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业内大咖深度解读:一号文件中的“农资机遇”

2 月2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印发,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发出的第十八个中央一号文件,不仅对我国“三农”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给农资行业也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机遇。结合相关话题,《农资导报》特刊发业界人士的点评和解读,以飨读者。

找准新坐标:

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原文】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点评】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认为,今年的一号文件突出了三大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粮食安全。这几个方面对我们农资行业都带来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也将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农业要增产,就需要更多的肥料;要提质,就需要更多的专用肥料;要绿色发展,就需要更精准的配方,减少浪费;农业要高质量发展,要减少碳排放,这就要求我们无论从农资生产环节还是使用环节,都要强调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符纯华认为,文件给农资行业带来的影响和机遇是重大而深远的:第一,把粮食安全提到新高度;第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未来环境友好型的农资产品规模会持续增长;第三,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农资企业在服务领域大有作为;第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高质量农业社会化服务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第五,现代智慧农业是发展趋势。

金正大集团副总裁翟际栋认为,随着推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不断深入,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智慧农业,给农资行业的绿色、安全、环保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肥、药的减量增效,农资产品既要增产又要养地,要求农资行业无论在生产、施用、服务等环节都要有更高的科技含量,这无疑对分散的农资行业是个巨大挑战。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农资行业的进一步深度融合可能在所难免。具有科技研发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能为“三农”提供系统化、集约化服务的农资企业,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王者。

安徽辉隆瑞美福农化集团总经理丁小龙认为,文件给农资流通行业带来机遇和挑战,未来农资流通企业应从如下方面发力:一是继续以技术营销为本,加强在粮食主产区的深度布局和持续服务;二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研制生产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肥药产品;三是建立乡镇农事服务中心基层网点,全力推动产业链综合服务模式构建;四是以强强联合方式,加入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市场,充分适应信息化时代潮流;五是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优势,切实解决农户资金难题;六是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力度和资金投入。

锁定主战场: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原文】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十四五”时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点评】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认为,过去农资行业为我国粮食生产十七连丰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农资行业将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大有作为。一是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生产。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生产节本降耗、绿色安全的新型农化产品,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三是切实加强农化服务。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践行新使命:

守住耕地数量质量红线

【原文】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

【点评】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副司长陈章全认为,耕地保护制度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构建:一是管控制度;二是建设性的保护;三是激励性的保护;四是耕地占补平衡。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我国的黑土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有4亿亩左右,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粮食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黑土地“变瘦”就是有机质含量下降,现在提出治理它,具体做法包括:一是推动地方立法;二是依托正在实施的一些政策,探索如何综合治理;三是推动侵蚀沟的治理,将工程、农艺、生物综合性措施组合起来,这需要一个过程。

锚定大目标:

持续推进药肥减量增效

【原文】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加强可降解农膜研发推广。

【点评】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宋洪远认为,全国农药施用量1991年是77吨,2019年是139万吨。截至2020年底,我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已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化肥农药施用量显著减少,利用率明显提升。经科学测算,2020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达到40.2%,比201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达到40.6%,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由于过量使用化肥,对土壤的质量带来了影响,由于过量施用农药,可能对农产品质量有影响,所以我们要由过量变为适量。化肥如果一粒不用的话,农作物的产量就会先下降;农药如果不用的话,作物和蔬菜的品质就无法得到保障。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化肥、农药科学使用至关重要,一定要整体兼顾。

构建新模式:

探路农业社会化服务

【原文】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投入品、技术、装备导入小农户。

【点评】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符纯华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为高质量农业社会化服务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文件中提到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种植主体,对农资企业的服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服务能力是打造企业影响力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伴随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农业社会化服务更高效精准。未来谁能掌握先进产品、种植技术、产品资源、金融资源等,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话语权。

抢滩新赛道:

试水智慧农业

 【原文】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满足农民就业创业需求,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支持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

【点评】陕西富钾农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堃介绍,公司从2015年至今一直在农村搭建“富钾DT智慧店”,功能涵盖优质高效投入品提供、农资电商、不二果生鲜收购、不二果园种植技术培训、富钾农民大学教育等。2021年一号文件给了团队强大的信心和支撑,未来会将“富钾DT智慧店”覆盖到更多的县及乡镇,让DT智慧联盟服务更加广泛化、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

北京韦加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庆广介绍,公司致力于建设数字农业产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优势单品大数据平台,一方面,建设集“5G+农业”专网、农用无人机设备研发生产、农机管理、农业物联网设备生产与应用、病虫害测报、绿色智慧农场种植方案、新型营销模式、农业职业教育、大数据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未来面向全国输出无人农场样本和上行电商营销模式体系;另一方面,发挥数字农业产教融合基地平台的作用,吸引国内知名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绿色农业服务组织、有关高等院校、各个农业类国家中心、阿里、京东、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加入。

大疆农业市场总监樊文泽介绍,一号文件提及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公司关注的重点。当跨过机械化阶段后,农业生产要攻克的另一座高山是智能化、精准化、数字化。农户进行生产管理的依据不再是单纯的经验,而是农田里一个一个的传感器、摄像头和汇总分析数据的AI系统;执行生产管理的也将是无人拖拉机、无人收割机等。让智能装备走向田间地头、上山下乡,应当成为科技企业的使命。

顺应大趋势:

打造品质农业

【原文】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鼓励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饲料,稳定大豆生产,多措并举发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点评】新洋丰力赛诺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文胜认为,农资企业在产品设计上,不仅要关注作物营养,还要关注赋予作物营养的土壤。为此,力赛诺推出土壤改良系列、品质提升系列产品,真正让农民边种地、边养地,推进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推广服务方面,瞄准国家地埋标志性作物区域开展种植农匠活动,推动区域优质农产品建设。

金华市金土地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建设认为,一号文件给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对农资人来说既要看到商机,也面临着挑战。一号文件要求既增加面积,又增加投入,这就意味着必然增加对农资产品的需求。从挑战角度看,农资企业要尽快适应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在品质农业上积极作为,因为种植结构决定了农资产品结构,种植面积决定了农资产品需求量。

……………………………………………………..

本文系农资导报微信官方订阅号独家发布

文章来源:农资导报

http://www.chinacem.net/info.asp?id=1955

原创文章,作者:化工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cem.net/2394.html

Like (0)
Previous 2022-04-20
Next 2022-04-20

相关推荐