大责任,大企业要做大贡献”,把党和国家的需要作为企业的理想追求。吉化60年,培养了一代代员工牢固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报国理想,实现了员工个人理想追求与企业发展目标、国家殷切期望的有机统一,凝聚了企业巨大的发展信念和前进力量。近年来,围绕新时期企业使命,吉化人强调“新中国化工长子”要担起“长子的责任”,做履行社会责任的先行者。吉林石化公司不仅作为一个整体自觉地肩负起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而且其各级党组织、工会组织、女工组织、团组织、民主党派组织等,也都在履行社会责任、树立吉化形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吉化员工积极主动地参加救灾抢险、社会捐赠、义务献血、志愿服务活动,把“大企业要有大责任、大企业要做大贡献”的报国理想,体现到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动上。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454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407.html

(0)
上一篇 2022-04-20
下一篇 2022-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